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视角,你懂中国不容易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好象以前说过,忘了咋说的了。

简单再说一下俺的理解。

从一对概念说起:

就是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体重个体,集体重集体。西方重个体主义,中国重集体主义。

有毛病吗?

没有,相当不错。

但“集体主义”,依然是西方视角之下的理解。在西方视角之下,集体主义是要抹杀、压制至少是限制个体自由的。也就是说,集体主义是一个与个体主义并举,并且与个体主义对立的概念。

但对传统的中国思想来说,却没有这种对立:个体并不在集体之外另有自由。个体有自己的追求,这种追求是在整体关系中实现的。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思想,并没有浮到个体与集体产生矛盾的层面上来。

这种情况在语言中有非常好的对应。

比如,第三人称。汉语本来不区分男女,渠伊彼某,男人女人都是人,在表义中如果性别没有意义,不需要标;有意义,到上下文中一看就明白了,还是不需要标明。这样,在中国文化中,男女有差别,有矛盾,但是没有观念上的绝对分别与对立。但西语文化,则多数要明确标。一标,就在意识中产生了相应的领域,终于搞到今天形同水火又纠缠不清的状态。

中国文化所重,其实并不是与个体主义对立的集体主义,而是忽略差异,重视互通的共同主义。但这种主义,西方人很难理解,因为他们的思维被语言塑造,已经进入差别分化对立模式,要他们不通过分化对立思维来观察思考是很难的。

很多中国人,学了西方接受了分化对立式思维,反过来再分析中国也一样难了。因为他们离开西式思维,就不会思考了。

这是中国接受西方的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相当被西方撞了一下,进入懵懂状态。

适应了,中国人就可以同时驾驭两种思维。西方的使命就完成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