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木平山善道禅师,
初谒洛浦,问:“一沤未发已前,如何辨其水脉?”
浦曰:“移舟谙水脉,举棹别波澜。”
师不契。乃参蟠龙,语同前问。
龙曰:“移舟不别水,举棹即迷源。”
师从此悟入。
这一段非常有意思。
浦曰:“移舟谙水脉,举棹别波澜。”
龙曰:“移舟不别水,举棹即迷源。”
其实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只不过对善道禅师来说, 洛浦说的时候, 他没听懂, 蟠龙换个方式一说, 他就听懂了。 这个就是因缘。所有开悟的祖师们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说的方式或做的动作不同。为什么如此,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论你如何笨,总有一款适合你,哈哈。
希望你能体会到祖师们的良苦用心,也能体会到我的良苦用心。否则,《五等会元》上的一千七百多个公案,哪用花这么多时间翻来覆去地讲,讲一个就好了。
你悟入了吗?如果还没有, 我再换个方式说说,
“舟水同一色,乘风皆不见。”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
师曰:“石羊头子向东看。”
问:“如何是正法眼?”
师曰:“拄杖孔。”
问:“如何是不动尊?”
师曰:“浪浪宕宕。”
问:“如何是木平一句?”
师曰:“逼塞虚空。”
曰:“逼塞虚空即不问,如何是一句?”
师便打。
师肉髻螺纹,金陵李氏向其道誉,迎请供养,待以师礼。
尝问:“如何是木平?”
师曰:“不劳刀斧。”
曰:“为甚么不劳刀斧?”
师曰:“木平。”
本来是平的, 当然不需要刀斧。
本无生死, 当然不需要解脱。
本无佛我, 当然不需要修证。
“舟水同一色,乘风皆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