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年轻人“精神离职”登上热搜:不离职但也不努力工作,躺了!
英国那些事儿 微信号:hereinuk 2022年09月06日
过去一个月,欧美媒体频繁提到一个词:Quiet Quitting。它直译过来是“安静地离职”,但更准确的意思是“精神离职”。
也就是保留工作,但心不在工作上,坚决不加班不奋斗,只做最基本的分内之事。
第一个带红这个词的人,是Tiktok博主扎拉德·可汗(Zaiad Khan),他拍了一段视频,坐在忙碌的纽约地铁里,用一种“看开了”的语气解释它。
“我最近了解到‘Quiet Quitting’这个说法,也就是你并没有辞职,但是放弃了超越自我。你仍然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但已经不再认同工作必须是生活的重心。”“事实是,工作确实不等同于我们的生活。你的价值不应该由你的劳动来决定的。”
可汗平常的视频只有几百点赞,但这条视频的点赞量超过48万,观看量超过400万次。
Quiet Quitting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Tiktok、推特、脸书,乃至各大主流媒体,都在讲述这种工作心态,它成了一种风潮。
有趣的是,多家西方媒体提到,Quiet Quitting很可能来自中国的“躺平哲学”。
去年,它们已经把“TangPing”这个词介绍了一遍,很多欧美年轻人如获至宝,说他们也在用这种思想对抗社会压榨。和躺平比,现在的Quiet Quitting更多聚焦在工作上。
受疫情和美国“大辞职潮”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到自己有权重新分配工作和生活,对“把人生奉献给事业”的传统想法非常不满。
“没有人想要为事业奋斗了。” 一个博主在Tiktok上说,“我只做分内的工作,你说这是Quiet Quitting?如果想让我做得更优秀,那你给的工资也得足够优秀啊!”
“你不能给一点点钱,就指望我为你努力奋斗。”
“为什么人们会Quiet Quitting?” 另一个博主说,“因为工作体制根本就是骗局。我们的退休年龄在60岁,预期寿命在75岁,我们要工作45年,就为了享受15年的好日子?
没人想这么做了。”
有媒体列出Quiet Quitting的几大特征,教大家如何在职场摸鱼:
1,只做该职位要求的基本工作,不做任何额外的事
2,一分钱一分努力,工作质量由工资数量来定
3,工作时间之外不会工作,也不会查看公司邮件
4,不加班,除非有足够丰厚的奖励
5,对项目的质量和截止日期不给过高的承诺
6,绝对不承担额外的责任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事业、鼓吹个人奋斗的国家,Quiet Quitting的摆烂态度是完全反传统的。但很多年轻人已经这么干了,而且干得很开心。
玛吉·帕金斯(Maggie Perkins)是一名教师,她告诉媒体,自己从2018年起就在工作中Quiet Quitting了。
“我没有理由奋力工作,因为作为一名老师,我没有晋升机会。哪怕你获得年度最佳教师奖,和没获奖的人拿的也是同样的薪水。”“在学校里,我没有自愿参加教师委员会,没有熬夜做额外的工作。但我还是把该上的课上好了,我就是一个好老师。”
帕金斯说,这种“精神离职”让她的心态发生转变,让她获得更多的个人幸福。
“我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我感觉有更多控制权,因为可以把多出来的时间花在做美食上,打扫屋子上,让我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
“在工作中,我还有更强的保障感。因为我知道,如果他们要求我留下来做某某事,我肯定回答‘不’。我会考虑工作时长,而不是他们的感受。”
现在,帕金斯开始在Tiktok上教其他老师如何Quiet Quitting。
亚历克斯·鲍尔(Alex Bauer)有类似的感受。
她曾经在餐馆工作,每天在高压下做饭、管理厨房工作人员。虽然工资挺高,但压力太大,必须使出全力才能跟上餐馆的节奏。身体累垮后,鲍尔转行到一座图书仓库当物料处理员。这个工作非常简单,一板一眼,但她就喜欢它,因为不需要投入任何情绪。
“手里拿一份清单,列出所有要做的事然后一一划掉,这感觉很充实。” 鲍尔说,
“它让我不再焦虑,我也很擅长它。但回家后,我不会再去想它了,我会写奇幻小说赚钱。”“当我听说‘精神离职’时,心想,‘天哪,这不就是我吗,我一直是这样的。’ 我真高兴世界上其他人赶上了我的思维方式,不会因为我只满足于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批判我。”
其实,对Quiet Quitting不满的人还是不少的。在它变成热门词汇后,很多人批评抱有这种想法的人。
《赫芬顿邮报》的创立者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在领英上写道,他们必须让消极态度远离职场。
“精神离职不仅仅是放弃了一份工作,而是向着放弃人生迈出的一步。
是的,我们不应该被我们的工作定义。但与此同时,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我们真的要在这段时间里走过场吗?还要忍受随之而来的无聊?”“与其精神离职,不如快乐入职。在一份你已经放弃的工作里做做样子,还不如找一个能激励你、吸引你、给你快乐的新工作呢。”
职业咨询师卡尔西·沃特(Kelsey Wat)说,做一份没有任何情感投入的工作是可悲的。
“我们大部分人都希望能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感到骄傲。我们希望看到自己的影响力,并感觉良好。精神离职不会带来这些。”
很多年轻人反驳,这种说法太过理想主义。快乐的工作谁不想做,但也要他们能找到啊。
在找不到的时候,为了生计和身心健康,他们只能在老工作上Quiet Quitting。
至于老一辈指责的“没有奋斗精神”,年轻人认为,眼下已经没有奋斗的意义,因为工资远远赶不上房价了。
一个叫亨特·卡密(Hunter Kaimi)的博主在Tiktok上说了一段话:“老一辈人根本不理解我们的处境有多操蛋。我干着一份最低薪水的工作,如果我问我的同事,什么时候买第一套房啊?他们肯定会笑出声。因为他们都不知道下个月的房租还能不能交。”
“现在,你想通过努力加班来买房已经不可能了。50年前这是可能的,你可以在麦当劳打工,然后到20多岁的时候买下一栋房。但现在不可能。”
“那些抱怨年轻人Quiet Quitting的人,要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干的工作,根本不把我们当人来关心。我的要求不高,只希望我们生病或家里有急事的时候,对方不会冷冰冰地来一句‘你自己找人代班。’ 就这样的工作,你们还指望我们一周奋斗60个小时吗?”
很多人在评论区表示赞同:
“没错,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受教育程度更高,但工资更低。以前老一辈随便在哪工作,都能得到很好的工资。”
“真的好悲哀,我们明明处于最美好的年龄,却发现未来没有一丝能实现的希望。”
“我经历过肾衰竭,丧失了一颗肾,结果我手术刚做完,公司就问我第二天能不能回去上班。”
“我只是想找一份养活我的狗和我自己的工作而已。这要求太高了吗?”
“我发现我经常说,‘我不能再花钱了’。可关键是,我买的都是基本的生活用品啊。”
工资低,房价高,工作环境差,是年轻人选择Quiet Quitting的主要原因。
当发现梦想无法实现,承诺的美好未来不存在时,年轻人选择“节能省电”,为自己的生活保留一点精力和时间。如果可以,谁不想干一份工资高、有意义,还快乐的工作呢……
https://www.cnbc.com/2022/08/30/is-quiet-quitting-a-good-idea-heres-what-workplace-experts-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