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与美元正在事实脱钩

没有思想的思考者,不遛狗,只带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其实这个状况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只是最近的情况愈发明显,就是人民币与美元正在事实脱钩过程中。我们先来定义一下什么叫两种不同货币的脱钩:一种定义是一种货币以另一种货币为锚,典型的比如说港币,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汇率范围,这个显然人民币早就实现对美元的’双向浮动汇率‘了,而另一种更重要的,就是货币政策,也就是跟随美元或者宽松,或者紧缩的协调动作。然而最近的清苦个已经清楚的看到这个探戈的舞步有不断踩脚的情况发生。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有写过“CNY VS USD, 平静之下的波澜壮阔“, ”如何看待目前中美金融角力及后续可能走向?“以及“如何看待目前中美金融角力及后续可能走向 (续)“,从2017下半年以来,其实这个角力的过程在不断持续,到现在来看,货币政策脱钩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显。

金融的角力是在看似风平浪静之下的暗流汹涌,实际上在目前,中美两国,甚至世界的经济都在悬崖边缘一点也不为过。我们常说,和则两利,斗则两败俱伤,这话从逻辑上来说是不正确的。利和害,如果没有放在一个特定角度下,没有放在一个时间框架下来谈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角度就是讲这个话的人所处的位置,时间框架就是要从一个多长的历史周期来观察。如果和则两利,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战争了,甚至不会有体育运动了,一个再优秀的拳手,赢了也是要挨打的,但是挨打是一回事,输赢又是另一回事,一局的输赢是一会事,长期的输赢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都希望世界是和平的,但是博弈是无从避免的,特别是目前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事实上都没有太多的退路,所以美国所言的“竞争,合作,对抗”的中美关系这个话还是比较贴切的。在这几年的观察中,中美关系是如何走到了今天,有双方领导人的性格因素,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川总和习总都是民族主义比较强,行事比较硬朗的这种个性,而实施上,并不是他们主导了中美关系的走向,而是在一个历史大大潮中,中美关系迎来了这种新的挑战,而历史的潮流将这几位政治强人推向了风口浪尖。

美元的紧缩政策从2018年初开始,到2020年的巨量宽松,到目前又开始的适度紧缩周期,人民币在这一个大波段中还是表现出来相当的韧性,从当时的6.2的高点目前几乎又回到了这个位置。就目前来看,美国虽然没有实质的加息,但已经从生活层面感受到了货币供应的紧张了,之前一些涨价的一些日用品也有了些许回落,即使11月份的通胀数据达到了6.8%的40年的高点。反观中国最近央行下调了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说人民币以相对宽松的政策来应对美元相对紧缩的政策,应当在汇率变动中出现明显的变化,而事实上,人民币只有在当天回落了400个基点,然后又开始稳步向上。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中国央行的控制能力还是相当的稳健,另一个角度也看到对于美国来说,虽然握有美元的金融霸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对手来说还是略显吃力,显然不是如同对于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家可以相比拟的。同时也更能够理解美国的举动,在金融博弈的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体量,如果在竞争对手不到2/3的时候还是有相对的把握,而2020年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达到美国的70%,2021年又攀升到73%,如果美国未能有效节制住中国,当超过80%之后金融场上的胜算已经几无把握了。虽然中国的人均还是远低于美国,但在国家层面的竞争中,人均的因素要远低于总量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能理解美国的政策的制定,同时也能够理解中国的应对,只是在这个渐行渐远的过程中,两国能够重合的接受部分越来越小,所以就更需要两国的经济政治精英的深度沟通了。

美国的金融气门是股市,中国的金融气门是房市:美国现在是宁可撑着通胀,希望在股市破裂之前推高中国的通胀:而中国是在撑着通缩,希望在债务破裂之前压爆美国的股市。这样一来也就理解了中国对于各路外资投资的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进行的整顿,对银行金融体系的整顿,对房地产商的整顿,这几套重拳下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会引爆一部分的经济危机,破产重组,和失业等问题,但是从根本上说,是防止在未来出现更大的危机,能够顶住各方利益集团的压力出如此重手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一种雷是可以同时引爆两国的气门的,就是中国的房地产商的美元债务——这简直就是一个双响炮。所以我们现在所考虑的并不是这些债务会不会爆雷,公司会不会破产重组的问题,而是这些公司出现了破产重组之后,会对中国的楼市和美国的股市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是看哪边民众的情绪率先失控的问题,以及众多的国际诉讼,以及最终会不会造成政治动荡以及冲突的问题。

另外中国积极在冬奥会期间推广数字人民币的举动也是颇为大胆,数字人民币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然而没有完全成熟的技术,都是在不断的起完善。数字货币在未来必定成为主流货币,而且我始终说,一旦有一个大的经济体,央行背书,区块链或相似去中心化技术的数字货币一旦出现,全世界的资本都会被吸引过去。这个情况在短期似乎还不会出现,毕竟没有一个国家央行愿意放弃“注水权”,然而随着在数字货币领域博弈的加深,未来一定会出现此类的货币。

未来更公平的货币我想或许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发行的主权货币是根据GDP等等各种经济数据形成的一个公式,这个公式是被写入区块链的,也就是说发行货币的权力为去中心化;在国际贸易中可以约定以任何货币作为结算货币,然而一个国家的如果要想购买其他国家债券,股票或者其他的投资,只能用对方的货币,这个货币是要靠出口赚取的,当然也可以通过用本币交换的模式,但这个权限应当是在各家银行的手中。比如美国要投资中国一家企业需要100亿人民币,先去本国的银行换取,比如去美国银行,而美国银行的人民币是如何来的呢?当然就是美国的出口商出口商品赚取的人民币,通过美国银行汇兑成美元以支付国内成本所带来的,每笔的汇兑金额和数量汇总到一个全球的银行系统中,以实现实时的汇率以及相互调配各种外汇的需求,加入美国银行不够这100亿,通过这个全球的银行系统可能会有瑞士的银行,英国的银行,日本的银行,愿意让渡部分“现存”的人民币以换取其他国家的外汇来满足本国企业的进口,如果再不够,就只能去中国的银行去借并支付利息。这样一来我想金融会慢慢去实现他应当具有的功能——服务于贸易,服务于商品交换,而不是仅仅是搞出的各种赌局。还是说,如果中国印个50 万亿人民币,和美国银行换个8万亿美金,把什么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特斯拉都买下来,再让美国银行买个50万亿中国十年国债,一年给个1.8%的利息,美国银行会干吗?

 

 

modems 发表评论于
1949 - 1989 不就是脱钩四十年吗?有什么稀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