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2年底王炳章在纽约创办《中国之春》,1983年在纽约成立中国民主团结联盟(民联)开始,至1996年台海危机结束为止,中国政府在海外,尤其是在美国,化了很大力气打击对抗海外民运。但从1993的中美银河号事件起始,至1995~1996年间的台海危机,尤其是台海危机事件,促使中国政府检讨反思,意识到之前对海外民运尽全力打压,而对其他国际和海外各种势力应对不力,力量分散,投入不足,是得不偿失。
中国政府发现海外民运只是吆喝声音大,行动雨点小的文人鼓动队,不足为虑。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中国改革开放重整旗鼓,开始了90年代大规模的国企破产、改制、和重组,私有经济迅猛发展,港台和海外对中国的投资大幅上升,经济成长显著,中国成为充满发展机会的广阔原野。促使原本很多厌恶中共的民运人士认为中国除了一党独裁,已基本转型为经济形态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很多同情民运的海外留学生也转变了态度。显然,中国政府看到了这些变化。
大约从1997至2000年之间,中国政府完成了海外工作重点的转移,对海外民运,以不影响国内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外交关系为界,由全力打压变为不理不睬,或稍作应付。之前对想回国的民运活跃和骨干人士,多半予以拒绝。后改为允许,或只要到使领馆写明脱离民运,有悔过之意,不再参加,即允许来去自由。对国内的民运人物,则尽量赶到国外去。从而把海外人力和资源集中用于改善国际外交关系、强化经贸活动、应对台湾地下活动等方面。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海外工作方针的转变是正确的。数年前,一位生于香港的资深前民运人士说,他去北京旅游,发现除了军队国家化和政治制度,他们当初追求的目标都已实现了。
上面说的只是我的感觉。是否如此,并无确实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