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3.19: 太平之时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韩诗外传3.19: 太平之时

 

原文:

太平之时,民行役者不逾时,男女不失时以偶。孝子不失时以养;外无旷夫,内无怨女;上无不慈之父,下无不孝之子;父子相成,夫妇相保;天下和平,国家安宁;人事备乎下,天道应乎上。故天不变经,地不易形,日月昭明,列宿有常;天施地化,阴阳和合;动以雷电,润以风雨,节以山川,均其寒暑,万民育生,各得其所,而制国用。故国有所安,地有所主,圣人刳(kū,剖开)木为舟,剡(yǎn,削尖)木为橶,以通四方之物,使泽人足乎水,山人足乎鱼,馀衍之财有所流。故丰膏不独乐,硗确(qiāo,坚硬不肥沃,如:硗薄。硗瘠,硗薄)不独苦,虽遭凶年饥岁,禹汤之水旱,而民无冻饿之色。故生不乏用,死不转尸,夫是之谓乐。《诗》曰:“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译文:

天下太平的时候,人民不会过度服役,男女不会错过婚配年龄,孝子不会错过赡养老人的时机。外地没有游荡的单身男人,家里没有幽怨的孤独女人;上面没有不慈爱的父亲,下面没有不孝顺的孩子;父子互相成就,夫妻互相保护;天下和平,国家安宁。下面的人事齐备,上面的天道响应。因此上天不改变它的常道,大地不改变它的形状,日月永远照耀,星宿排列不变。上天普施阳光的恩惠,大地化育承载万物,阴阳和合。雷电加以鼓动,风雨加以润泽,山川险阻加以调节,寒暑冬夏加以均平,人民生生不息,各得其所,以此而制定国家的用度。如此,国家所以安定,土地所以有主人。圣人把木心掏空做成舟,砍削树木做成浆,从而使四方可以交通。使得水边的人靠水富足,山里的人靠山富足,剩余的可以流通。因此丰收膏腴之地不只一人享乐挥霍,贫瘠苍夷之地不会孤立无援一人受苦。虽然遭受饥荒,像大禹、商汤那样的水灾旱灾,人民不会挨饿受冻。这样以来,活着不缺少用的,死了不至于抛尸,这才叫乐。《诗经》说:“王师威武而雄壮,武王顺势而韬光。”

侠客心得:

武王军队威武,也有三分之二的诸侯拥护,但是他还是韬光养晦,不出兵征讨商纣王。为什么?他要顺应天道,等待时机。时机到了,不战而胜;时机不到,战而不胜。使役百姓需要把握时机,男女婚配需要把握时机,世上万事万物都需要把握时机。时机对了,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水到渠成,无为而无不为。顺应天道就是按照事物的规律做事,也就是《易经。豫卦》的“顺以动”,顺天理而动。随着天地之节拍而动,如何能不亨通顺利、皆大欢喜呢?!

顺天以动

事遂功成

时机不当

养晦韬光

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之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