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foyou.com/thread-259105-1-1.html
人生修养在个体的内在层面来说,养气是个体外在,养心就是个体内在。
儒家的修养方法,就是《大学》里所讲的“三纲、八目、七证”,这是大人君子的修身养心之道。
三纲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认为亲民应该解释为新民,就是革新老百姓旧的习气。但是,更多的人认为应该念“亲民”,亲近民间、实践、教化亲近民间。
八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三纲和八目之间是完成《大学》纲目学修的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就是儒家的修养方法,三纲、八目、七证。
佛家的修养方法就是围绕修心。就是三个纲目。
首先是安心,知道你本具明德或者说本具佛性,那么你心就安下来,不用向外求。生命本来就有最大的价值,就是明德,心安了。二祖慧可在初祖达摩那里安心,为什么安心?因为本具明德。
其次就是让心强大有力量,最后就是让心觉醒。所以佛教里虽然有八万四千修行法门。但是,其实修养方法就是安心,让心强大有力量,然后让心觉醒。
道家的修养方法,是很重视把握住生命本具的明德,道家称之为清虚,能够悟到清虚就能安心,心不外求。
比如说,林语堂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写了很多书,很著名的一本就是《生活的艺术》,介绍中国人。
第七章《悠闲的重要》里就引用了道教南宗祖师,宋代上茅山派、下茅山派的祖师白玉蟾。白玉蟾写了一首《慵庵歌》,《慵庵歌》为什么能够安心,因为他己经悟到明德,悟到清虚。
“丹经慵读,道不在书;藏教慵览,道之皮肤。”道藏,不过是道之皮肤而己。“至道之要,贵乎清虚;何谓清虚?终曰如愚。有诗慵吟,句外肠枯;有琴慵弹,弦外韵孤;有酒慷饮,醉外江湖;有棋慵奕,意外干戈;慵观溪山,内有画图;慵对风月,内有蓬壶;慵陪世事,内有田庐;慵问寒署,内有神都。松枯石烂,我常如如。谓之慵庵,不亦可乎?”
我们就不展开来说,如果对这有体悟,或者学过道家功夫的,我们可以私聊。
其实至今各地,白玉蟾的影响很大,道家南宗有很多修养方法都跟白玉蟾有关系,一直到现在逢白玉蟾的诞辰,仍然各地都会大举庆贺。
其实很多文化都有很好的人生修养方法。比如说以文化修心的佳作。有一组诗偈《自我教言》20首,来提醒自己的自我教言。
----------------------------
学佛“三莫”:莫忘恩重善知识,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