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
我最近读了这本书。感觉这是非常准确的一句评论。
这部小说写的真是太好了。
完美之至,叹为观止。
我一直认为,小说的重点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人物,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是他们独特的感人至深的灵魂。
《安娜》这本书就塑造了一个个那么饱满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安娜这个光辉的人物,将永留在人类文学史上。
这部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我要聊的第一个人物是安娜那个她一心要离开的古板毫无情趣的丈夫,卡列宁。
卡列宁是一个对自己的事业很关注的官员,比安娜大20岁。安娜有外遇以后,他非常痛苦。他也许是那种对爱情不太敏感,对感情生活需求不大的人。安娜正相反,是那种把爱情当作生命全部的那种人。
感情太浓烈是一件很不幸的事。卡列宁这种类型的人其实很幸福。但是卡列宁很痛苦,因为他的妻子公开背叛了他,而且还要离婚。
我觉得卡列宁虽然也深爱妻子,但是他的痛苦更多的是来自于丢了面子。他曾经要求安娜只要不在家接待自己的情人,他就会原谅她的背叛。但是安娜要的是和爱人公开的长厢厮守。而“公开”这一点,给卡列宁带来了无法描述的巨大痛苦。
卡列宁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丈夫,成功,专注事业,一心一意地对待自己的美丽妻子,但是没有情趣,不会甜言蜜语,奉献出一切也不能俘获美丽妻子那颗骚动的心。
卡列宁真的没有做错什么啊。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他把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毫无保留的献给了自己漂亮可爱的妻子。他没趣也不是他的错啊。
安娜在生产自己怀的情人的孩子的时候,几乎死掉。卡列宁开始是希望安娜死,因为她一死,他们就不需要解决离婚,孩子,财产等等复杂的现实问题。读到这里,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常有杀妻的社会新闻,很多时候死亡比离婚要简单得多。但是当卡列宁跪在安娜的病榻前时,“他像一个孩子一样痛哭起来。“
托尔斯泰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是我读过的所有小说中最细腻入微,最形象,最感人的描写。他真是对人心的变幻莫测,对人性的复杂写到了极致。
我们华语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是另外一种写法。作者很少很直接的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大部分都是通过人物对话行为来让读者体会。以前我认为曹翁的这种写法才是最高级的写法,但是读了《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我有了不同的看法。
托翁与曹翁完全不同,他像钻进了每个人物的脑子里,仔仔细细地写他们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后面的心理活动,但是还是那么动人,而且常常让读者感同身受,拍案叫绝。
我就常常想:托翁怎么这么了解人性!
所以顶级高手就是这样的,什么写法都可以很高级,都可以完美。写法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写得好!
书里有很多段落描写了卡列宁的痛苦。他也哭了好多次。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安娜搬出去和情人同居后,衣服店来人给卡列宁送来了不忠的妻子买衣服帽子的高昂账单。(那个时代像安娜这样的贵妇都是很能花钱的。)卡列宁觉得很苦涩。我这个读者读到这里也替这个没有魅力不被妻子爱的丈夫感受到那种难言的不公和苦涩。
下面聊聊安娜这个角色。这是很复杂的一个人物。托尔斯泰用了很多美好的词汇来描述这个背叛了丈夫的女人(智慧,文雅,诚实,聪明,有教养,淳朴,诚挚…..)。她美丽亲切富有魅力。她真诚热情,非常热爱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好母亲。托翁还花了很多篇幅来描写安娜的惊人美貌。
我觉得作者是很喜欢安娜这个人物的。作者通过列文的口说出了他对安娜的定义:“这是一个多么奇妙,多么可爱和可怜的女人!”“真是个非同寻常的女人!不但聪明,而且极其诚挚。我真替她难过。”(P.646)
但是她也脆弱敏感自我。我觉得安娜最大的弱点是这两个:
第一:她像大多数女人一样,把爱情当作了人生的全部。她说:”我要的是爱情,可是没有爱情,因此,全完了“(P. 684)安娜的丈夫情人都很爱她,但是这两个男人都没有把爱情当作人生的全部。他们都有自己事业上的追求和其它的生活乐趣。而安娜,觉得自己不爱丈夫就苦闷不已。觉得情人对自己稍有冷落就烦躁不安。
那个年代的俄国贵妇,每天干的事就是打扮购物贵妇圈社交,其实想想极端无聊。两百年过去了,现在全世界的贵妇过的还是这种日子吧?所以我始终认为现代女性有一份工作是很幸运的事,当然如果能把这份工作干成事业,那就更好了。
第二:安娜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一个善良的人要干坏事,要去伤害自己的家人,那其实是痛苦到心如刀割的。
所以大家要记住,做坏人也是很不容易的。要无耻,要自私,最重要的是要心狠。如果做不到,伤害了别人自己先痛不欲生,那就不要去干坏事了。
安娜爱上了情人,背叛了深爱自己的善良的丈夫,其实也是背叛了自己爱如生命的儿子,她心里的痛苦和羞耻感简直可以杀了她,而到最后,这种罪恶感也确实把她推到了铁轨上,杀了她。
据说托尔斯泰写到安娜自杀的时候,失声痛哭。而我读到安娜自杀那段,也是掩卷长叹,好像一口闷气郁结于心。
安娜自杀之前的长篇心理活动真是一篇杰作。她的思绪那么复杂零乱,她想到了她深爱的儿子谢廖扎,她说自己:自作自受。她觉得自己被侮辱被唾弃。
托尔斯泰那生花的妙笔,让我好像看着眼前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女人因为爱情受折磨,她痛苦,她绝望,她无路可走。
到最后,她狂呼:“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P.706)
我为书里的安娜好难过。
托尔斯泰的文字触动了我心里最柔软的那部分。
文字的魅力,文学的魅力啊。
安娜的唯一出路就是死,她没有别的路可走。她永远不可能原谅自己对丈夫和儿子的背叛,不管她多么爱她的漂亮情人,文中每次她谈到她自己,她都说:“我是一个坏女人,一个可耻的女人。”
她心里真的是这么想自己的。
但是她真的是一个坏女人吗?她确实伤害了自己的丈夫,但是她为情所困所苦,她百般纠结,百般挣扎,她的万千愁绪,她的痛苦哀伤与热情,都是那么的真实。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着很多无奈的人。
这就是这部小说最打动读者的地方。世上哪有那么多的恶人?安娜困在人生这个无法挣脱的大网之中,在爱与欲里挣扎沉沦,最后走向毁灭。
而安娜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人啊。她那么美,那么可爱,对谁都好。她那么那么的爱她的儿子。她那么的热情真诚。她对爱情那么的执着。她那么的绝望。
这么一个人深陷自我羞愧和自我谴责的深渊。她的痛苦让读者也为之流泪。因为人生的这一张网,她逃不掉,你我芸芸众生也逃不掉。
这就是《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的不朽之处。
通篇都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奈。
托尔斯泰的文笔是极好的。每一句对话,每一个场景描写都是那么妙不可言。
小说的另外一条主线列文和吉娣的爱情也同样动人。他们的爱情是与安娜和情人弗龙斯基之间的爱情完全不同的。
他们的爱情是那种符合社会规范的爱情。很美好。其中一段写清晨列文在与吉娣重逢之前在野外行走的心里活动。那是爱情中的惴惴不安,是爱情的迷幻,是爱情的甜蜜与折磨,写得实在太好了!
真正美好的爱情就是列文和吉娣这样的爱情吧,被人祝福,俩人闹点小别捏,但是那么的甜蜜。
反观安娜与情人的爱情,一会儿狂吵,一会儿病得快死,一会儿自杀,一个被所有人鄙视,一个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事业,作天作地, 要死要活。那种激情简直可以杀人。
这样的激情是爱情吗?这样的激情带来的除了深刻的痛苦和伤害之外,还能带来什么?
小说中还有一些片段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是列文和他得了绝症的哥哥之间的互动。那种隐忍内敛的感情,让人动容。
还有一个是写安娜偷偷跑去看她的儿子。母子之间的互动,那么温馨,那么伤感,那么亲切,让我泪流满面。
那一章,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安娜的无法言喻的痛苦。她那么的爱自己的儿子,但是她必须抛弃这小男孩。作为一个母亲,她如何活下去?光是那种作为母亲的愧疚,就足以杀死她。
最后我还有一点感触是,19世纪的俄国,女人居然有可以离婚的权利。而且也可以有至少一部分自己选择伴侣的权利。这都让我很惊讶。这也是这本书至今还是很有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它有很强的现实感。
当然男女是不平等的。安娜与弗龙斯基的私情导致了安娜被整个上流社会封杀。她几乎失去了她所有的朋友。被整个社交圈鄙视。
而弗龙斯基,这位不顾名誉不顾一切去追求安娜的男人,生活却完全不受影响。只要他不带着安娜,他可以完全像以前一样出入任何社交场所。
想想这种男女不平等是不是和今天的情况一样?如果有了外遇,女人所需要承受的严厉批评和社会压力要比男人多很多倍。
安娜的困境和悲剧如果放到今天,也完全可能重演。而且也在不断重演。
这部书的种种优点是我这篇在读完以后难掩激动的心情草草写下的小文所远不能覆盖的。我只写了几点最打动我的地方。
总之,《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不朽的完美杰作,托尔斯泰是一位天才作家,他和他的作品将世世代代被供奉在文学的圣坛之上被万千读者永远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