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关鹏现象告诉我们什么?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董关鹏现象告诉我们什么?

(写作具体日期不详,应该是在2000年以前)

何必

最近,媒体在关注今年28岁的清华副教授董关鹏,他有10个"身份":(略。)

这些说法有些道理。但是,如果再从其他方面看,则可能还有耐人寻味之处。董最近被北京电视台一个专门追逐名人的低俗访谈节目介绍给公众,俨然成了成功楷模。

有关兼职带来的问题,我以前曾经写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在此不多说。现在只是从另几点说一下。

从宏观经济方面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中,与经济增长并驾齐驱的还有就业。西方国家领导人竞选时,通常并不强调要实现什么样的经济增长,而是要承诺增加多少就业机会。而我国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特别是到了新世纪后,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弹性越来越低。拿去年1到5月份的情况来说,原定伴随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100万人就业的指标,到了5月底,经济增长状况良好甚至超过了预期,而就业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410万个就业机会。这也才使得去年9月份召开的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各地地方政府要将提高就业率摆在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这个大背景下,再出现董关鹏身兼10职的状况,对比之下,令人感到严重的不公平——有人撑死有人饿死。可以想象,身兼10职的董注定分身乏术,常常为了不同的职业角色而奔波;而与此同时却有大量需要就业者被排挤在就业行列之外。在这个层面上说,董们的兼职客观上剥夺了其他人的就业机会。这也是贫富不均的表现之一,而且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加剧社会不平等程度。

更不用说,董在中央电视台的收入注定是不交纳个人所得税的。这当然给国家财政也带来了损失。同时,董们的各种由于权力带来的隐性(灰色、包括非物质)收入也自然而然地也就规避了他们对社会的法定义务。而如果从公平角度看,这些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不平等的进项理应是经过社会再分配的。于是,这也助长了这些人为富不仁自甘居高临下傲视大众的心态。

而当原本分离的学术、行政、舆论等各种权力——腐败载体的职位集于一个人时,自身就发生了各种角色之间的交易。试想,如果鞍山或清华有什么值得新闻媒体揭露的事情发生时,董所在栏目的观众能看到?而时下盛行的有偿新闻,观众目睹鞍山或清华的颂扬之辞谁敢说与董在作为强势媒体的电视台无关?

人们从此也会想到,如今这局级干部、清华副教授、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等让很多人原来充满景仰的职务也太好充当了,在就业竞争力被广泛宣扬时,出现这等今古奇观,不禁感叹干部教授主持人行当里水货之猖獗;同时也为我们的地方政府、所谓一流大学和顶级电视台的用人观念与能力产生置疑。当然,他们能允许这种与市场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的现象在本部门存在和延续,就反映出其市场运作水平的高低。

人们也看到董多重身份会使其担任其中某角色时囿于另外的身份而有实公允,这是大势所趋;术无专攻致其成了万金油什么都不精也是情理之中的必然发展趋势。学校行政官员、学术研究人员、政府官员、电视公众人物等多重角色势必令其难以完成各种角色之间的跨越,从而影响到自己身心健康进而范围了工作的成效,各种角色之间频繁转换也会造成心理上的毛病。

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多元化给企业带来的只是灾难时,对于个人职业多元化带给人也许是终身的侵害却认识不足。

另一方面,在加入国际经济竞争之际,面对专业化日益强盛的潮流面前,我们却用这等身兼跨越巨大职业范围角色的人抵挡着外来的专业市场手段,其结果之悲惨大概是可以预料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