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如此清苦的生活

有天与孩子一起进餐时说起成长年代的清苦生活,特别提到年少的我们根本就没有沙发的概念,生活中只有椅子之奇事。那会沙发在可看的几部外国电影上或许扫过,由于与人们生活不搭界一撩而过, 屁股底下坐的永远是硬板凳,能享受的最多是个靠背椅。中小学开大会,一般要自备小板凳,学生就从家里带来各式各样的,高级点就拎个小马扎。在海外长大的孩子听此十分不解?是啊,现在每天坐沙发是人们习以为常之事,如何能明白一个简单的享受于那个时代竟是人们的天方夜谭。

文革期间,我们住的大院的生活条件还不错,单位给每个职工提供一个住的地方,现看来只是一个窝。我们一家四口蜗居在一个约20平米的筒子楼单间,比起有些同学一家在两房一单元住两家的情况宽敞许多。既然住房如此,做为无产者的员工们,自然没有多少银子添家具,再说那会根本就没有家具市场。但无产阶级也是要坐要睡嘛,所以公有制下的各单位“免费”提供(借给职工)。人们需要,先要打报告给工人阶级掌控的后勤部门,批了,再去领,拿到什么样的就要看运气及是否与后勤部门有无铁的关系。我印象中,老爸有次领回的单人床,咱睡上去晃晃悠悠,不得已他自己花时间打理之后,我才可塌心躺上去。

文革之后的七十年代末期进入改革开放,老百姓发现生活原本不该如此清苦。尤其看港台影视剧, 了解到人家并非是“酒干唱买无...”之悲催,于是纷纷心动,试图改变原有的生活状态。当时市场刚过供给的模式,远没有现在丰富多彩,说白了就没货。要想改善,一切只能靠自力更生自我打造,尤其是大件用品或是那会俗称的多少条“腿”。

记得大院有一阵子兴做沙发,人们想着是时候给自己的屁股一丝温柔 -:),于是纷纷跟风。老爸一个知识分子,动手能力呵呵,可又想着要改善家居,于是就请楼下一层能干的王叔帮手。北京那会那有木材卖啊,不知老爸何处托的人,买回几十条扁担和坐簧,两人吭哧吭哧,利用业余时间干了两周居然打了一对以扁担为支撑材料的沙发。我们小孩看着高兴,有事没事都要坐一坐享受一下。家里有了沙发,也有了排场,客人来了都请其入座,而我们孩子一边坐的依然是硬板凳 。 扁担是硬木材,质地好,老爸的这对沙发在我们家撑门面有七八年之久 -:)

注册很麻烦 发表评论于
那年代都是公家的家具包括自行车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居北飞雁' 的评论 : 井底之蛙有井底之蛙的“快乐” -:)
居北飞雁 发表评论于
当井底之蛙不知道井外的生活时,当然也不觉得自己的清苦生活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家宴' 的评论 : 一起分享 -:)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级别很高的干部,国家给配给 -:)
家宴 发表评论于
扁担沙发杠杠的。回忆那时的生活感受很亲热呢。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那时候如果家里有大沙发的就会被认为是资产阶级:)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雪山草地' 的评论 : 是的,大家彼此彼此,也就觉得理所当然 -:)
雪山草地 发表评论于
那个年代很多人对物质生活并不觉得清苦。:)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都是从那个时代成长的一代人 -:)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大家伙儿都是这么过来的。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