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续忆》:第二十六章:我们的音乐沙龙 —— 兼谈我的音乐观 (三) 我的音乐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山居续忆》

 

第二十六章

 

我们的音乐沙龙

—— 兼谈我的音乐观

 

徐家祯

 

(三) 我的音乐观

 

83 年刚到澳大利亚住在 Payneham 路时所用的音响

 

          (接上文)我们“音乐沙龙”的发起人是老薛, 那么主办人, 我就只能当仁不让了。事 实上, 在 124 次“沙龙”活动中, 除了两次以外, 每次都是由我决定乐曲、挑选版 本、讲解背景的。

          既然如此, 那么, 我说“不‘懂’音乐”, 岂不好像只是谦虚, 甚或只是虚伪的 表现? 其实, 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尤其是如果这里所说的“懂音乐”是指“懂 乐理”的话, 那么, 我岂止是“不懂音乐”, 简直应该说是“一窍不通”才精确! 这是 因为我从来没有在任何级别的音乐班中上过一堂课; 我不会演奏任何一种乐器; 我不会唱歌、跳舞,也不爱唱歌、跳舞,连卡拉 OK 都不会;我看不懂总谱, 甚至连五线谱都不会读 ...... 难道这样的人还能说“懂音乐”吗?对专业音乐工 作者来说,我或许应该被称为“音盲”才更确当!

          不过, 要说我真的对音乐“一无所知”, 那么能主办 122 次“音乐沙龙”就有 点不可思议、不合逻辑了。所以, 这儿就得来谈谈我的“音乐观”。我一直认为, 就“音乐”而言, 人应该分成两种: 一种是“音乐的制造者”, 一种是“音乐的欣赏者”, 这两种人对音乐“懂”与“不懂”的定义不一样。

 

2000 年“音乐沙龙”成员在 Strathalbyn 野餐

 

          为了要说清我的意思, 我想先举一个跟音乐完全无关的例子。比如, 吃饭。 难道吃得出哪道菜好吃的人一定也要知道怎么煮菜, 甚至还要自己也会做菜吗? 所以, 对“吃饭”而言, 也有两种人: 一种是“厨师”, 他不但要知道哪些菜好吃, 而且当然还要知道怎么做这些好吃的菜; 还有一种是“吃客”, 他会不会做菜并 不重要, 对他而言, 重要的是有敏锐的味觉、高雅的鉴赏力, 能够辨别哪道菜是 好吃的。事实上, 很多鉴别能力很强的“美食家”不要说不会做菜, 甚至连厨房都 很可能从来没有踏进去过! 孟夫子不是还说过“君子远庖厨”吗? 对“美食家”来说, 更重要的是遍尝各种风味的名菜,从中鉴别出个好坏来。

          对“音乐”来说, 我也认为懂乐理是作曲家、演奏家, 或者专业音乐评论家, 也就是我所谓的“音乐制造者”或者直接跟音乐的制造有关的人员(如: 评论家)的 事; 对一般听众, 也就是我所谓的“音乐欣赏者”来说, 懂不懂怎么制造音乐, 就 像对“美食家”来说懂不懂怎么煮菜一样, 完全不是什么关键的事。要真正能够欣赏音乐, 更关键的倒是多听、泛听, 再加上要有鉴别音乐的高度敏锐性和高尚的 欣赏力。

          要懂得怎么欣赏音乐, 并不需要进音乐学院去深造一下, 就像要知道怎么 辨别出好菜来并不需要进烹饪学校去学一学一样。这种能力其实是一种天生的 能力, 只是有时候在后天没有机会培养时, 这种能力一时可能得不到及时的发现 和发展罢了。一旦后天条件形成, 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也就会很快展现出来了。 反之,如果一个人先天本来就缺少这种音乐的鉴赏能力(对其他艺术的鉴赏力 也一样),那么即使后天加以培养,恐怕也是会事倍功半的!

          所以, 虽然我说要做一个“音乐欣赏者”不需要进专门学校, 也不需要懂音 乐理论, 但是, 其实也并不是人人都能为之的。尤其不能理解为: 只要能“听音 乐”, 就是一个“音乐欣赏者”。因为, “听音乐”本身就并不简单。我曾经把“听音 乐”分成四种听法:

          第一种是“用耳”来听音乐的。那些人只能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 但是却从 来也不想对音乐再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不是常常碰到这样的人吗? 自己说喜 欢古典音乐, 但要是问他喜欢谁的音乐, 哪一首曲子, 那就一问三不知了。这些 就是只“用耳”来听音乐的人, 他们当然不能算真正能“欣赏音乐”。

          第二种是“用脑”来听音乐的。这种人听到了好的音乐, 并不以此为满足; 他们还要用脑子进一步去找一找、记一记跟这些曲子有关的资料, 比如: 作曲家 的名字, 作品的名称, 曲子的背景知识, 甚至演奏者的情况, ...... 久而久之, 他 们的知识越来越广泛了, 不知不觉就进入了音乐的大门。但我觉得,他们离真 正能“欣赏音乐”还有相当的差距。

          第三种是“用心”来听音乐的。这类人不但能用脑子记住他们喜欢的乐曲 的有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 在听音乐的时候, 不但他们的耳朵听见了音乐, 而且 他们的“心”也“感受”到了音乐。他们能“心领神会”作曲家在写那首乐曲时的喜怒 哀乐、七情六欲。我可以把这样的人叫做“能够”欣赏音乐,但还不认为这就是 欣赏音乐的最高阶段。

          欣赏音乐的最高阶段是要能“用灵魂”来听音乐。也就是听见了一部好曲 子不是只“感受”、“领会”而已, 而是还要能够引起心弦的颤动、全身心甚至整个灵魂的震憾! 只有“用灵魂”来听音乐的人才懂得音乐不只是一种娱乐, 而且是严 肃、神圣的东西。他们能把自己跟音乐融为一体, 把音乐当做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他们可以少吃一顿饭, 但不可以少听一首好曲子; 可以少买一件新衣 服, 却不能少听一场好音乐会! 这样的听音乐, 我才称之为真正的“欣赏音乐”! 不过,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样的欣赏境界的, 因为不少人的心灵中本来就 缺少一根艺术的弦!

          能这样欣赏音乐的人并不一定是专业音乐家, 比如最近中国国内出了好 几本书的辛丰年、赵鑫珊和我那位新认识的朋友, 都属于能“用灵魂”听音乐的人。 他们中有的我虽然并不认识, 但是从他们的音乐文章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用于听 乐的灵魂!

          于是, 要是用上述观点来衡量我自己的话, 我想, 虽然我不敢说自己已经 “很懂”音乐了, 但是至少也不能算是“一窍不通”。而我之所以孜孜不倦地主持这 个“音乐沙龙”, 也就是希望能发掘出几个能“用灵魂”, 或者至少能“用心”、“用脑” 来听音乐的同志! (未完待续)

 

2003 年“音乐沙龙”成员在 Micham 野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