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知识企业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知识经济与知识企业

(写作具体日期不详,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

何必

最近,知识经济是被社会上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PC、信息等等名词和内容充斥了我们的生活。世界排名前20位的PC生产厂家都在中国“登陆”,而国际上知名的ISP、ICP们也都瞄准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微软已经启动了其“中国研究院”,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知名学府的高学位的人才。拥有知识就拥有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问题在于,如何将知识真正经济化。

企业,应该说是站在经济的最前沿。我们的企业应该怎样面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在我与众多国内企业的接触中,发现很多概念化、形式化、口号化的事物和现象。比如说我们常常在讲客户是上帝,但这应该是怎样运用到经济生活实际当中,则为较多的人所不解。什么是上帝?上帝又怎么了?该如何对待之?在企业-产品-服务的各个阶段,上帝分别该在什么位置?再例如,由来已久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实操性强的内涵?这些都是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应该仔细而慎重考虑的问题。

说到知识经济,也是个广为流传但并未引起国内多数“老板”重视的概念。国外著名学者在参观了中国的企业后,断言中国在知识经济上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四十年。我们姑且不论这种说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如何,冷静地想一下我们自己,就会发现实际上还处在很原始的操作水平。

形成良好的知识经济运作氛围和环境,需要有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的意识、手段、规则、典范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首先从观念上认识到知识经济领域是未来企业兴衰的主要战场,传统的经验式经营管理一定会让位于理性-科学的营销操控,“拍脑袋”、靠点子、请高人之类的江湖占卜术等带有宿命和神秘色彩的技法注定不再会是主流导向,而将会渐渐淡出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代之以可比、可度量、可操作、可模式化(可复制)的运行方式,和对专业化咨询调查系统的强烈依赖并相伴而行。

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升,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有意地去营造一个“知识企业”大环境,以适应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各种危机和幸运。这里所说的“知识企业”,大意是指企业对知识的敏感程度,包括知识的鉴别、吸纳、更新、整理、储存、运用等方面的速度和范围,以及将知识作为资源的产品-商品化的能力。

我无意在当今“信息爆炸”之际再去创造什么新名词,只为了说起来简便一些。同时,也是想有抛砖引玉之功用。

我想,当我们真正在对知识的态度上有了切实而有效的改善,把企业在知识的层面上有一个大大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坐而论道或花拳秀腿上,也许才能说有资格参加国际性的竞争,加入到国际大循环之中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