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亡国之君王莽:巨奸、社会主义改革家?

谈医疗、谈养生、谈人文、谈人生 – 听赵大夫怎么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人人生而平等是现代人的理想,如果有人告诉你,在2000年前,中国曾有一个人不但想了,而且做了,为此不但搭上了儿子的性命,自己也身首易异处,你第一次听说的话一定很吃惊;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皇朝,长达411年,有一个人凭一己之力,硬是将汉朝一分为二;中国人都以家乡出过皇帝为荣,而唯有他的家乡只知道水泊梁山二当家,却不知这个皇帝。他就是集社会主义改革家、大儒、书生政治家、伪君子、逆臣贼子于一身的新朝皇帝 - 王莽。

贫富不均、土地兼并致大量流民出现、流离失所,是历代王朝末期的现象,这种情况极易导致民变,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致改朝换代。时至今日,公平、土地、兼并或垄断问题,世界各国仍还存在,中、美两国也不例外。美国对微软、脸书的整治,中国对阿里巴巴的敲打无不缘于此。

一个中国皇帝在2000年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着手进行解决,足以见他的前瞻性和穿越性。亡国之君,诸如隋炀帝杨广、王莽本以为会遗臭万年,然而仅仅过了1000或2000年,人们却发现他们竟然是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

一、王莽其人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新朝开国皇帝(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显王王曼次子。

出身魏郡王氏,清净简朴,谦恭好学,师从陈参学习“仪礼”。汉成帝时,进入朝廷中枢,历任黄门郎、射声校尉,册封新都侯。历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名声甚佳,后官至大司马。汉哀帝继位后,因故辞职,回到封地。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去世,在皇太后王政君支持下,出任大司马、录尚书事,拥戴汉平帝登基,担任太傅,册封安汉公。诛杀外戚卫氏家族、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等政敌,拥立长女王嬿为孝平皇后,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之上。汉平帝去世后,拥立汉宣帝玄孙刘婴,平定反对势力。

初始元年冬(公元9年1月15日),建立新朝,年号“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统治期间,复古改制,引发天下大乱。地皇四年(公元23年10月6日),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享年67周岁。 [

二、关于改制

王莽称帝后,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史称“王莽改制”。具体内容包括:

(1)将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私人不得买卖。王莽规定如果一家的地超过900亩,没有8个男的来耕种,那就要把多余的地分给没有地的本族人或邻居。

(2)改奴婢为“私属”,与王田一样,亦不得买卖。王莽登基后,便冻结农奴制,禁止所有奴隶婢女继续买卖,通过控制奴隶的范围和数目,来让农奴制自然消亡。这是现代人具备的人人平等思想的雏形。

(3)实行“五均六筦”制,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等,山川河流收归国有。他这一举措就是由政府控制银行、物价局、期货、税务局和发改委,来负责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征收税款的事情,实行计划经济。

(4)改革币制。在那个用金银珠宝做交易的时代,王莽推行用做工精美但不足值的货币来买卖,这与现代的纸币有异曲同工之处。

(5)改革中央机构,加强相权、兵权;重新划分郡县,更改地名。

(6)改革少数民族名称、首领称号。

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因此于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时,各地农民纷起,其中形成了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军事势力。

新朝灭亡,王莽的头颅,被后来历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大火,遂被焚毁。

三、评价

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个篡位者。正如白居易的一首诗中所写:“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首诗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巨大,一语道尽了后人对王莽的评价,让他坐实了犯上作乱,篡位窃国的罪名。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

1.基本肯定

有史家认为,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社会改革家。胡适较早为王莽平反,认为:“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受了1900年的冤枉。”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他王莽的本家王安石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翦伯赞认为“王莽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最聪明的一位政治家。”王莽改制“要将当时矛盾百出的社会经济制度加以改良”。

柏杨则赞美他和平建国, “中国历史有一个现象,就是在血海中建立他的政权。王莽打破这种惯例,用和平的方式接收政权。西汉王朝在平静中消失,新王朝在平静中诞生,两大王朝交接之际,没有流血??王莽是儒家学派巨子,以一个学者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中国历史上仅此一次。文人夺权,没有大面积流血,和平过渡,和平演变,殊属不易。

何兹全说:“王莽是个改良主义者,在政策上他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同时又照顾了一般人民的利益的。比起当时黑暗的统治者来,王莽当然是比较进步的。

葛承雍认为“作为改革家的王莽”,“是当时统治集团中一个独具卓识的人物”。“我们以西汉末年社会的实际条件。来衡量王莽的改革措施,不能不承认大多数是有进步意义的,而且切中时弊。”

史学家吕思勉也认为以汉朝为出发点的历史评价不公,即将王莽的优点全部用一个“伪”字掩盖。王莽本身博学,礼贤下士,孝敬母亲及寡居的嫂嫂,地位越高而对人越谦虚,而且自己与自己家人的生活始终接近清贫,甚至王莽的妻子因为穿着朴素出门迎客被认为是仆佣。吕思勉认为凡是作伪之人,必然是有所图的,而王莽代汉称帝所图达到之后却并无改变,一生作为如一,又如何能称其为伪?。

史学家韩复智认为王莽的经济改革对解决当时的经济问题有一定的帮助。王莽推行的经济措施“除变更币制外,可谓都切中时弊,真正兼顾到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两方面。”王莽一方面把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平均分配给人民;另一方面,他强制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生产,以改善农民生活;其次,他实行五均六筦,不仅防止资本家的兼并和农民遭受重利盘剥,并且扶助小商人的经营,用来救济农民。

2. 毁誉参半

傅乐成认为,王莽具有超人的智力、辩才和威严,但也有重大的缺点,诸如过度的自信,一味的复古以及猜疑部下等。王莽的行为看来有些伪,也有些愚。王莽是实际政治的失败者,也是复古思想的殉道者,他在政治舞台上所表现的一切,虽然最后都归幻灭,但实在是不平凡的。 [

胡寄窗认为“王莽既不是一味模仿前人的抄袭者,也不是一个想把历史拉向后退的复古者”,“他绝不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也不是什么改良主义者,王莽只是一个对经济问题具有一定观察力的封建剥削阶级的知识分子”。

史学家钱穆认为:“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是书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后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都是不停回复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可是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于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宜。这些新政违反了历史规律,脱离现实,所以推行失败...”

3. 否定

中国传统历史学强调忠君、家天下等理念,对王莽的评价普遍不高,一般都认为他只是一位“伪君子”,众口一辞的千古罪人。东汉班固修订的《汉书》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类和“佞邪之材”,可见一斑。而后世评价也大抵是受到了后汉时代史家所影响。事实上王莽本身是篡汉而取得帝位,而同时也是汉朝宗室所灭,从汉朝政权来看,王莽被视作“逆臣贼子”,理所当然。

近代仍有不少历史学者对王莽持否定态度。李鼎芳说:“王莽和他的党羽是一个地主贵族大商人集团”,“王莽是一个政治投机家,是以改良主义、复古主义作掩护来进行其政治投机勾当的”,“决不能算是一个改良主义者”。“王莽曾经实行过一系列违反历史发展的所谓改制,这是想把历史拉回头的复古行径。”郭沫若《中国史稿》称王莽改制为“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和措施。”

王莽的改革固然失败了,但2000年后他的思想仍有现实意义,他的理想仍是我们当代人的理想;他为了他的“伪”搭上了自己儿子的性命,应该不是真“伪”;他是一位有理想、有作为、敢想敢干的人。尽管他的改革失败了、败得很惨,也不应该被人们遗忘,他值得人们去研究、纪念和缅怀。
 

G.G.Anderson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
G.G.Anderson 发表评论于
嗯!感觉日前大范围对于在历史惯性认知中的偏解,进行重新思考、解读甚至纠正的现象,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容易看到了,说明——历史的车轮,是会慢,但是不会倒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