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互联网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拒绝互联网

(写作具体日期不详,应该是在2000年以前)

何必

网络对于传统媒体人才的冲击,是个令人关注的题目。其中有关方面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他们的些许言辞里看出事态走势的端倪。

传统媒体,存在着从业者收入偏低的问题,也是灰色收入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而这里,也存在着脑体倒挂的现象。新闻工作者,应该在知识分子行列之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对于教师、医生等知识分子收入太低、与其他行业收入水平相比较存在不合理差距的各种说词和呼吁,可却很少有新闻工作者的相关说法。大概,媒体自身被那种顾影自怜自我炒作的非难所左右,而不敢昭示真相。事实上,几乎所有媒体都存在着收入、住房、福利等方面行政部门凌驾于采编和经营部门之上的现象,形成了打江山者不得坐江山、做业务的难得坐物业的状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怪异。以这种状态的持续,是不可能长期留住优秀人才的,更不用说那些新兴高收入行业的风起云涌了。

而这,恰恰给互联网以可利用的机会。网络经济以超常规的形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其中很多现象,例如通货膨胀率下降可伴随着的却是失业率的下降,是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而网络对于人们知识结构、交互手段乃至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但是,传统媒体相对于互联网而言,有其自身的劣势。这种劣势特别表现在互联网的平等、快捷和互动上。以往公共信息发布,都是点对面,我做什么你看什么,我想做什么你管不着。这样,就很难避免新闻从业者的浮浅、功利、短视和投机。有些传统媒体从业者,具其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求甚解信口雌黄的弊病。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机制里,也很难得到发展。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人才之争,实质上是两种不同体制下运作方式、手段、结果的竞争。从网络发展的趋势上看,对于内容质量的要求,必将会提升到企业竞争层面。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现在的新闻人员对于互联网内容的作为,就只能是暂时的。而届时,只凭借几年的新闻经验想在其中混口饭吃,也不会是件容易的事。

新闻工作者如何面对“下岗”与“再就业”,如何抓紧时间和机会提高自己,如何加强自身的实力,而应对未来变化,已经是非认真对待不可的事情。

看来,还是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忙着扎进互联网,不要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就不知道自己值多少钱,还是应该理智些,勇于拒绝互联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