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票房疲软乏力
2005年2月14日
何必
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正日趋成熟,针对电影档期的票房竞争也将会愈演愈烈……(略。)
2月14号是个什么日子?这应该是不言自明的,情人节嘛。可是,电视节目里却只字不提这三个字,绕来绕去,主持人插科打诨装傻充愣:“2月14日?那是大年初六呗!”各种解说词里也振振有辞地“今天是个爱情的日子”、或者什么温馨、甜蜜、宜人、亲密无间之类的形容词毫不吝惜地使用,可就是不能提及那三个字。这是因为宣传部门有规定,对于像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西方节日不许体名字,所以媒体、特别是电视节目就只好盘旋迂回就是不能捅破那层窗户纸。这不是有病嘛。
到了情人节,所谓“爱情档期”隆重登场,当下最红的女星所饰演的影片针锋相对剑拔弩张,同时亮相这让人在如今词汇辈出之际头昏眼花的“档期”里争风吃醋。
那个位于北京远大路上的Mall,从一开始就神乎其神,号称是亚洲最大的,从美国弄了这么个概念来,在城市繁花地带开设了那么个大而全的超级购物中心,全然不顾美国人只是把这种玩意儿开在郊区的设计,因此北京这个物件被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好。就这,也马不停蹄地在里面弄了个据说是最豪华先进的影院,设备音响屏幕乃至壁纸等都是国际一流水平,大大小小各种规格的影厅让人目不暇接。
爱情档期,听起来无非还是那些花前月下情意缠绵的东西。那赵薇由于穿了像日本国旗服装而遭到愤青泼粪便,然后又不住闹出绯闻,对于自己的演艺生涯的公众评价肆无忌惮。当然,整个演艺圈里也是够污七八糟的,张国立的公子在中央戏剧学院与女朋友闹到了司法介入,而该校什么系主任以上戏相要挟与女学生上床被公开,闹得满城风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就是这演艺圈里才艺更多表现在床上,充斥着下半身的血雨腥风。
就这,也还是吸引了太多的少男少女追逐着明星梦,向往着左拉《妇女乐园》里“地板上布满皮毛,成衣像受伤士兵的伟大战服挂起,蕾丝和内衣一览无遗,弄得皱皱的,扔得到处都是,让人联想到好像在一阵突临欲望的骚乱无序中,妇女大军被脱光了衣服似的”那般景象,甚至期待着有朝一日也能够达到社会学家米勒所谓“女性能从对丝绸(而不是其爱人)的抚摸中获得更多的能激起情欲的感觉”的境界,完成今生今世对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使命的热切期待。
英国作家克里斯•罗杰克在《名流》一书中认为,“名流”的现代含义来自诸神在圣坛上的跌落,以及民主政府与世俗社会的兴起。“随着上帝的远去和教堂的衰败,人们寻求得救的圣典道具被破坏了。名人和奇观填补了空虚,进而造假了娱乐崇拜。”
而当代中国人有肉体没灵魂、有物质没精神的趋势已经恨不得让全世界都五体投地甘拜下风,自然,这种娱乐崇拜也就顺理成章。
可要说包括电影在内的中国娱乐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听者怎么那么别扭。就拿这电影市场来说。刚刚过去的2004年,电影市场票房创新高地达到了15亿元的规模,一时间被各方热捧得颇有滋味。可同年美国的电影票房收入为94亿美元,合人民币777亿,是中国票房的52倍。单纯看这数字好像没什么,但别忘了,美国是个有很多成人电视节目的地方,我们现在口口声声的“几级片”就是从美国人那里原封不动照搬过来的,而到现在我们这里扫黄打非还是要戒除成年人性生活的题材;另一方面,美国电影的附加值开发得淋漓尽致,即将在香港开业的迪斯尼也让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看到了什么是文化殖民。而且,2004年美国电影平均票价为6.22美元,约合50元人民币。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电影票价,动辄几十上百元,而美国人均收入是北京人的21倍,但在电影票价上,中国人却要掏比美国人还要多的钱!
这叫正在日趋成熟的市场?如果不是胡言乱语就是别有用心。
即使不与差别过于悬殊的美国对照,看看我们的周边国家。韩国也曾经痛苦体验过电视对于电影的冲击,但韩国人发狠要在文化上树立自己国际性的品牌,并为此付出了经年累月持之以恒的努力,到如今以中档电影将观众拉回到电影院里。当下中国来不来就是“哈韩哈日”,也足以反映出本土电影的没落。
再看看同为文明古国的印度,其电影业更是红红火火好不热闹。宝莱坞以每日一片的规模超过大洋彼岸的好莱坞,并且吸引了大量资源成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不能不让比邻的我们汗颜。
去年中国电影创纪录地达到了15亿元。查遍中国所有的产业,产值在15亿元规模的,除了电影还真找不到能够与之比肩的。相形于其他随便什么能够得上产业的领域动辄几千上万亿元产值的规模来说,电影产业显得那么可怜兮兮不堪一击弱不禁风的,就那么几块料在里面没完没了地折腾,好几十年还是那几张老脸不住在国人面前忽悠摇晃,造成着太多的视觉疲劳。
怎么也看不出这电影能够像笔者小时带着小板凳看露天电影时那样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