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极端气候

地球变暖和气候反常,其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两个:人类的过量活动,和地球上水的减少。其它原因,如森林减少,主要也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水的减少,导致对温度的缓冲力下降,温度变化幅度增大。例如,没有水的地方,如沙漠,温差变化非常大。

水的减少举证如下。

一、厦门岛的变迁

据厦门历史记载,厦门岛的面积比现在小很多。篔筜港的支港一直延伸到现在市中心的地方。古书记载:“港道淤塞而成河。本名长寮河。¼河中因种植蕹菜,“蕹菜河”便因此得名”。所谓“港道淤塞”,是因为海平面下降,或厦门岛上升,感觉是海平面下降更对。

清朝时,蕹菜河就在“提督衙”的城墙外。河附近居民增多,垃圾乱丢,河水发臭。民国 1920s 年代,将城墙等拆除,填平了该河,建成思明南北路等。

海平面的下降,是厦门岛逐渐繁荣的原因之一。笔者在 1960s 年代,多次看到在涨潮的时候,海浪能拍到海滨公园的路上。1970s 年代后已没有这一现象。近年来,全球温度上升,冰川融化增加,海平面似乎不再下降。与此相符,根据资料记录,全球温度在 1975年前缓慢上升,但在 1975 年后,全球温度明显快速上升。

      厦门岛的面积,据 2021 年报道为 158 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之时,厦门特区资料称 128 平方公里。文革前的资料则为 110 平方公里。文革后期,搞了一些围海造田,增加了一些面积。更多的面积增加,看来是海平面下降,一些原本是滩涂,逐渐填为陆地。

二、水塘湖泊等大量消失

小时候,厦门郊区和附近农村,到处都有水塘,现多数都消失了。1963 年夏天,曾随家父北上苏北农村,那时路边到处水塘河流,印象中村子周围水面多于田地,现在听说多数水面已经消失。

曾经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清顺治到道光年间记载计算,汛期湖面面积约 6000 平方公里。1983 年的资料为 2625 平方公里。近年来实行退耕还湖,面积有所增加。历史著名的“八百里梁山泊”已经完全消失。总之,中国绝大部分淡水湖在过去几百年来都显著缩小,甚至消失。

河流同样在消失。古时的中原有四大河流“江河淮济”,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济水在历史上逐渐消失,至宋朝时只剩条小河,今天则干脆只留下几个有关的地名,如济南、济宁、济阳、济源等。

就厦门而言,市区中央的蕹菜河于民国时填平。直到文革时,还有一条小河流经厦门大学。文革时,南普陀主持遭厦大红卫兵游斗,经过河上的小桥时,老和尚奋力跳入河中,游斗和尚于是被终止。记忆中,该河于文革后期被填平。

三、水的消失

地球孤悬于近真空的太空中转着,大气层的气体必然会不断的流失于太空中。其中分子量最小的氢(分子量,MW=2)和氦(MW=4)迅速失去,其次有甲烷(MW=16)、氨(MW=17)、水(MW=18),氖(MW=20),等。空气中主要含氮气(MW=28)、氧气(MW=32),这些也会有少量流失。

水是个奇特的物质,分子带有弱极性,容易附在极性分子上,如盐类、金属等,即古人所说的“金生水”。水分子在空气中很容易附上“金气”,即各种带极性的分子、颗粒,包括灰尘;并且当水分子附上之后,其极性偏移,又能吸引其它水分子,形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互结合,便形成雨雪。单纯的水分子之间也可以以氢键相互结合,但这种吸引力很弱,在高空的极低温中会有部分形成。由于水分子很轻,一旦没有和其它分子结合,便可能继续扩散而逃离地球。

自然界看来有些机制会有助于保持大气层和减少水的流失,比如,高空中有一个臭氧层,氧气受紫外线照射生成臭氧(MW=48),较重的臭氧便会下沉而减少氧气的流失;同时,臭氧带有极性,便可能吸附水分子。

自然,地球上的物质是有得有失。不断的有流星、彗星等被吸入地球,其中彗星一般主要含冰块。不过,除非有大的撞击,地球物质总是失多得少。几百年来,眼见水一直在减少,显然是散发到太空了。(另,资料显示,大气中氧气的浓度也略有下降。)

四、未来展望

水和森林的减少,导致对温度的缓冲能力下降,极端温度变化会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高山冰雪的融化,暴露出下面的砂石,更是变得像沙漠一样出现极端温差。因为地球整体暖化,极端高温便会经常发生。另一方面,非常寒流也会发生,只是时间会比较短促。

随着人口老龄化,多种疾病都会增加,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甚至还出现了对老人比较不友好的微生物传染病,如新冠病毒。然而,相比之下,极端温度的变化,会对底层大众的影响更大、更直接迅猛。

尽管如此,目前地球仍是一个不错的居住地,星际移民暂时只存在于科幻之中。目前人类对于环境气候似乎没有多少好办法,除了加强森林保护,减少耗能。政府应该考虑准备避难场所,或许商家可以开发避寒避暑的旅游活动。

另一方面,地球的暖化,大量冰雪的融化,可能也是一种必须。否则海平面不断下降,海水的盐浓度不断上升(请参考上篇“海盐与人类的起源”),地球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变化。据1960年代的资料,海水盐浓度为3%,2021年维基百科资料是3.5%。

培土 发表评论于
回 ahniu:因为我亲眼看到(主要以1970年代比1960年代)海面下降,或厦门岛上升,哈哈。

回Firefox01: 世界各民族都记录有史前大洪水,历史上大水的记载也颇多,现在世界各地多数都缺水,世界所有的高山和南北极都发生冰雪过度融化消失。大洋中的岛屿有升有降,升喜降恐,一旦个把下降,便成为新闻,实际恐怕是升多降少。

回时不时来看看:谢谢观看!本文并非科普,只是个人所见和推理,哈哈。地球明显变暖据说起始于1975,据说自1975以来,海面上涨了7毫米。哈哈,不知道以什么为基准?要知道天地间没有任何静态坐标。
另外,本人确实不是这个专业,但此处好像没有这种专业?
时不时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感觉您的专业不在那个方面,写科普误导自己。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海平面上升是极冰急速融化的直接后果,推动力就是全球变暖。
Firefox01 发表评论于
对呀,太平洋的一些岛屿,面临消失的危险,因为海面上升。水的消失,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区域而言,但从全球的角度,只是分配的变化,不存在消失一说。
ahniu 发表评论于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都说海平面上涨。
你说海平面下降。
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