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来威尼斯不下雨----感觉很神奇. 国外的地方就是这点好,十年没来她也不变,专心致志得很。这次来威尼斯是想看它的双年展。军械库是主要主展场地,刚到威尼斯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于是先去展场的外围走走,顺便吃个饭。军械库外面在晚上感觉与白天比很不相同,大概是灯光的光晕所致,弄的一切都有一种国画般的晕染感;喔,还有那天边的云彩,应该说是它们与灯光一起造成的这种效果吧。这次住的地方就在离圣马可广场很近的一家民宿,几乎是出门便是广场。晚上在圣马克广场先喝点,听一场露天音乐会,明天一天看展。有朋友说威尼斯乃至整个意大利,或整个欧洲都是几乎“一成不变”的,我更愿意说这些地方对人间“用情长久”,不是每天都想着各种花枝招展的手段来制造变化。
威尼斯双年展速递之一:下面这几张是奥地利馆。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私人空间设置,简,洁,空间感很好,地面设置成镜面,一下double了space;尤其是院子里的镜面更是无端出来一片绿意盎然的池水。
“蓝色阶梯”是比利时馆,他们的主题是乌托邦。这里的乌托邦指的是欧洲人对未来欧盟的幻想只能注定是乌托邦。欧洲人对欧洲的未来很悲观,这种感觉很普遍。在意大利遇到的人十有八九会讲到2008年经济危机给他们带来的创伤。
下面几张是北欧三国,除了以自然和人的关系为主外,设计元素是北欧一贯的风格:冷色,简单线条,空间充足;再往后是荷兰馆。在荷兰馆中,列侬和小野洋子在阿姆斯特丹居住的希尔顿酒店中的那张床,被完整地搬来。荷兰馆一如荷兰人,既有品又是精明的生意人,刻苦耐劳,一往直前,所以在欧洲人里面荷兰人很有钱。
本来今年的法国馆实在感觉平常,但中间有个小插曲就使得它有点意思了。很多馆进去时很热,30度的温度没空调是要有点忍受力的,但法国馆里有空调,我就问场里的attendant, 我问为什么你们馆有空调而其他馆没有(埃及馆,苏联馆,希腊馆等),他很激烈地说因为“我们有钱”;我就问是你有钱还是法国馆有钱?他说法国馆有钱,他没有;我问为什么有的馆有有的馆没有?是自己选择的,还是统一安排的?谁付钱?他说是本馆付钱。然后又因此而谈到穷国,腐国,富国,引出一大堆关于globe south,north的问题。这些馆有相当一部分的主题和表现方式都很政治化,建筑和艺术一样不可能摆脱政治的影响。说这一堆话的就是图三这哥儿们,意大利人。我发现意大利人无论大小都很政治化,都有点偏左。
这是冰岛馆的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