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与见识(二)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学识与见识(二)

 

耄的见识下,产生“誓死捍卫”,极左思潮,愤青发指,红粉五毛,“重获自由,感谢习主席把我挂在心上”。

 

严复康梁鲁迅的见识下,有辛亥革命,有五四新文化运动,有“救救孩子”呐喊,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的世纪指控,胡兰成式的识破,思想解放,自由化思潮,“老同学问我要不要出国?”

 

沿着王国维陈寅恪的学识,是不会管顾“走什么道路”“在哪个国家”“为了什么”的。也不会总“我为什么出国”地想了几十年,仍耿耿于怀。独立之精神没有国界,自由之思想不持护照。认识你自己,没有古今之分。

 

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进而见识开,进而导致学识的事儿,寥寥。

 

见识,别号思想。知识加敏感,如“救救孩子”,见识产生了。

 

扒拉扒拉襟怀,有多少“氢加氧,产生水”的知识和“中国将超过美国”的见识!学识几何?

 

耄和鲁迅之下,都走不远。他们都是水平高低有别的见识。金一南周小平易中天陈丹青王朔之下,一样。就是个热嘈。

 

自己读中国的书,最终好像就剩下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完》和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历史讲演录》《唐代政治史论述初稿》。

 

都是挺有见识或曰很有思想的书,从四书五经到鲁迅文集王朔文集陈丹青演讲。读听他们多了,想得多了,也想糊涂了。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学识,《忏悔录》是见识。《爱弥儿》是有意将学识变成见识,很《母亲》,很《战争与和平》,有鸡汤味。《尤里西斯》《雪国》《百年孤独》甚至《老人与海》,颇学识见识弄不清,有点像胡兰成的《山河岁月》。就当它现代派艺术看,泯了鸡汤,想着高汤,进入后现代。

 

近来,常听台大哲学系苑举正的课。他总是说一段学识,加一段见识,像诠释学识,更多是放松缓和。苏柏亚,伊壁鸠鲁,斯噶多学派的哲学学识,无论如何当不起”long long time ago…..”来消遣的。听着,就联想到自己读《中国哲学史》的当时。读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王夫之的章节,会觉得他们都想把见识拔高成学识,可弄不成。宋明理学,名字挺学识,其实就是把见识绕啊绕地说。玄奘的法相宗,是学识不疑,因为用的是原装的概念,雅利安人才有的逻辑思维强度,读时一点小差不能开,虽然年轻也只能读两面,回忆里只有“那是真的学识”的深刻印象而仍记不得说了什么。

 

这经验让自己长了个见识,没有外族的输入,汉族就没有学识。后来读点西哲史,坐实了这个见识。

 

学得学识最多的,是在初高中的数理化生物课上和语文的修辞课。后来,就是在长见识。记得有次和一个理科生侃见识,当然是他听多说少。可最后撂了句话:“有空,学点数学。”使愣到今天。

 

自己只是愣,没follow 。所以,就是个扯,高级黑未至,低等红不就。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