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诗歌》
XXIX
第二十九首
震天响的惊雷也不用惊起
Wake Not for the World-Heard Thunder
英国 A. E. 豪斯曼原著
Alfred Edward Housman (1859 – 1936)
徐家祯翻译
Wake not for the world-heard thunder
Not the chime that earthquakes toll.
Star may plot in heaven with planet,
Lightning rive the rock of granite,
Tempest tread the oakwood under:
Fear you not for flesh nor soul.
Marching, fighting, victory past,
Stretch your limbs in peace at last.
Stir not for the soldiers drilling
Nor the fever nothing cures:
Throb of drum and timbal’s rattle
Call but man alive to battle,
And the fife with death-notes filling
Screams for blood but not for yours.
Times enough you bled your best;
Sleep on now, and take your rest.
Sleep, my lad; the French are landed,
London’s burning, Windsor’s down;
Clasp your cloak of earth about you,
We must man the ditch without you,
March unled and fight short-handed,
Charge to fall and swim to drown.
Duty, friendship, bravery o’er,
Sleep away, lad; wake no more.
震天响的霹雷也不用惊起,
更不需理睬地震的噪音。
恒星与行星在天空谋划,
闪电把花岗岩劈成齑粉,
暴风雨践踏地面的橡树林:
你都不用害怕,不管肉体还是魂灵。
行军、战斗、胜利,均已过去,
最终,你可以伸展四肢,闲适安宁。
士兵的操练不会打扰你,
无药可治的寒热无法将你入侵;
金鼓喧天,鼓角齐鸣,
召唤的是活人去参加战争,
短笛吹出死亡的通告,
不是为你而发出嗜血的尖鸣。
你已多次贡献你的鲜血,
现在,睡吧,安息养神。
睡吧,我的孩子,法军已经登陆,
伦敦在燃烧,温莎宫已圮倾;
裹紧你身边泥土的大氅,
没有你,我们也得将战壕戒警,
无人领头进军,人手短缺上阵,
冲锋陷阵牺牲,游泳泅水灭顶。
职责、友谊和勇气都已结束,
安眠吧,小伙子,永不再醒。
二0二二年五月十八日
译于澳大利亚刻来佛寺爱闲堂
* 豪斯曼的这首诗是诗集《最后的诗歌》中的第 29 首。
这是一首悼念一位阵亡战士的诗歌。这位战士生前很可能是位指挥官,因为在 诗的最后一节,诗人说:“没有你,我们也得将战壕戒警,无人领头进军,人手短缺上 阵 ......”,看来他曾是战友们的领头人。
全诗三节。第一节的前六句说的是自然景象:无论霹雷、地震、闪电,或着是 星球们的谋划(因为根据古代传说,人的命运与星宿的运行有关),对死者来说都已毫无影响。而每节的最后两句,则都是用肯定的语气告诉死者,现在是他可以安心休 息的时刻了。
诗的第二节则是说的军事活动:士兵的操练、无药可治的寒热、齐鸣的战鼓、 尖锐的短笛,也都已与死者无关。因为死者已经多次贡献过鲜血,所以现在可以放心 睡眠,安息养神。在过去,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为止,英国士兵死亡的原因除了战斗, 最大的一个原因是生病,比如,在热带森林得了疟疾之类当时无法医治的的疾病,所 以诗里把“无药可治的寒热“也列为死者可以不用担心的事物之一。
诗的第三节是诗人的遐想,因为自从 1797 年 2 月有 1700 名法军战士登陆英国以 来,从未有法军登陆英国的历史事实,当然,温莎宫也并未“圮倾”。诗人只是夸张地 说,即使这些战祸发生,也已跟死者毫无关系了。他不用再钻进战壕或上前线去冲锋 陷阵。而且,诗人一贯认为,所有的战争行为带来的最后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亡。所以,诗中诗人说:“冲锋陷阵”的结果是“死亡”,“游泳泅水”的结果就是“灭顶”。 不过这一切已与死者无关,他尽可以长眠不醒。
豪斯曼的全部诗歌中,对战死者悼念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全诗三节,每节八句。译诗双句押 [in/ing/en/eng] 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