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 血壮山河之兰封会战 中央开花 3

打印 被阅读次数

3

 

而此时的第88师已不是一开始的德械模范师了,经过两次大血战早已元气大伤,不过精气神儿还在。龙慕韩一边准备打仪封一边上报军长宋希濂,此时国军对日军企图并不明确,只是以为小股部队偷袭,于是宋希濂也未重视,在兰封下令龙慕韩率领第88师第262旅攻打仪封。

仪封说是县城,只不过是个土寨子,能有多少日军?未成想18日第262旅攻打仪封没有攻下。于是第二天、19日,第262旅再次攻击,竟然还是不行!第262旅自身损失不少!

这下子就引起重视了,这是什么部队?肯定不是小部队偷袭了!那么光靠第262旅肯定是不行了,此时桂永清第27军所辖第46师也赶到了兰封,于是蒋介石命令宋希濂指挥第46师一部进攻仪封,同时加强邱清泉的战车营配合行动。

日军此时在仪封的部队是第27旅团第59联队,任务是坚守此地,屏护进占内黄集一带等待郓城的第28旅团归建的师团主力,当然是要死守的。宋希濂没有判断出日军企图,轻敌,只派出第262旅一个旅进攻,而欠一个团的第87师并未使用,第518团已经开过了日军炸毁的铁路直奔商丘了。

很有意思,《匝瑜回忆录定理》毫无例外地再次显示作用,宋希濂在回忆录里根本不提他指挥的这两次失败,并且使用《匝瑜回忆录定理》的第三计“前后错置”和第四计“无中生有”,成功地把自己从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还把桂永清、邱清泉大大嘲笑一番。

这也是一个回忆录的经典案例,有必要解析一下子,这对各位以后写回忆录是很有帮助滴。

第一,宋希濂不写自己18、19日的失败,这既是遮丑也是嘲笑别人的基础。如果写了自己先失败两次,那别人再败,再要想嘲笑人家如何张嘴?

第二,生动描写22日本将亲自率领第87师收复仪封,战果虽说不肿么辉煌,但是可以说明自己的能耐;

第三,再用倒叙手法描写20日的失败,这样就可以站在胜利者的高度笑话失败者了!

这三点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大家要注意是第三点,因为这里边还有难度,第一,是不写这第三次失败的指挥者还是自己,这是人之常情,连败三次(虽然前两次不是自己直接指挥的,但还是直属部队失败的),好说不好听啊,说出来岂不是坠了大将军的威名?第二,既然自己不愿当失败者,那就要把失败者的名头安在别人头上。来,咱们一起具体分析一下今天这堂课的学习重点——黑白颠倒,一起看看小宋将军是如何在回忆录里做到的吧!

“桂永清和邱清泉,都曾有蒋介石派赴德国学习过军事,他们两人的性格,真可称得上一对孪生子,骄横跋扈,不可一世,除了对蒋介石、何应钦、陈诚等人阿谀奉迎,以达其升官的目的而外,是什么人也瞧不起的。”

在回忆录里说别人的坏话很常见,比较拙劣的手法就是如此直说的办法,属于比较无聊之流。桂永清先不要说,就说邱清泉吧,到最后是死在战场上了,这似乎能说明邱清泉并不是只想升官吧?因为升官的基础是得有条命不是?而宋希濂是被俘的,您留下了一条命,也就能写回忆录了。能不能活着的人这样写死在战场上的人呢?有没有资格这样说别人呢?

再有,章诒和撰文宋希濂特赦以后以为自己改造好了,竟然“老骥伏枥”去勾引别人妻子,根据辨证法,战场失意了情场自然就要得意,当然也是宋希濂综合素质高,这个事儿的巴掌就拍响了。虽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可是这个不知道有没有缝的蛋别人咋不去叮呢?这到底是伟大的爱情在作怪还是品德问题呢?俺建议以后的战犯改造科目里,也要加强共产主义爱情观的教育。

“这次,他们二人联袂来到兰封时,仍然和过去一样,神气活现。当我向他们介绍当面的敌情和友军情况时,他们还没有等我的话说完,便满不在乎地说:‘这点儿敌人算得了什么!看我们来打他个落花流水!’”

轻敌啊轻敌!竟然没等听完敌情、友军的介绍就骄傲成这样,桂永清啊邱清泉,邱清泉啊桂永清,不等着吃败仗等什么?

再有请大家注意的是宋希濂在介绍敌情,这说明他是掌握情况的。这个情况是如何的来的呢?是侦察来的吗?要是侦察来的,宋希濂手里有兵有将、日军正在当面、为啥不打?所以说这个敌情是宋希濂自己打了败仗得到的,这也难怪人家“德国将军”瞧不起了。可是二位的态度太令人难以接受了!宋希濂看在眼里真是太恶心了、都快吐了!

“他们那种趾高气扬、目空一切的神气,实在令人作呕。”

快吐了也不能当人家面吐,得把火压下去,还得赔上笑脸,谁让咱是败军之将呢,“我当时曾以讽刺的口吻笑着对他们说:‘很好,你们两位德国将军来了,这次一定可以打一个大胜仗。’”

这段记述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桂永清现在军长,和宋希濂是平级,说话可以随便,而邱清泉是第200师的副师长,这个就和军长差的比较远了。在国军正规化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副师长可不可以和军长“趾高气扬”呢?虽说是第200师是装甲师,但是邱清泉这次只带来了一个战车营、一个装甲搜索营连,底气也是不足的,所以俺估计邱清泉是不会对军长这样滴。也许是桂永清有点儿“趾高气扬”,而邱清泉也不招宋希濂待见,干脆军长、副师长都一竿子打下水里算了。

“大约是5月21日或22日,桂永清派了第46师的一部分步兵由兰封向东搜索前进,邱清泉也派了几辆装甲搜索车和一些战车同去。”

宋希濂在此露了马脚。

宋希濂在这段文字之前记述自己进攻仪封的日期是21日,当天行动当天收复,其实日期是22日。如果按照宋希濂记述的21日收复仪封来看,你在北边攻下了仪封,在东边打仪封的邱清泉怎么会打败仗呢?要是邱清泉的行动是在22日,那你宋希濂昨天就收复仪封了,桂、邱二人第二天再向东有何意义?这就是漏了马脚了。其实这次行动的日期是20日,也就是说,18、19、20、21日连打仪封四次,这四次的前两次是宋希濂间接指挥,后两次是直接指挥。这第三次,并不是宋希濂自己所说的“桂永清派了第46师的一部分步兵”,其实还是宋希濂指挥的,至于战车和搜索车,是配合行动,在那个时期,这些铁家伙当然不是国军进攻的主力。

“他们进到离开兰封不到十华里的地方,正好遇到了敌军步骑兵一百多人。”“他们”,按上文理解就是桂、邱二人。这种规模的“搜索前进”行动,副师长邱清泉是有可能带队的,而军长桂永清是绝不会去的,即没必要也不允许,宋军长在这里没有注意到军事常识。再有,第27军于16日才成立,下辖两个师,第46师于19日抵达兰封,第36师是在21日到的,军部是20日到达兰封的,此时让军长桂永清“由兰封向东搜索前进”,实在是没那个闲工夫,所以讲“联袂”这个事情不存在,那么桂永清、邱清泉的“趾高气扬”就更是宋希濂杜撰了。

“这股敌军的任务,是向兰封方面搜索情况的,没想到我方有战车、装甲车,便掉头后退了几里占领阵地抵抗,随后又调来了战车防御炮,桂、邱两部便不敢前进了。但是桂永清、邱清泉却利用敌军稍微后退这件事,大事吹嘘。”

其实这次进攻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败仗,是宋希濂指挥“第46师的一部分步兵”和邱清泉的装甲部队搞的败仗,没有桂永清什么事儿,而邱清泉也毫无战绩可言,这二位有啥理由可“大事吹嘘”的?

实际情况中,这场战斗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由兰封向东搜索前进”、“遇到了敌军步骑兵一百多人”,而是一场预计中的硬仗。《浴血兰封》,李勋,时任第27军第46师第136旅第275团第2营第5连排附、排长,“19日,第136旅和我旅分别于上午和下午到达罗王车站。……由于军长桂永清尚未到达,我师暂归第71军军长宋希濂指挥。当时宋部龙慕韩第88师之一旅在兰封以东的仪封附近与日军激战,伤亡严重。我旅到达后,即奉宋军长之命增援龙师正面。……马旅长讲完之后,部队立刻跑步前进,迅速恢复了大营、秦庄,展开于东岗头南北一线。这时一是夕阳西坠,暮色苍茫。各连进入阵地后立刻抢修阵地。但这里的盐碱沙土地十分难挖,到了凌晨四点,只挖成了卧式掩体。……”

这场硬仗整打了一天,有日军炮火轰击,战车冲阵,也有肉搏,第136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李勋所在的这个连除一名排长外、所有连排长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全部伤亡,第5连被缩编为一个排,调为团预备队。

第二天继续战斗,到了下,李勋中炮负伤,此时团预备队也就准备接敌,而此时日军撤退了。

两天来第46师第136旅是很紧张的,19日下午在罗王车站下车,此地距兰封30多里,兰封距东岗头十来里地,加起来就是差不多50里地。下午下车,然后在“夕阳西坠,暮色苍茫”的时候进入阵地,在5月下旬,这大概就是傍晚8点钟的样子吧,4、5个小时,前进40多里地,随即开始挖工事,一直到凌晨,日军开始进攻,然后是连着一天半的硬仗。

而邱清泉所指挥的战车搜索营也投入了战斗,冲击日军阵地。冲击中遭到日军炮火覆盖,损失3辆英制维克斯轻型战车,意大利制6辆CV-33装甲车。这种战损,恐怕委员长都会知道的。

这场战斗是第136旅增援“龙师正面”的行动,绝不是“由兰封向东搜索前进”,而是第88师第262旅连打两天、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宋希濂命令刚下火车的、临时指挥的第136旅接收第88师正面阵地的一次正面战斗,其激烈程度未必就比前两天第88师第262旅的战斗弱,而且要比后面宋希濂亲自收复仪封的战斗激烈得多,那宋希濂为啥不写这次战斗呢?

因为这第三次败仗还是自己指挥的,当然不愿意写。不愿意写就不愿意写吧,咱还能拿枪逼着人家宋军长写不成?

可是宋希濂为何要编造桂、邱二人遭遇“敌军步骑兵一百多人”的战斗呢?而且是冒着留下漏洞的风险编造桂、邱二人如此不着调呢?

哈哈哈,这个就不得不就要靠《匝瑜定理》来解题了吧?大家还记得这几十年来的历史经验吧?俺相信大多数同志还是记得的,当然肯定也会有少部分同志不把《匝瑜定理》当一会子事儿的。这也不奇怪,俺也不生气。世界上除了《匝瑜定理》就没有完全一样的事物嘛,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齐呢,何况人呢?不过俺相信,这不相信的同志里边绝大多数属于中间偏右,也是可以争取的。至于剩下不能争取的,也是一个手指头和九个手指头的关系,咱们回忆录事业的主流还是好的很嘛。当然也欢迎他们自己随时转过来,大门是敞开的!而且不分先后呦。当然,他们就是不转到《匝瑜定理》上来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给他们吃药!

哈哈哈,不说他们了,咱们干咱们的正事儿,正是有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匝瑜定理》,咱们的回忆录事业才能大发展!只要相信《匝瑜定理》、依靠《匝瑜定理》,咱们的回忆录事业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全体起立!热泪盈眶!热烈鼓掌!热情欢呼!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