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历,一种科大精神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科大瞬间】第100期 | 原创   老玉米苗

遍历,一种科大精神

佚名校友 老玉米苗

编者按

什么是科大精神?相信每个科大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富清华,穷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是人们津津乐道、流传甚广的一种科大精神。651校友李尚志在《科大瞬间》创刊号里提到的“敢为天下先,甘作孺子牛。做事狂,对人不狂”,也是一种科大精神。今天是《科大瞬间》发布第100期的特别日子,让我们一起欣赏本文作者通过个人经历和细心观察,对科大精神作出的另一种诠释——遍历。

欢迎科大人写下您心目中的“科大精神”。投稿请发: kedashunjian@163.com

祝大家新年健康快乐!

——《科大瞬间》编辑部

科大有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北大、清华、复旦的同学基本没有。原来的科大人人都有。

据我观察,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科大91级,92级开始就比较欠缺了。吃苦、用功之说,那都是务虚,让别人无法读懂。

其实很简单的──就是专家精神。

专家和权威是完全不一样的。

什么是专家?知道所有的,就是专家。

所以,科大人无论做什么,首先都会遍历,各态经历一下。什么是遍历?

就是所有的东西都过一遍。

比如学英语,那就背词典吧,而且要背新英汉词典。有“牲口”是背韦氏大词典的。学高等数学,那当然要做《吉米多维奇》的。这个

精神不只是用来读书,是种渗透到骨髓里的习惯。举些例子。

小时侯用四张扑克算24,大家都会吧?科大人怎么玩呢?

4张牌,从1,1,1,1到k,k,k,k不就1820种组合么,花2个小时都写一遍就是了。

游戏—24点

有阵子我们班开始玩,于是人人都写。

我大概就写过5遍。

我们都懒得认真去背,不过自然会记住4,4,10,10/3,3,7,7/1,3,4,6所有这类比较难算的题目,也记住了3,4,6,7这样看上去算得出来其实算不出来的组合。

等等。

在这种基础上,别人能玩过我们吗?我们是背的。别人是算的。

再举个遍历的例子:遍历打游戏。我一个朋友是CS上海冠军。

CS里子弹穿墙是拐弯的,遍历的意思就是找一帮朋友,站在每堵墙后面,从所有角度一次次打,记住各种枪不同角度穿过各种墙后怎么变化。

一枪爆头就是这么遍历出来的。

还有朋友一周内就成为F1的专家。因为他背住了所有赛道的每个数据,哪个弯多少速度什么的。自然所有车队的所有车手的所有数据,他也记住了。

这些是不务正业的例子,务正业的例子就更多了。科大毕业出来转行是很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

因为能在一周内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怎么成为的?

遍历。

比如我一个朋友去光明乳业,第一天把所有网上的乳业文章下载下来,看了一遍,大约400多篇。第三天,看的就是乳牛的饲养技巧了。

一周后,任何乳业专家,无论是市场营销方面还是牧场管理方面,都不敢在他面前乱说话了,也都认可他是专家了。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每个同学都觉得如果不遍历,那就不是专家。如果不是专家,怎么敢开口说话呢?

如果你接触过任何91级以前在科大本科的学生,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你都可以验证我所说的。无论书读得好不好,这种精神是扎根的。

我原来一直以为,这个世界上人人当然都应该是这样的。后来我才发现,除了我的同学们外,这个世界基本都不这样。其他人都太懒了,根本没有这种遍历的精神。

再后来我发现,科大的同学大约从92级开始,这个精神开始弱了,现在几乎都没有了。遍历太不容易了,用功、吃苦是基本功。

对科大精神,一百科大人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不要命的上科大”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口号。遍历是一种精神气质,从事实上看很确切,但也只是诸多说法中一种。相信现在玉泉路礼堂的校友们还会为科大轶事而津津乐道,这种回忆,潜藏着爱和文化,科大精神难于言表,颇有些“道可道,非常道”的意味。

文图编辑:菁卫, 张家干, 况敬雷

排版编辑:俞霄

 

小鸿 发表评论于
我们班(795)的桥牌高手有过眼不忘的记忆力,每次考试完了都是他去老师那里看成绩,看一眼,回来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分数。
音乐色彩 发表评论于
细想一下还真是这样,在生活上也是,几年前我换房顶时就把与房顶有关的知识遍历了,然后就遇到换房顶的公司以次充好(以为我女人家不懂房顶的事),正在往房顶上吊运的瓦片被我喊停了,卡车开回去重新运来合同上我选中的瓦片,因为房子在坡地上,南边的风直接吹在房顶上,我特意选了有加强带的瓦片。 房顶的通气筒我也是不理会工头的计算,全部用了最大号的,结果很合我的意。
purplereed 发表评论于
第三张图的那栋楼看了半天才看出来是图书馆后面路南的那栋楼。不知现在是不是只存在于照片中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