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到跟表姐的隔阂是去年的事;几个月前又失去另一位朋友艾琳。
她与我既非邻居,亦非同事,多年前曾经偶然共事,一个突发事件中,我只是做了一个正直的人该做的选择,而在她看来即是非常有正义感的举动,从而对我的人品十分欣赏和敬重,以至在背后夸赞我。后来的接触中渐渐发现竟有许多共识,遂成为朋友。
艾琳聪明能干,性格直爽,为人热心,曾帮助华人竞选学区董事会成员,还多次为国内灾情筹集捐款。
2020年春天,疫情刚在武汉爆发时,我们小城的华人买空了当地所有商店的口罩,寄回湖北。几个月后,疫情到了这里,不光店铺里看不到一个口罩,连网上都要几个月才能寄到。
一次聊天时无意中说起,家里一个口罩都没有,艾琳说,她有先见之明,早在亚马逊买了几包N95, 要就给我送来一包。虽然我谢绝了,但她的热情真诚,我一直记在心里。
这些年间我俩有过许多交流,从社会现象,职场规则,到子女教育,家长里短;从为人处事,到个人修养;以至疫情后的黑命贵及亚裔处境等许多问题上都相同或相近的看法。有时也没什么主题,就是一方或双方吐槽一下看不惯的人或事,以调整心情或解压。
我最喜欢她有什么说什么,从不矫饰做作的性格。与她交谈不用端着架着,很放松随意。
当然人无完人,任何性格都难免有其局限。
因为喜欢翻译的工作,曾在一家公司兼职作随行口译,帮新移民和短期出国的同胞做一些移民面谈,考试,就医,及商业展销会的陪同翻译工作。
刚认识没多久,一次聊天,艾琳问起我前一天忙什么,就跟她说起陪客人去移民局面谈了。没想到她很感兴趣,问了许多相关的问题,最后竟要我所在公司的网站,也要注册兼职翻译。
说实话,我是有点介意的。因为我们这不是纽约洛杉矶那种大城市,需要翻译的机会本来不多,而多一个人做就多一个竞争者。何况网上这类公司不少,何必非要到熟人所在的那家去抢人生意。起码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介意归介意,我还是告诉了她公司的网址,及申请的考核要求。我想她可能太喜欢做翻译那种体验了,就不拘小节,没有考虑那么周全。本来做这个兼职于我就是兴趣所至,又不靠它养家糊口,多一次少一次机会也无所谓。就把这个事抛到脑后了。
跟不少能干的女士一样,艾琳也有些自我。她有事想聊时,不管你早晚忙闲,她得唠透,牢骚完;而她那边一旦有事,一句话都说不完,不管电话微信,马上挂断。
她打电话,从不报名字。我是座机,不显示人名,她声音又没什么特点,每次都得猜。
“水至清则无鱼”,交友也是,看人应该看主要方面,我那时觉得她的这些习惯都是小事。
她曾多次跟我吐槽交友的烦恼,有玻璃心的微信好友,不仅每个朋友圈她都要点赞,还得评论,发信息不秒回就会被质疑怠慢,把她弄得不胜其烦。相较之下,便更觉得我这种她可以出没来去随意,说话丰俭由人的善解人意又厚道随和朋友的可贵。
爱哭的孩子有糖吃。后来我才认识到,往往,朋友的疏忽轻慢是被自己过于大度和体谅宠坏的。
两年前艾琳工作调动,搬去了外州。我俩仍会不时聊天联系。但因为共同群组和关心事件的变化,少了一部分话题。联系频率也有所下降。
去年暑假,她回旧地重游。临行一个月前就主动约我,说到时候见见。后来她回来了,没有联系我,我是从她的朋友圈看到的。她在我们这里居住工作多年,同事熟人很多,朋友想来也不少。人情有远近,关系有厚薄,时间有限,排不上与我见面,我十分理解。况且疫情猖獗,我没打疫苗,就算她约,我也未必会去。
关键是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要主动约定,另外,行程改变时,应及时知会一下,是起码的礼貌和规矩。
一直到她回府十来天后,才给我发了个消息,说是这一向太忙了,下次再见。
过了几天,我回复她:没事。理解。
我是个懒人,懒得交新朋友。又很念旧。有的人喜欢记着别人对不起自己的事;我更愿意记着别人的好。我忘不了邻居曾告诉我,艾琳如何跟她对我赞不绝口,说我如何正直善良;忘不了多年前共事时,我不经意间流露的细节她都记得,并当作我谦让有礼的佐证;聊天时我们的默契和共鸣;很长一个阶段的相互支持;和许多的开心时刻。。。
我最认同她的除了真诚不虚伪,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的三观。如今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成败论英雄,比下限,无下限的社会风气下,好人几乎变成懦弱窝囊的代名词;善良也被视为成功的绊脚石,发达的负资产。如此普遍攀权附贵的大气候下,还推崇人心向善,乐于跟正直的人为伍,难能可贵。
当然我也明白,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朋友关系也是如此。随着一方或双方学识眼界的提高,阅历的丰富,思想观念的转变,彼此了解的加深,和交友范围的扩大,随时都可能做出新的选择,继续或结束朋友关系。
看人不能只看一时一事。 “使人有乍交之欢,莫若无久处之厌。” 相处长了,谁没缺点呢?这件事就在我的倦怠和恋旧中慢慢被淡化了。
有些人对外人彬彬有礼,却对家人,尤其是父母很没耐心,动辄发脾气。究其原因,可能就源于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子女的不恭敬而有所改变。而对配偶发火,一般也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几乎零成本,无代价。
艾琳对我这个朋友是非常放松和放心的。她曾多次说,跟我聊天可以比和任何人都更畅所欲言,无所禁忌。有时她发来那种微妙的内容,比如一次她发来讽刺中国大妈的照片,我回她”发这种照片你要注意了,小心有人对号入座。“ 她回复说”这不是只敢发给你吗!” 我听了不知是不是该感到欣慰。
再后来,可能因为异地,忙碌,交流减少,她的回复也越来越慢。偶尔还不回复。
我是感觉很粗线条的人。不喜欢太敏感,过度反应和解读。开始也没放心上。后来逐渐发现,那些被网友吐槽最恶心的几条微信坏习惯,被她慢慢凑全了。比如,不回复我但给别的朋友点赞或评论;不回复却在群里发言;不回复先发朋友圈。
第一次,我想谁都有粗心照顾不到的;第二次,我猜可能群里的问题更紧要;第三次,我帮她开脱,可能她跟我不见外。
在又一次她没回复我却先发了个无关紧要的朋友圈后,我清理微信好友的时候,直接删除了她。
两天后收到她的电话留言,说不知为什么微信联系不到我----要么是她不知道微信有删除功能;要么就是自信无论怎样我都不会删她。
过了几天,她又在群里给我发信息,仍是说不知为什么联系不到我。这是把我当成她妈了----对她应该有无限的担待,可我毕竟不是。
我没有资格和义务教他人如何为人处事。也无法决定人家对我的态度;但我可以调整对对方的态度。别人有把我排在最次要联系人位置的权利;而我也有不呆在那里,一走了之的自由。交友不是慈善。即使不能找乐,也绝对不能给自己添堵。
涵养和包容应该留给有同理心,懂换位思考和相互尊重的人,而不应用来助长过于自我,自以为是的人们的傲慢和无礼。
事后也曾反省,自己是否玻璃心,小题大做了。或者应该在刚出现问题时,委婉表露一下感受;而不是到最后悄然离去。
可好的关系应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无需刻意修补。肯定有人质问过别人“为什么不及时回复我?” 但在我看来这很无聊。原因根本不重要。行动本身已说明问题。退一步讲,就算对方认识到之前的不妥,再相处起来也会有芥蒂隔阂,难免要小心顾虑,那还有什么意思。断了的绳子接起来也会疙疙瘩瘩;过期的食物最好扔进垃圾桶, 舍不得,非要吃,味道也变了。
虽然表面上是我删除了艾琳;实际上是她先放弃了这段友情,至少是没有珍惜。朋友也好,爱人也罢,一段关系建立的本质是相互需要;持续的条件是彼此舒服。
那天看到一句话“如果有人让你不舒服,说明你们不是一路人。”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当被别人有意无意忽视慢待时,不自贱,不留恋,优雅转身,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