从盈盈一笑认为“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有愚民嫌疑想到的。
俺不是说古代没有歧视,也不是说古代不愚民。
更不是说,歧视与愚民不是问题。
而是说,如果观察角度不同,提出的问题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就不同。
比如,汉语中有声调,因为这个标准,说英文的人学汉语就遇到很大的问题。
同样地,西方文明重视差异,现代文明重视差异之间的平等,所以就有性别平等,不尊重这种平等就是歧视。
但是中国古代文明重视差异的共同点: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因此,中国古代的平等不是强调没有差异,而是所有的差异都统一在共同点中:物之不齐物之齐也。说得难听一点儿,古代的平等很诚实也很遥远-----在本性上的平等,而不是抹杀现实差异的平等。
因此,君子与小人在本性上没有差异,但在品德上智慧上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在中国古代大大方方地承认,也是教化的基础与出发点。
事实上,差异永远存在,在任何地方都存在。不正视这些差异,企图以一种人为的方法来掩盖这些差异或者取消这些差异,不能说没有积极意义,但到了政治正确的程度,就一定会势得其反,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更严重。比如某两个种族之间差异导致的歧视,人为的努力到了一个程度,连无关肤色的正常的批评与判断都能与肤色歧视联系起来,这名义上是追求平等,其实则是在制造反向的不平等。
愚民与智民的差异也如此。从美国及欧洲今天的情况看,“愚民”是所有精英的默认共识。只不过采取的政策不同,名称不同罢了。
独裁不独裁民主不民主的对立其实也是这样。整体而言,在重大问题上,中国古代的皇帝并不能真正的独裁,他们受到的地主精英的节制。当然,俺也不是说中国古代已经民主。俺要说的是民主与独裁这种对立,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体系中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俺也不是说现代中国不需要民主。不要过度敏感,不要过度解读,不要过度引申。呵呵,呵呵,呵呵。
俺不反对,不反对,不反对反歧视的人为努力。不反对消灭独裁的努力,不反对反愚民的努力。
俺要说的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体系,提出的问题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两者各有各的利弊,不能用一个体系内的标准衡量或者要求另一个体系。
当然,无意识地或者有意识地对比俺也不反对,不反对,不反对。只是希望能看到观察角度的不同,得到比较公正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