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的中产阶级泡沫如何破碎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中国的中产阶级泡沫如何破碎

                             2006年9月28日

何必

什么样的人属于中间阶层,中产阶级?有车有房,有社会责任感,讲究生活质量?……(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略。)

这个记者就是该栏目中著名的嗲嗲,是个时不常要小资一把的主儿,典型的驴友,爱好探险旅游,是个网球爱好者,并且是该节目里唯一的在每次的建议观点之中都透露出按照专题的路数做消息报道的职业精神的骚客。

现如今,“中产阶级”在国内媒体和网络上成为一个被提及非常频繁的词汇。随便在网上用这个词汇进行搜索,竟然能够找到3,230,000篇相关条目,可见这个近几年才被加热的概念温度窜升之迅猛。

现在,官方推出的调查不是中产阶级,而成了“中间阶层”,也很有意味。媒体报道,此次调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国情研究会秘书长张仲梁为“新中间阶层”大致勾勒了如下形象:一、具有较高学历,受过专业化训练;二、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工作;三、以工资薪金谋生;四、对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定的发言权及影响力;五、强调自我成就、自我实现,对社会意识形态有相当的影响力;六、拥有生活必需的体面财富、闲暇时间。由上述所见,收入不是衡量中产的惟一标准了,中间阶层还要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此次调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国情研究会秘书长张仲梁为“新中间阶层”大致勾勒了如下形象:一、具有较高学历,受过专业化训练;二、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工作;三、以工资薪金谋生;四、对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定的发言权及影响力;五、强调自我成就、自我实现,对社会意识形态有相当的影响力;六、拥有生活必需的体面财富、闲暇时间。由上述所见,收入不是衡量中产的惟一标准了,中间阶层还要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这种调查,又是个逢迎之举。其目的,正是迎合目前的政治需要。7月份,胡锦涛在统战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必须可须分析和准确把握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切实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

所以,国家统计局有如此举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将中产阶级概念偷梁换柱作中间阶层,试图避免太多针对中国的中产阶级的日益激烈而广泛的争议。这种概念上的标新立异,无非又是中国特色的官僚智慧的拙劣表现。从所涉及的调查内容看,还是对于中国社会阶层的描述。

实际上,坊间对于中国是否存在中产阶级的争论愈演愈烈。有评论以“民间缺乏社会认同感 中国不存在中产阶级”为题,从中产阶级的本质来否定当前中国社会上中产阶级的存在。而《南方都市报》评论也认为,中产阶级形成有待于时日。

今年元旦开播的北京电视台《城市》节目,在开播初期就做过“寻找中产”的内容,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在目前的中国,有关中产阶级的概念是个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概念了。(何必注,略。)

该节目现在,对于越来越热闹的有关中产阶级的炒作,也正在谋划着新的操作。

其实,不光是国内媒体,海外传媒也在中国的中产阶级题材上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火上浇油。9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以“中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看到署名文章,认为中国有点像一只高压锅,问题是如何通过一个稳定机制,来释放这种紧张或矛盾。经过20多年,中国正形成新兴的中产阶级群体。这些人在经济上更为独立,在财产权方面更是如此。中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是毫无疑问的。

而在该报中文网站上,有关中国的中产阶级的讨论更是开辟了专题,刊载了读者和各界人士就此的鸹噪,给国内媒体在如何与读者互动方面做了示范。

我倒是认为,有关中国的中产阶级(或者这次中国官方所谓中间阶层)的讨论无非都是些自欺欺人的把戏。

上述各种对于中产阶级的描述,以及各种指标,都建立在对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判断上。可是,我一直认为,中国所谓的收入的概念本身就是个非常阴险的骗局。表面上看,中国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000美元,像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地方该指标早就突破了5000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些官方透露出来的数据用来粉饰太平是非常有效果的。可地球人都知道,中国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到底是个什么样。无论是社会影响力,还是自我实现水平,说到底都还是财富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在惟利是图的中国,除了用收入来界定社会地位之外,其他指标都必须在附庸地位。

而中国的收入又是个什么货色呢?我们所谓的人均收入指标囊括了太多的含义,却让我们唏嘘的是,中国人的收入概念中的含金量是大大地被稀释了。在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处于崩溃的真空状态、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日益边缘化贫困化垃圾化、劳动者必须以收入来承担所有的职业、家庭、健康、养老、灾害等风险的情况下,用我们的收入与比如美国或者日本或者瑞典甚至韩国等地的收入相比较,有什么实际意义?

我们那些说三道四的经济学家们太多了,可到现在,也没看到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或者其他什么人能够干点子本职的事,告诉我们,中国人的收入到底价值几许?或者说,如果收入中还担负着自我保障和在市场政府双失灵状况里不得已的基本自我救济功能的话,那么这种收入应该会有什么样的折扣?

如是,建立在收入之上的中产阶级(或者中间阶层)的诠释与叫嚣,能够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孙立平研究结论是,首先,社会分化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两个越来越大的集团,即强势集团和弱势集团。其次,这种格局趋势已基本定型化了。三是社会流动出现新的趋势。四是从80年代到90年代,一部分人的社会心态发生变化,开始产生挫折感。如果将来老的失业群体抗拒的方式是上访、静坐、拦车,那么新失业群体将会是扰乱社会治安,甚至是犯罪。

朋友给我发来了一篇网上的帖子,也对当下有关中国中产阶级的矫情做了别开生面的解读。

『关天茶舍』 [天涯•权衡]何清涟:中产阶级能够改变中国吗?(转载)

(何必注,略。)

其实,现实的情况是,即使按照收入来界定社会阶层,在当权者通过新三座大山以及无处不在并愈演愈烈的公共品的质次价高,除了“极少数”“一小撮”外,在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财富榨取工具和行动面前,所谓的白领、小资、中产阶级等成员几乎全军覆没无一幸免,个个都被神枪手击毙而回到财富与权利的贫困之中。

所以嘛,做什么中间阶层的调查,又是个劳民伤财制造噱头歌舞升平的路数,充其量就是使当前中产阶级泡沫越来越鼓胀直至破碎而已。

没什么新鲜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