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22)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22)

作文教学课内“习法”,课外“练笔”

1982年9月1日开始,全国各省和直辖市都有二所城市和二所农村重点中学,进行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改革步子最大、为期六年的第一轮语文教材改革实验,初中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的分编型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1986年修订后为《写作》)。高中阅读课本按年级分别为高一年级《文言读本》(上下两册)、高二年级《文学读本》(上下两册)、高三年级《文化读本》(上下两册),《写作》一、二、三册,另外还有《现代文课外读本》一、二、三册,分别依次供高中三个年级使用。

初中《作文·汉语》和高中《写作》的责任编辑都是王连云老师。

1983年在人教社主持召开的洛阳会议上,第一次认识王老师,听他在会上介绍《作文·汉语》的编辑说明、目的、体例,还有教学建议。

王老师当时特别强调,作文教学课内严格依序“习法”,课外经常多“练笔”,写什么、怎么写随心所欲,每周至少要写二三篇。

中学写作教材从无到有,奠定了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王连云老师和所有参与编辑《作文·汉语》的老师们功不可没。《作文·汉语》按单元编写,与阅读教学单元横向读写结合,纵向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系列,一个单元集中解决一种文体的一二个重点问题,以螺旋式上升的态势稳步提高,解决了初中写作课堂教学三种文体的具体内容的系统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

初中《阅读》课本,按单元编排,每单元教学程序为:先“讲读”课文、再“课内自读”、后“课外自读”。《作文·汉语》课本的单元编排与《阅读》单元密切结合,每一单元阅读教学程序完成之后,就是写作训练程序的开始:先讲《作文·汉语》单元写作的基础知识、自读课本上的学生优秀习作、然后进行写作训练、学生自改和互改训练。

这套课本编者的意图是着重建立现代语文读写能力的训练序列。自1982年教材问世以来,语文单元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大家都在探索单元教学与训练序列的关系、单元教学过程中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关系、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的关系。讲读、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老师把叶老的“学步法”形象地比做“看我走”、“扶你走”和“放你走”三类不同课文的教学法的特点。

人教社和省教研室严格规定实验班周教学课时与普通班一样,初中每周六节课、高中每周五节课,而且明确要求每周必须上两节写作课。

实验教材好,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孟子说:“教亦多术矣”,作文教学更是如此。课内作文教学有系统、分单元、目的明确、单一,于是,我在试教中单周写作文,严格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在两节课内完成;双周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点评、小结。

人教社副编审、实验教材负责人、语文学家刘国正先生主张“作文在有法与无法之间"。他有一首诗曰“若谓文无法,绳墨甚分明,暗中自摸索,何如步随灯?若谓文有法,制胜须奇兵,循法作文章,老死只平平,习法要认真,潜心探微精,待到着笔时,舍法任神行,谓神者为何?思想与感情,瞻彼春鸟鸣,无谱自嘤嘤。"  (引自张中行著《作文杂谈》的《序》)。把握“习法"、  “思想与感情”,是指导初中学生练习写作的三个基本点。

    指导学生“习法”,要循序渐进、集腋成裘,《作文·汉语》教材已初步建立了作文教学体系,从纵向看,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从初一到初三共安排了三十七个写作知识点及其训练点;从横向看,每一个写作知识点和训练点都与《阅读》的知识点和训练点基本同步。所谓循序渐进,第一要遵循作文教学的“序",第二要有一个作文训练的“序”,这个“序”是以作文教材为训练内容,以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心理发展规律为前提的训练序列,即“爱写·多写·会写”。

    指导学生“习法”,要突出重点,“反复历练”。古人云:“多则惑,少则得”,兵书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按照作文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就应该运用这种指导思想,在每一单元作文教学时,重点帮助学生解决一、二个问题:课内严格按要求训练。课外指导学生“反复历练”。

指导学生“习法",要精读范文,潜心探微。《作文·汉语》每一单元作文训练中,编者都根据单元训练要求,编排了几篇范文。范文既有名篇佳作,也有学生的优秀习作。这些“精读教材是挑选出来的,它的写作技能当然有可取之处,阅读时候看出那些可取之处,对于选剔与斟酌就渐渐增进了较深的识力;写作时候凭着那种识力来选剔与斟酌就渐渐训练成较精的技能。”(引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l页)

这套实验教材横向读写同步单元教学全过程,好比计算机工作流程:  

指导学生会写,“习法要认真,潜心探微精",是作文教学的最基本的训练,没有这种基本训练,学生难以掌握写作的一般方法,如果仅仅只有这种基本训练,学生也难以学会写作。再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而说话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思维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写不好文章,只有思维清晰而有层次,语言表达才清楚而有条理。所以,指导学生会写的第二个基本训练,是加强思维的训练。

课内严格训练,“习法要认真,潜心探微精”;课外反复历练,“待到着笔时,舍法任神行”。写什么,怎么写,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只要求多写,每周至少二三篇。练笔的目的就是《卖油翁》说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要求学生自读高中《文言读本》(上册)第一单元四篇“浏览课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司马光的《陶侃》:珍惜时间;

朱熹的《熟读精思》:讲究方法;

宋濂的《王冕读书:勤奋好学;

钱泳的《要做则做》:克服惰性。

不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课内“习法”,课外“练笔”,让学生要以上述五篇文章中的人物为榜样,争取成为一个会学的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