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杂思录 第六章 人类不同思想历史时期(3)

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评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6.9  观念概念理念 传统思维模式的瓶颈
对具象的观察与分析产生思想,而思维是思想产生的过程,思维的过程犹如一个紧凑的由不同环节相互衔接的生产过程。所有生产过程到思想产品的产生都需要相应的生产的材料,或需要处理的标的物,思想最原始的材料就是所观察事物的表象或现象,而在此之上即是思想过程产生的的印象观念概念与理念。不同的思想基础即最原始具象(原材料)必然带来不同的思想产品成果,不同的思想方法(生产过程)也同样带来不同的思想产品成果。对事物的观察在思想意识上首先产生的是对相关事物的印象,印象是一个属于记忆的范畴,对相关印象的归纳产生思想意识的第一个成果,观念。观念的抽象化概括处理产生思想意识的第二个成果,概念。概念与概念有本质的不同,两者都可以含有抽象的内容,内容不能说明两者本质的不同。如果以时间为轴,未来是后,过去是前,观念就是前置的,概念就是后置的,观察与经验产生观念,归纳与提高产生概念,观念是意识体被动的接受,是观察者受外在环境刺激产生的思想意识,概念则是主动的,是意识体或思想者根据累积的思想意识或观念,归纳演绎提高从而产生概念,观念是新概念的基础,概念是观念的提高。这里阐述的观念与概念是作为思想产生的基本元素的作用,作为知识或日常语义,观念概念长混为一谈,也并无不可。然而在思想的产生过程,两者有本质不同,观念是前置的被动的,是思想的基础,概念是后置的主动的,是思想成果。知识的传承过程或学习,学习者或许是主动的,然而知识是既有的,学习行为是主动的,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既有知识对学习者而言是接受相关知识观念,而不是概念,概念必须由学习者主动产生,新的概念将成为新思想过程与成果的基础。一系列相关有目的性概念的条理化产生理念,理念的系统化产生思想理论,即最终的思想成果。
对具体思维过程而言,这一系列的思想过程并非总是那么清晰可辨,观念与概念有共同之处,而观念是对客观事物被动的感知,概念侧重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主动升华产生的思想意识,即抽象的概括归纳,具体表现为在思想上通过定义产生一个与事物相关的新的思想认知,新意识本体,而中国传统思想模式似乎停留在观念这一层面,未能进一步推向概念理念,最终未能产生系统的思想成果。生命的物质本质决定生命追求利益的属性,所有生命行为都最终以利益为依归,追求利益就是生命行为最根本的目的性,中国传统思想模式失去目的性是思想停滞的原因,或社会文化与习俗的原因阻断思想的利益,而思想方法也是原因之一。
从所观察事物的印象到理念的产生是一个由低到高不同层次的思维递进过程,一个纵向的思维思想过程。纵向的思维思想向上向前就是建立条理性理论,向下向后就是追问具象产生的原因,也就是本质,最终走向思想理论的产生。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偏于表象的类比思维,也含有朴素辩证的思维模式,两者都不属于追究事物的本质与推向抽象哲理思维的模式,类比讲求对比,属于触类旁通,道家朴素的辩证法属于整体内涵或质与量的相互关系,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都停留在同一层面的整体与表象关联的思维活动,也即停留在观念之范畴,并未产生新的概念,进入新的的范畴。一个纵向的思想产生过程,印象观念到思想理论的产生是一系列的不同层面的思想意识元素的不断提高与提炼过程,一系列相关概念的成熟与思辨,推理归纳讲求连续,不同思想意识元素概念因果的归纳与概括产生对规律的认知,对规律的掌握与运用产生系统性的理念,理念的完备与系统化就产生思想理论,一个思想思维活动从客观主体进入到思想意识整体的过程。
思想理念必然会带来思想理论的产生,这是一个产品毛坯与最终产品的关系。如果说中国传统人文没有系统的思想理论这也不客观的,然而由于思维模式或思想的短板,这些思想成果都局限于感官与观念所及,无法产生作为社会进步基础的思想体系。中国人文传统思维的思想成果普遍停留在观念或概念的范畴,未能达到真正的条理化的理念进而提高到思想理论体系的范畴。严谨复杂的理论思想体系只能建立在一系列的思想概念与条理理念结构之上,作为思想基础的概念来源于对现实物质存在观念的归纳,以及一般化与抽象化处理,使之成为理论体系的素材概念,观念必须来源于对自然与社会物质存在的观察所产生的印象之上,而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文与思想模式在观念与概念这一环节出现了阻滞与瓶颈,这无疑是文化与思维模式存在了思想的局限。任何产品的成果无疑与来源事物相关联,产品材料及生产手段,前者是思想意识元素即印象到理念的递进与处理,即对社会存在的观察与思想处理,后者即是思想的模式与方法,两者都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思想被忽略而无法跨越的短板,而更重要的一点,既是思想的驱动力或方向,在古希腊或西方这个驱动力与方向就是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或共同信仰,中国传统人文存在个人理想或信仰,却不存在社会共同的信仰或理想社会,中国人文所期盼的盛世都是寄托在明君圣主之上,一种宿命的被动的祈盼,而不是主导的追求,在人文思想上也就不存在不需要思想的驱动力与方向。

 

大鱼 谷歌博客
大鱼 - YouTube
中国文化与社会的过去,今生与未来, 电子书 中国道路.杂思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