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奴才、奴相与奴性
佳名壬寅六月
奴颜媚骨贱还淫,卑鄙奉承枉做人。
但看悠悠天下事,有谁从未卖灵魂?
奴者,古之罪人也。出自《说文》。最初的奴是那些罪人或战俘,失去自由,沦为奴。后来这些“奴”都隶属于某个贵族或贫民,就称之为“奴隶”。把“才”放在“奴”的后面,是个“外来”词,是在魏晋之后,五胡乱华,把北方人谦虚、自称(鄙称)的“驽财”一词的音译,用于书面,有“臣”的意思,其实与“奴”字毫不相干。满族起源于北方,满语中有阿哈(Aha),意思是“臣”,是面对帝王时的自称,汉语意译为“奴才”。清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但在官方文件、奏章之中或觐见皇帝之时,“臣”和“奴才”同时出现,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乾隆以后,为了凸显旗人地位,规定满臣自称“奴才”,汉臣应称“臣”,再后来就基本上都自称“奴才”。鲁迅曾说:“在清朝,旗人自称‘奴才’,汉人只能自称‘臣’’。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赐以嘉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你在现代影视剧里听到的、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们都乱喊“奴才”,是现代“奴才”们自贱的结果,是无知的表现,有违于真正的“奴才”一词。
“奴才”是朝堂用语,显然是有才的人们对绝对权威的恭敬,他们不是奴,也不隶属于主子,即便是清朝贵族们的家奴和包衣,有买卖丫头、妓女的,但不能买卖家奴和包衣(仆人),因为这些人是有人身自由的。普通的贫民常常自称“小人”、“小的”、“小子”、“晚生”,“贱民”,女人也自称“小女子”、“奴家”、“奴婢”,哪敢妄称“奴才”的?
到了近代,那些在旗人面前没资格称自己是奴才的人们,终于敢在他们的新主子面前自称“奴才”了,而且觉得无比荣耀,以自己的才华,自贱为奴,为统治者服务。过去的奴是被迫的,清朝的奴才是皇帝之下的统治者,但现代的奴才们却是自愿的、自封的,是觉得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的意识反应。于是这些人就又了一个共同的特征:奴相。
什么事奴相?卑躬屈膝、谄媚讨好是行为也,而奴颜媚骨则是天生耳。古人的相面术中说:“两边腮骨无肉,奴仆宫平直;奴仆宫外翻、眉眼间距过近、眼白多;上唇包着下唇、唇薄,多为奴相也。”但在小子看来,天生奴相未必是“奴才”,而言、行似奴,才是真正的奴才。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非常容易看到这种厚颜无耻的“奴才”们。
其实,无论你是否是奴、奴才,有没有奴相,但每个人都具有奴性。奴性是一种内化为自身主动性、自觉性的意识与行为,表现为对被给予的,对自身有消极意义的事物的无原则的接受性,奴性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平等。因为人属于群居动物,任何一种群居生活的动物,都有一种“奴”性,不是完全自由、平等的,即你的自由会受到他人的限制,你的命运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控于他人,人人具有服从的基因、认同的思维。久而久之,屈服强权、遵守社会等级、上下不同,就成了心知肚明的潜规则,这些都是群居生活的动物的奴性的具体表现。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无论是哪国人,这种奴性都存在于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之中。只要在一个有人、有组织的地方,无论是谁,地位有多高,都不自觉地表现出这种奴性。不信你看:在公司,当你给老板写报告时,他(她)一定会这样、那样,加这个、去那个,这不对、那不对,你会怎样?改写,直到老板满意为止。可当他(她)给他(她)的老板写报告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你他们喜欢什么、怎样写,肯定和以前的要求不一样,处处凸显出奴性来:一切以上级的要求和满意为准。当他给手下人开会时,说话是那样的自由、趾高气扬,但当他给他的上级汇报时,一定是小小心心、毕恭毕敬。因为“奴性”出于不平等、存在于不平等,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不平等现象,都是奴性的具体表现。为什么将军在指挥所里,还有许多护卫,而普通士兵必须冲锋陷阵,但没有人敢于反抗这个潜规则?如果你敢违反这个潜规则,后面的子弹会穿膛而过,没人认为那是不人性的。在这种潜规则之下,每个人都是这个群体的“奴”,没有自由,只能服从,不可违规。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存在着这种奴性,只是表现的程度和方式不同、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而且每个人都会应用自如,对什么人用该用什么嘴脸,可以对什么人发脾气、那些人要恭恭敬敬,见人说人话、见鬼用鬼言,心里清清楚楚,但这种共有的奴性是如何表现出来,则是一种智慧,即所谓的“情商”。表现的太明显了,就露出来“奴相”,过分了,就成了“奴才”。只要表现的恰到好处,则我们的“奴性”就自然成了人性。展现奴性而不失于奴相,是人生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