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杰姆逊《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二)
德文的auto 有“自己”的涵意,小汽车称Auto, 即移动的私人空间。
手机普及以来,很难见到砖头厚的书。不期料,进入后现代了。
责怪“不系统”,不大会有人在意了。“躺平哥”一出,人人注意,并跟着想,议论。你要是不知道,会遭侧目。
老说周围的“太浅”“太无聊”,小心儿女不跟你说话。
后现代一点不亚于现代。例:不叫死,不叫去世,叫“挂了”。它的准,它的度,它的文采,它渗出的人生见识,哪一点都比以前的好。
一直关心“在乎不在乎”。师太明年三十八说只在乎“更好地观自己”。想得俊俏而坦白,根本没法让人想到她三十八还是几十八,和删去的照片一道,后现代着。
后现代主义,把尊重个人的“文宣”样,给撕划得七零八落。看《国土安全》,彼此发短讯,留言在一个句号内完活,把既往看也不看的小脾气,小性子,鸡零狗碎,表现得丝丝入扣,听后就会觉得活得太马大哈。用它们再现的人品人格,比古希腊雕像,多了太多的细节,不见得使整体变得灿烂,但某些点,光采照人。
《资本论》第一卷页页精辟,第二卷,已有水货,第三卷,曾闻专家言,拖沓,重复。
黑格尔的体系,也有豆腐渣工程的地方。
系统工程,单干户玩儿,搭个框架,几处精装修,ok。要齐活,难免不充数。这是传统理论的短。“那个时代,人人都想建立一个体系”。因此,怎么尽信?
后现代主义,不干这事。他们,是无数个精采的碎片,各自灿烂,不在乎“永垂不朽”,不在乎是否高大全,地铁上来了灵感,记下,发出。收到的,立即评论,碰撞;火了,瞎了,上热搜了,被冷藏了….
后现代主义,多面,细节,裸真,轻捷。
杰姆逊在反思近代,说,将人类历史的总和等同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对人的污辱。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合逻辑,是科学理性的。但却偏于一隅。具体的原因是,他没有去研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类似的著作,这些研究也合逻辑,也是科学理性的,侧重的是人为主线的历史考察。
弗罗伊德,萨特,胡塞尔的工作,将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历史观察向前推进。人的内心经验,潜意识,摆上台面。
这为每个人可以自以为是,找到了十足的理由,也为“我干嘛要信你,就因为你是权威教授?”准备了支撑。
认识的粗线条开始走细,理性的冷面孔初绽微笑。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点或几点上的辉煌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时代来临。
再说下去就吃力了。对理论的理解,应当不是读来的。我就是个读。
二
大陆人来到欧美,是由古典闯入后现代。
上山下乡,是sad; 留洋,是shock 。一个熟人说刚到德国的感觉“像上了月亮”。
中国近几十年堆砌起的楼群和欧美skyline 的区别,前者是山寨,后者是现代转向后现代的标志。
看毕加索的立体画变形画,看街头的现代雕塑,自己总觉得不是在看画和形,而是在看想。原因:自己是古代的,是清朝人乍见自鸣钟。
北京郊区的画家村里的,大多在画现代画,做现代艺术品。看了。一大半,很装。看不到很贴切的。自马丁路德到近代哲学到柏格到卡谬…. 的观念变革,是一步步趟出来的。满街女娃穿的撕大洞的牛仔短裤,是审美探索的痕迹。大陆哪有这过程?所以,从来把他们的作品当现代活,不当现代画看。譬如立的书画,看了一眼,撂了。在溜跟帖中读到他“对弃婴要辩证地看”“中国将成为…掘墓人”,知道他还拖着大辫子。
读科学史,知道了,西哲史中每个概念观点的更新都有很切实的科学依据和哲学家本人对科学依据的深入了解甚至研究。
同时,就知道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个瞎想。自己一直瞎着。
自己对后现代主义瞎琢磨的小故事:
总也看不明白满眼大致一样的几何形状玻璃楼。造价便宜。答:比砖砌的贵;造起来方便。答:技术含量不在一个层面上;最大化地利用空间。答案:是的。物质的最小的形状正是几何形的。不允许有丁点儿的浪费是物质本来的属性。
听完,傻了。更傻的是读了几句柏格和瑞士现代建筑师的话后。他们说,旧时的建筑追求美和崇高。它们代表着时代和每个人的审美。而现代建筑追求每个居住者的舒适,“个人的实现”。
脑袋想成“抽象派”也想不到这意思。
曾指着一幅画问一画家,“画的是什么?”答: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画什么的时代早过去了。画家只画自己感觉到的,看的人咋看,who cares 。
Shock! 后现代里,每个人,好自己!我,却在找公认的焦距。
读井上有一的临颜真卿大楷。真正是比原作还好。不是乱真,是超过了原作,使获得现代艺术的审美。再看他的行书,传统笔法不见了,章法不见了,也不抄什么这赋那诗,而是满篇毛笔笔划,细看,笔触有童稚状,第一次执笔状,从来没见过的笔划顺序汉字造型…. 哇!现代书法!脱颖之丽,亮眼醒魂。扪扪地自问:几十年,写了个啥?
看来,不被shock 成中风就是很好的命运了。惊呆了,总比什么也没看到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