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续忆》
第一章
外公、外婆及其他
四、布店弄、红栎山庄、意胜庵
徐家祯
我外婆家杭州双陈衙布店弄老屋天井
想起外公、外婆,我每每会想起他们那座值得留恋的大庭园,也必得提 到他们的另两处别墅。关于这三处“外婆家”,我在《南澳散记·居所(上)》中 已有简述,尤其关于城里那座外公、外婆全家平日常住、我也常去的大房子, 我在该文中已记得较详细。现在我抄录如下,以后再作些补充:
“我外公除了在双陈巷布店弄有一栋比上海我的出生地 更大的老式庭园住宅外,在西湖边还有庄园,是西湖名胜之 一,称‘红栎山庄’。在产茶区龙井狮子峰顶上又盖了一座一 面可以望西湖,一面可以望钱塘江的日本式房子,平时在山 上修身养性。
“因为在杭州念书,我和妹妹就随外婆在布店弄的大 房子里住了半年,可惜当时太小,我对那时住的房子究竟 怎样大已不太清楚了。只记得有一部分房子中有个大天井, 天井里是一个跟游泳池差不多大小的金鱼池,四周是雕花 木栏杆。我最爱伏在栏杆上看碧绿碧绿的水中金红的鱼在 游来游去。大房子中还有一间屋子,四周全是彩色的玻璃, 太阳射进房来,在大青砖地上映出红黄蓝白的图案和颜色 来。屋后有一个大花园,又有一间房子叫‘梅厅’,可能因为在屋外有几棵梅树,冬天梅花开时可以赏梅。园子旁边 还有一间三面是玻璃的房间,无论阴晴雨雪、春夏秋冬都 可在屋里赏园景。有一天,不知哪里爬出一条两、三尺长 的大青蛇来,吓得我和妹妹都爬到太湖石桌椅上去。不一 会,一个男佣人用两个大铜痰盂,将蛇套在里面拿到什么 地方去放掉了。因为据说蛇是‘家神’,不能打死的。”
文中提到的“双陈巷布店弄”还有一种讲法叫“孩儿巷”。“巷”和“弄”都是杭 州地名中常见的,犹如北京的“胡同”和上海的“里弄”。但我不知道“双陈巷”、 “布店弄”、“孩儿巷”是一个地方三个名称,还是有三个不同的地方。有可能因 房子占地面积太大,地跨三个地区也说不定。反正父母提起我外婆家,常用这 三个地名之一。“双陈巷”,顾名思义,以前总有两家姓陈的住在那儿;“布店 弄”,大概以前总有一爿布店。至于“孩儿巷”,我听外婆说以前这一带据说在傍 晚时常会有一个穿红肚兜的胖男孩来玩。大家都喜欢他,却不知是谁家的。一 天,有人见他可爱,就去拉他,不慎将手拉坏,从此那个孩子就不再来了,人 们就把那地方叫做“孩儿巷”。我想,这传说总应有几百年了。(注 1)
母亲 20 世纪 30 年代初摄于杭州双陈衙布店弄老家园子中
我大舅在后来的来信中,对“双陈巷”(双陈衙)、“孩儿巷”和“布店弄”的 关系作了解释:
“孩儿巷是一条主巷,双陈衙是孩儿巷的一条横巷; 布店弄也是孩儿巷之横巷,在双陈巷之西。高家大族总称 双陈衙高氏,其房屋范围:南临孩儿巷,东为双陈衙、豆 腐巷,北为贯巷,西面与他姓房屋相邻,仅一条布店弄与 外界相通。大家庭早于白叔公在世时即已分房而居,仍由 双陈衙一门出入。白叔公去世后,各房分门出入,双陈衙 大门就取消了。这是二十年代的事情。我家(这里指我外 公一房——笔者注)所分之屋,均被他房和外姓房屋包围, 仅布店弄一条小路可以出入,故在布店弄开门。”
母亲在杭州双陈衙布店弄老家 (约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高家在布店弄的房子里究竟住了多少代是谁也不知道的,至少我外公的 祖父,即我大舅信里说的高白叔,已住在那儿了。可能那位想自杀而死不成的 祖先发了财,就盖了那房子;后来,每一代都加盖一点,就成了那么大。我外 公的祖父是三房;大房、二房也住在那个大庭园中,只是平时各有门户进出, 不大往来罢了。《南澳散记》中所记我的印象都是我外公三房里的事,大房、 二房住的地方我根本没去过。至于大厅、二厅之类的厅堂,是公用的地方,只 有婚、丧或有什么庆典时才有人去启用,平时则空着,阴森森地只有笨重的红 木家具。所以,古代小说中常有狐仙之类神怪出现。在那样的大房子中,住着 的狐狸可能比人更多,有几只成了精怪也不足为奇。
杭州大房子中最多的动物除了蛇、鼠之外,就是狐、狸。记得晚上乘凉 时,常见一种果子狸或白鼻骢的动物在屋顶上走过,有时还停下来,用闪亮的 眼睛好奇地看我们。有一次,记得在外婆房子午睡,忽然房间中间楼顶木板缝 中有水流下。外婆说:是白鼻骢在楼上撒尿。有时,那些小动物闹得太厉害, 外公、外婆就会要男仆在院里设笼、网、夹子捕捉。第二天早上佣人会来报告: 昨天晚上又捉到了一只果子狸!
母亲在杭州双陈衙布店弄老家花园中 (约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高家在那幢大房子中住了上百年,几经战乱而仍安全无恙,据说是因为 “祖上积德”。一八五一年,洪秀全金田起义,打下南京,定为首都天京,改国 号为“太平天国”。一八六一年,英王陈玉成率部攻打浙江,六月底杭州沦陷。 高家全家老小带着婢仆逃离杭州,暂避别处,只有一个九十三岁的老妪不愿逃 走,就留在房子中看家。那时杭州人都叫太平军“长毛”,因为他们披头散发的 缘故。
长毛进了杭州,烧了不少房子,杀了不少人,但高家的房子却没有动。 据杭州人的传说,是因为长毛的祖先睡过高家布施的棺材,所以现在以保护高 家屋子作为报答。
传说荒诞不可信,但房子未经长毛破坏是真的,那是因为作了“王府”, 可能就是陈玉成的官邸,那个九十老妪就为长毛烧饭。不久,太平军失败,陈 玉成被捕,凌迟而死,死时才二十六岁。
以后,高家又搬回老房子去住了。逃难时他们将金银元宝全扔进一口枯 井中,上用稻草盖没,居然没被长毛发现。回老家后,把元宝取出,用以重建 家业。在那幢房子的大厅中,有一块方砖,到了雨天会泛出墨绿色,据传长毛 在此杀过人头,绿色是陈年血迹。我小时走过那里都有阴森恐怖之感;放元宝 的井外婆总点给我看过。
外公家在杭州西湖的别墅红栎山庄(高庄) (约摄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照片来自网络)
中国大家庭之所以能聚族而居上百年,对祖先的崇敬和纪念是一种“凝聚 力”。高家三房人家平时很少来往,但每年几次祭祀共同的祖先,则大家都需参 加。在厅堂里挂着一块木牌,牌上用红字写着各位祖先生卒年月日,叫“值年需 知”,三房人家各房轮流负责一年的祭祀活动。当值那年,每月需去大厅中看, 当月哪几天有纪念活动,要通知各房参加。届时,大家聚在厅中,男女分批向 祖宗牌位跪拜、奠酒。这时,也是大家族聚会、联络感情的时候。这类活动大概到四九年改朝换代、老屋卖掉、三房分居后才停止。外公因时代的变迁而气 得干脆连上坟这类活动都停止了。而我们徐家,则一直保持三房轮值祭祖的活 动,直到我叔祖礼耕先生套上“右派”帽子,那已是五七年了。而我父亲一房的 祭祖活动,大概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
杭州西湖花港观鱼中现存的原高庄藏山阁
高家在西湖里的庄园 —— 高庄,也即“红栎山庄”,则不是外公所建,而是他祖父高云麟先生建后传给他的。那庄园在西湖边上,虽面积不大,但亭台楼阁、假山小桥布置得十分幽雅、格调又高,在杭州各庄园中是最有特色的。 (注 2)
原高庄藏山阁近景
所谓庄园,实质就是别墅。平时是空关着的,有个男佣人在那儿管庄子。 庄里收了新鲜菱、藕、莲蓬,就送到高家去,让主人尝新。主人有活动,如: 游湖、在庄园中请客,等等,也事先关照佣人准备。平时有亲友或不相识者, 也可敲门入内,要求参观、游览。看庄人还会端出龙井茶、西湖藕粉来招待客 人。客人随便留下些茶钱,就作了看庄人的额外收入。
母亲说,她们小时候,有时也去庄园过夜,但看来这种情况不多。至少 从我懂事起,不记得曾去高庄住过。我只记得有一次随小舅舅等人去游庄园, 那时我总只有六、七岁吧。
杭州西湖花港观鱼中现存的原高庄藏山阁草坪前说明
四九年之后,高庄被政府征用,围墙拆掉,建筑也大多拉平,与那一带 别的庄园连成一大片,成了西山公园(现已成为花港观鱼的一部分了)。记得 后来每次去西山公园玩,父母亲总指着一座假山及山上一座亭子说:“这就是高 庄的遗迹。”看来,整个庄园就剩下这么一点建筑了。“文革”之前不久那年夏天, 我们全家去杭州玩,陪外婆去西山公园,这是记忆之中我们与外婆同游西湖最 愉快的几次之一,恐怕也是我们跟她老人家最后一次同游了。那次同游者还有 我父亲七十多岁的舅舅沈老先生。在西山公园湖边栏杆旁,沈家舅公、外婆和 母亲三人谈旧事谈得指手划脚、津津有味时,我还偷偷给他们摄过一张相。现 在,经过“文革”大劫,那张相片已经遗失,我外婆及沈家舅公也早已作古。就 像高庄一样,我外公、外婆也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我外公杭州龙井狮子峰别墅意胜庵全景 (约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外公在狮子峰的别墅,倒是他自己设计,请人在抗战前建造的。建造的 原因及使用情况说来话长,要在以后有关章节中详述。可惜不知为何,我从未 有机会去过那儿。现在此屋即使尚在,也一定破败不堪或面目全非了。(注 3)
意胜庵现今所剩之墙角 (摄于 2013 年)
注 1:“孩儿巷”,清丁丙著《武林坊巷志》内“东西坊二”一节中有“孩儿巷”条目,引用列代志书 甚多,如:《康熙仁和志》:“保和坊,即砖街巷,又名孩儿巷。宋时售泥孩儿者多在此, 故名。又名永寿巷。”所以,孩儿巷原来还有一个名称,就叫“泥孩儿巷”。丁丙还在《张 玠老编年诗》中康熙癸酉秋写的一首诗后加按语曰:“今孩儿巷已无泥人铺。”我想,因 为孩儿巷以前有过很多泥人铺,所以,后来有人就编出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来了。
注 2:关于高庄 —— 红栎山庄,可见本文第 2 节 〈高半城〉注 3。现在红栎山庄在西湖花港观 鱼公园内,尚存一座假山,以及假山上一座亭子,名“藏山阁”。假山外围着的大草坪边 上竖有牌子,说明此处为原高庄遗 址。
注 3:写作本文时,我的确还没去过外公狮子峰的别墅意胜庵。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听人说, 意胜庵建筑已坍毁,但地基和墙角还在,而且该地就被当地人称作是“孟徵墙角下”(“孟 徵”为我外公名字)。于是趁一次回国的机会,我与弟弟家汇和外甥立泉一起去寻找,但 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前年(2013 年),我与在龙井居住的堂妹家齐谈起此屋,她丈夫戚 先生说,他家世代在龙井务农,对这一带十分熟悉。他现在承包的那片茶田,就在“孟徵 墙角下”附近,他可以带我们去。于是,约了一天,由戚先生带路,我与堂妹和朋友就找 到了意胜庵遗址。果然,意胜庵除了一片石砌的墙角,就只剩下一片野草和野树了。
关于意胜庵,可参见《山居杂忆》第 13 章〈阮师傅和杨海师傅〉 注 2 以及本 文第 11 节〈享清福〉。
从外公狮子峰别墅意胜庵可以望见山下龙井村和钱塘江 (摄于 2013 年)
意胜庵现状(摄于 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