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卷土重来?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卷土重来?

(写作具体日期不详,应该是在2000年以前)

何必

最近,媒体报道,北京某些商铺拒绝国人,称“只卖给外国人”。“专营外贸谢绝参观”、“非请莫入”,在雅宝路一带的服装皮具市场内,这样的中文提示写在大部分商户门口。然而,这些中文上写的俄语译文却意味着另一个意思———“欢迎光临”。当记者询问店内商品价格时,店主只表示“我们这里的东西都不内销,只卖给外国人”,并不愿对此规定多做解释,而记者随后进入几家店面时都被店主“很不客气”地请了出去,其中一位店主称:“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懂规矩的中国人就不会来!”市场管理者解释说,商户们曾反映有中国顾客只看不买并偷盗或弄坏商品,影响了他们的经营。同时,他们这样做也是为防止有中国同行仿制他们的商品。“后来商户们达成共识,概不内销,还要求市场管理部门统一印制了这样的门帘。”这位管理者还说,该市场具有写字楼的性质,商户们对外国顾客也只批发不零售,所以对中外顾客是公平的。但记者随后却看到两个外国顾客和店主讨价还价后,交出200元人民币购走了一个皮包。

这个情形,让人想起上个世纪上海滩外国租界围栏上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其中的洋奴心态实在让人胆寒。

《南风窗》2002年11期上有过这样的述评,北京故宫专门设置了“外国游客入口处”、在某城市酒吧街则专设了供外国人使用的厕所;外国人在中国游玩发生了问题,总是调遣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最高明的医生去营救而中国国民却根本没有这般福气;国内各种灾难中死难者很少有何礼遇,而外国火车出轨大桥坍塌死个把人中国方面又是问候又是志哀。……美国空港入口处美国人总是优先外国人靠后;日本空港里日本国民进港通道有七八十个而给外国人的只有一个,如果外国人嫌太挤就得等到日本人都走完了牌子转过来外国人才能进去。他们的总统或职员或军官或失业者所享受的福利大都是由本国公民创造的,本国公民才是衣食父母。……而我们这里,好像衣食住行都是外国人送的,才恭外而倨内。一个日本农民到峨眉山玩骨头摔断了中国动用空军直升机营救,而在日本,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宿舍里里死了七天才被发现,名古屋大学一对中国夫妇和孩子误食有毒蘑菇母子死亡父亲则在名古屋大学医学院的门诊室等了12个小时也没有一个日本教授来诊视……

看了这样的报道,作为中国人,我真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自从上个世纪中期中国流行一句未必不带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自卑心理的口头禅“外事无小事”后,中国上上下下就对外事格外器重。记得文革期间我上中学时流行着这么个鼓舞全中国人心的事迹:在北京某商店一个老太太伏在柜台上看里面的首饰,恰好有外国人经过,据说老外用鄙夷的眼光看着这个老太太,出于维护祖国尊严,老太太将所带的全部相当于几个月工资的钱都拿出来买了个首饰,赢得了外宾的尊敬,事后老太太还为此得到了表扬!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荒唐事大概现在是再也见不到了,但内外有别的做法却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再看看现在周围,哪个大学里没有留学生公寓?而到国外去看看,又在哪儿能找到留学生公寓?今年非典期间,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戒备森严,不许学生出入,但留学生却可以大摇大摆随意外出不受阻拦(想必其他院校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北京街头上,也时常能看到挂着使馆拍照的轿车违法行驶、停放的事例,警察看到了也熟视无睹。这当然给路人以外国人就得得到网开一面的待遇的印象,加深了对“外事无小事”的深刻领会与深入贯彻。

从上海、哈尔滨再到北京,看那些不中不洋不伦不类的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看着中国的城市正在消失着自己的历史文化信息而颠覆着自己的文明,看着那些连城区都还没出去过的年轻人一个个忙不迭地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字、张口“Hi!”、闭口“byebye!”,看着连中央电视台某个足球节目干脆连个中文名字都没有只冠名作TOP TEN的媒体导向,看着像在北京的空军总医院那样的部队机构里的每个房间也都用中英文作标识渗透着国际化气息,看着刚刚在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湖南长沙召开的城市运动会里很多公告也是中英文两种文字,看着前不久热炒的那个在南京穿上了背面印有“别盯着我看”等中文十戒的外国人被世人指摘后道歉、却被有些媒体说成是国人吹毛求疵不顾国际化这种奇谈怪论(要知道,外国人到中国来就应该守中国的规矩,在国外也许是盯着人看是不礼貌的表示,但是在中国人的习惯里,注目而视恰恰是向对方表示尊重),看着中国人在国际规则与标准面前战战兢兢进退两难只剩下顶礼膜拜心悦诚服数典忘祖的尴尬和甚至以儆效尤,看着区县级新闻发布仪式上都得弄个英文翻译来壮门面……

凡此种种,我们这是怎么了?

勿庸置疑的是,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需要有自尊;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应该具有民族自尊心。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里就北京胡同被迅速毁掉的事采访职业胡同保护者华新民,她在节目里谈到,如今这种作践行为的背后就是“民族自卑感”的存在和作崇。

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奉行着内外有别的治国方策,到了蒋介石时期,“攘外必先安内”成了其施政基本法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在自力更生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在百废待兴一片荒芜当中依然是将美国率领的联合国军队按在板门店停战书上签字,并因此赢得了和平建设的宝贵时间,此后又独立自主开发出了核武器,并将卫星送上了太空。那时中国人的豪迈气概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荡气回肠经久不衰。

改革开放,让中国看到了世界,也让世界逐渐认识了中国。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和由于上百年闭关自守造成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急起直追,但是,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也还是不能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弄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只是天天“彼得”“约翰”“安娜”“维克多”地制造名称混淆行使姓名自主权,“东方巴黎”“东方莫斯科”“东方拉斯维佳斯”地好歹找个西方称呼挂在自己城市上面向模仿对象亦步亦趋貌合神离。如此,中国人才能在世界上扬眉吐气。

谢天谢地,千万别让“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卷土重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