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美国 21 转战多伦多

 

触摸美国 21 转战多伦多

孙燕

先生开着大卡车带着两个孩子和全部家当在前面,我开着轿车跟在后面,在即将入关的时候,忽然有一种悲壮的感觉,美国之大竟没有我们的立锥之地。难道美国梦就这样终结了吗?加拿大的生活会怎样?难道加拿大就是我们的归宿吗?没有答案,一切都是悬念。

从底特律入海关进入加拿大。转眼之间从美国变成加拿大,像极了电影的镜头切换,还没缓过神儿来,已经身在其中了。

进入加拿大境内公路和美国一样的宽,一样的平,街道两侧的楼一样的高,几乎没有任何差别,落差最大的是我们的心情。虽然我们已经获得加拿大绿卡,加拿大接受了我们,但是我完全没有归属感,只有失落。我完全没有心情欣赏路边的风景,一路直接开到我们的新家。

新家是事先请先生的大学校友帮忙找的,位于多伦多东部的士嘉堡,是一座高楼公寓,我们在最高层十二楼。我和先生两个人当天就把全部家当搬上去,还了大卡车。新家两居室,既宽敞又明亮,我的心情好了一些。无论如何生活还要继续下去。我和先生两个人很快就把新家安置妥当,女儿也上了学。

不久先生的几个大学校友一起聚了一次,见面时一位校友很客气地说:校友来了再忙也得见呢。可是当他听说我们是全家移民过来的时候马上换了另一副面孔:移民了。语气中的轻视让我们顿感世态炎凉。可以想象得出如果我们真的回中国的话,周围人们的质疑都会是这种声音。出国这许多年我们所遇到过的歧视往往来自于我们的同胞,甚至是我们的朋友。这次转战多伦多是我们的一次败走麦城,也可以说是一次战略迂回。对任何人的轻视和草率定性都是不明智的。

加拿大当时的经济环境比美国还要糟糕得多,加元对美元的汇率跌到了0.72,几乎是历史最低。在加拿大买东西我习惯了先把价格转换成美元做比较,就像刚从中国到美国时一样。我发现加拿大的物价比美国高出许多,这意味着我们的那点存款也严重缩水,我们今后的生活会更加困难。更严重的是加国大量人员失业,在这个时候找工作无疑是希望渺茫。本着先生的生存法则:既来之,则安之,我们马上开始了新的生活。

安定后的第一周先生办理各种手续,其中买汽车保险时大费周章,花了很多冤枉钱。第二周先生就开始着手找工作。在金矿的一年虽然有了一点积蓄,但是换了一辆车又搬家之后也所剩不多了,所以找工作有收入刻不容缓。

在申请专业工作的同时,先生也找了经纪公司帮助找临时工作,很快就得到回复要先生第二天就去上工,结果是食品仓库的工人工作。那个时候我们别无选择,要么去当工人,要么坐吃山空,先生选择了去打工。一个博士为了生存,为了家人,彻底放下身段,这是真正的男子汉气魄,能上能下,能屈能伸,这样的丈夫实在令我敬佩。

中国人习惯以成败论英雄,其实普通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英雄,对于普通人能为家庭做出牺牲,为家人做出贡献就是英雄。不管别人怎么说,他是孩子们的英雄父亲,是我的英雄丈夫,先生就是我们家的英雄。现在很多中国家庭对外攀比,对内互相埋怨,他们如果能认清这一点,能免去多少家庭的矛盾,能解决多少家庭的危机啊。

两周以后当先生把第一次打工的工资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拿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我一点也没有觉得少,相反我觉得很多。这是我们在加拿大的第一份收入,预示着我们进入加拿大新生活的开始。当天我们全家一起去逛超市,并给两个孩子买了一些好吃的,看着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吃着,我们俩的心里也充满了幸福。

这个工人的工作干了两周,先生就找到了一家化工厂操作员的工作。专业工作几乎没有希望,这个操作员的工作是先生以普通本科生的身份找到的。到化工厂上班以后,先生很快就适应了那里的工作。他的工作是负责操作十个几十米高的蒸馏塔,加上取样做化学分析。这些工作对先生这个博士来说一点都不难,其实也并不简单,有的工人在这里干十几年了还不能独立操作。先生很快就能独立操作那些机器了,这意味着晚上值夜班时他可以一个人管理这些蒸馏塔。说好的半年以后转正,结果两个多月后工厂就给先生转了正。先生的经理看到他很能干,就跟他说如果他能考下加拿大的工程师执照,他可以马上给先生转换成工程师的工作,当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决定先在这家公司做下去,先稳定,再求发展。

 

《触摸美国》一书已由美国威廉出版公司出版。定购请到网站:?

https://williampublishing.com/

 

孙燕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鸿鹄生而有翼' 的评论 : 谢谢
鸿鹄生而有翼 发表评论于
"一个博士为了生存,为了家人,彻底放下身段,这是真正的男子汉气魄,能上能下,能屈能伸,这样的丈夫实在令我敬佩。"
"两周以后当先生把第一次打工的工资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拿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我一点也没有觉得少,相反我觉得很多。"
______ 外表优雅,内心美丽, 善解人意, 感知幸福力强, 和任何人结婚你都会幸福。
孙燕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夏至09' 的评论 : 握手。
夏至09 发表评论于
我最近才进文学城,马上就关注到你的博客,写得非常好,想象中你本人和你的文字一样实在,很有亲和力,让人信服受鼓舞。是的,我们那个年代出来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你征服新大陆开拓美利坚的豪情壮志经历曲折最终一步步实现了,你的经历证明你真正收获并享受了美利坚。比起那一类“身在曹营心在汉”,在美加移民了很多年还没有进入角色浪费光阴的人,他们实在要感到羞愧。
孙燕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ornj' 的评论 : 谢谢
livinghere 发表评论于
97年前后大陆出来大批的移民,也有很多香港移民。大陆直接出来的相对于美国过来的,英文基础差一些,生活较为挣扎,走出来的相对少些。而从美国过来的,英文好,而且多有美国工作的经验,比较容易找到专业的工作。可以理解那校友的反应。
tornj 发表评论于
写得很好,希望有空时每天一篇,祝福你们一家!
孙燕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ong140' 的评论 : 谢谢
dong140 发表评论于
我是93年1月來美,太太年底來美。96年找到了計算機方面的工作,99年才生小孩。你們那時真不容易。不過都過來了。祝福。
孙燕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谢谢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写得非常好,平实,细腻,你和先生都非常优秀,脚踏实地过好人生。
孙燕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诚务虚' 的评论 : 是97年,你如果连着读自然就知道了。
孙燕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竹野' 的评论 : 来旅游说明还在美国,他们会高看一眼。移民到了加拿大就跟他们一样了。
xiaoyixiao 发表评论于
同不理解 - 意思是如果是来旅游的他会更重视? 他自己不是移民在那里吗? 不懂
竹野 发表评论于
可是当他听说我们是全家移民过来的时候马上换了另一副面孔:“移民了。”语气中的轻视让我们顿感世态炎凉。
不理解有些人,他们是不欢迎你们新移民吗?
诚务虚 发表评论于
写得十分精彩。情景融合心境,恰到好处。可惜我看不出来大致是哪个年代的事情。也许作者不想暴露太多隐私吧。
五湖以北 发表评论于
美加各有特点,适合自己就好,继续跟读
孙燕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心已远' 的评论 : 谢谢
心已远 发表评论于
写的特别好,非常谦虚,好学,你们以后的生活肯定越过越好
孙燕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ong140' 的评论 : 谢谢
dong140 发表评论于
很喜欢你的回忆录!你们夫妻二人同心协力,总是对周围的人和事情心存感激,对未知的事情是开放接受的心态,很为你全家一路幸福走来而高兴+1
孙燕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heFei' 的评论 : 谢谢
孙燕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heFei' 的评论 : 请继续关注。
ZheFei 发表评论于
不知你最终又回到美国了吗?我住加拿大,非常喜欢这个国家:)
ZheFei 发表评论于
很喜欢你的回忆录!你们夫妻二人同心协力,总是对周围的人和事情心存感激,对未知的事情是开放接受的心态,很为你全家一路幸福走来而高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