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看过央视《回家吃饭》一个节目高校食堂里的家味(二) 首经贸与北理工的金牌菜,感叹现在的大学食堂真是今非昔比。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开一个“忆苦思甜”餐厅,让现在的“天之骄子”体验一下40年前的大学食堂,估计他们会跟吃文革的“忆苦饭”一样难以下咽。当然除了食堂,那时既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让现在的大学生回到40年前他们一定会发疯的,哈哈!
我82年入学时食堂还没有搞承包,食堂职工大多数是从北京周边农村招来的,所以伙食不是一般的差。当时学校一共有三个学生食堂,一个教工食堂,还有一个回民食堂(没有留学生食堂,留学生楼内有餐厅,只对留学生和外国专家开放),饭票是不通用的,所以学生只能在指定的食堂就餐。后来食堂搞承包后,才可以随便去任一个食堂。固定食堂的缺点就是没什么可选择,每天就两三样菜,如果去晚了可能就剩一种没人喜欢吃的烂菜了。
先说主食,我喜欢吃米饭,可是食堂做的米饭是捞饭,就是先把米煮一下,然后上屉蒸,大米只有普通机米,所以比家里做的米饭口感差很多,后来我渐渐地改吃馒头了,馒头也是普通面粉做的,基本不用富强粉。偶尔会有饺子,包子,面条(打卤面,炸酱面等)。到大三后,食堂搞承包,我们的食堂来了个做火烧的大嗓门天津大姐,她做的糖火烧、咸酥火烧、麻酱火烧都很好吃,食堂专门给她开一个窗口,经常能听到她大嗓门的叫卖声。我毕业留校后,还经常看她推车出来卖火烧,我有时也给家里买一些,跟北京小吃店做的火烧不相上下。
早餐只有稀粥、馒头和咸菜(北京辣菜丝儿和豆腐乳),有时会有煮鸡蛋。我还记得第一天早上去打早饭,碰到的第一个师傅长得特像《小井胡同》里演乔脖子的演员,两只手各拿一个馒头,然后把两个馒头往一起碰,嘴里还念念有词,很搞笑。不过好多女生都讨厌他,嫌他徒手拿馒头不卫生,后来可能被投诉了,他再也没有用手拿过馒头,老实多了。
午餐都是大锅菜,炒好后放在一个大铝盆里。我记得我的第一顿午饭吃的是大白菜熘肉片,全都是大肥肉,根本没法吃,虽然很便宜,才两毛钱一份。最便宜的是素炒菜,一毛钱一份,我们宿舍农村来的家境不太好的同学就常常吃素炒菜。最奢侈的菜就是红烧排骨,红烧肉和红烧带鱼了,开始时每份四毛钱,后来涨到六毛,食堂承包后涨到一块,每到食堂有这类菜,那就有好戏看了,不仅排那个菜队的人巨多,而且大家挤来挤去,经常有跑到前面加塞儿的,因为这种好菜很快就被打光了,在后面老老实实排队的基本没戏。后来还发生了排队加塞儿打架的事件,学校只好组织学生来维持排队秩序。话说回来,大锅炖的红烧排骨确实很香,因为酱汁里浸入了大量猪骨髓,我们大三献血后当天,都可以凭票在食堂免费打一份红烧排骨,大补一下!
晚餐一般没有什么好菜,包子面条居多,食堂承包后才开始做锅贴。说起吃包子,我们宿舍的江苏同学曾经创过一个纪录。我们宿舍离食堂比较近,走路不到三分钟,所以我们一般都是把饭打回到宿舍吃。有一次这哥们估计是太饿了,早早去了食堂,打了四个包子,这包子可不是一般的小包子,是那种长条型的包子,一个约二两,这哥们边吃边往回走,还没到宿舍呢,包子全进肚里了,等他回到宿舍,还没去打饭的同学看见他拿个空饭盆回来,以为食堂还没开饭呢!
前面说过,大三时食堂搞了承包,当时以清华北大为首的高校食堂都搞了承包,我们学校也是顺应形势,再加上学生对食堂伙食的怨言越来越多,不改革不行了。食堂承包后,所有学生食堂和教工食堂就开放了,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菜品和主食也改进了不少,当然菜价也相应提高了。而且食堂还开了小炒窗口,现炒现卖,我记得我第一次买的小炒是酱爆牛肉黄瓜丁,五毛钱一份,比大锅菜好吃多了!
食堂承包后,还开始卖夜宵,晚自习后,来瓶北京酸奶、一个义利果料面包,在那时算是一种享受。
看到这里,有年轻的读者会问了,食堂伙食不好,你们咋不去外面饭馆呢? 40年前只有国营饭馆,哪有现在遍地这么多的私营小饭馆啊!再说外面饭馆多贵啊!不过,大三开始有同学自己买菜在宿舍做菜了,我们宿舍的福建同学就是如此,他开始时偷用电炉,被没收了,然后买了煤油炉,每到饭点儿,楼道里都会弥漫着煤油味儿,混合着炒菜的香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