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合并起来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应该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合并起来

                     2008年6月29日

何必

昨天上午9点,北京市限价房首次公开摇号在通州举行……(略。)

嘻嘻。

100%的中签率,那还摇他娘的哪门子号啊。

廉租房摇号,经济适用房摇号,限价房也得摇号。

去年,在广州的网友给我发来了有关买房的相关内容。

cjj_gz

2007年11月22日 19:38

故技重施,可怜了贵州人民

(何必注,略。)

而今年老周发来的内容,则直接可以对上面的内容进行耐人寻味的诠释。

(何必注,略。)

呵呵。

这才让人知道,什么叫做口惠而实不至了吧。

说一套做一套,说得比唱得还好听,但实际效果却完全两码事,这应该是越来越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吧。

友人发来的内容。

2008年1月9日 19:02

Fw: 必须结束“企业家”们的特权时代

(何必注,略。)

嘿嘿。

要限制党政干部的特权,还要结束企业家的特权。这个特权那个特权,唯独谁没有特权呢?就是中国宪法上面规定的,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的成员们。

中国的右派(自由派)里的代表人物还是揪住农村土地私有化死死不放。

给农民地权对抗圈地

(何必注,略。)

在农村土地是不是应该私有化上,中国左派与右派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双方各执一词面红耳赤。左派指出,如果将土地私有化,那么社会主义政体就彻头彻尾名存实亡了,根本不存在什么货真价实的公有制了,在把国有企业、矿产资源、公共事业等等悉数私有化之后,农村土地是公有制的最后一个堡垒,也是社会主义赖以被中国标榜的最后残存的实体与标志。而右派则秉承邓小平不争论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端看是不是满足仨代表的遗风,以有恒产者有恒心和个人自由的绝对主张,来面对如此问题。

宪法学者也考虑到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却国富民穷愈演愈烈的原因。詹奕嘉发来相关内容。

詹奕嘉

2008年1月15日 15:15

近期网文共享

中国为什么没有如日本一样成为发达国家?

(何必注,略。)

这应该是对中国的公有制与私有制的一个很好的解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增长在全世界独树一帜,但是历经30年,国人的生活水平却发生着实质性的下降。这样的事例,在人类历史上也绝无仅有,只有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咱们,才能看到全人类空前绝后的荒诞不经。越来越多的群体被摒弃到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行列之外。改革开放开启了劫贫济富的过程。中国的二元结构社会当中,对农民的盘剥是持之以恒无尽无休的,当全世界都在向农业提供越来越巨大的政府补贴和农产品贸易保护措施时,中国却成为全世界唯一的向农业征税的国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是以把赤手空拳一盘散沙的中国农民放在国际资本大鳄的船坚炮利面前任人宰割为亮点的,现如今的粮食危机以及通货膨胀,也算是家徒四壁的农民实在无法再消化方方面面的压力而向全社会的转移而已。

1990年代以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为开端,开启了在盘剥中国农民之后对中国城市人口的盘剥,下岗工人成为被中国右派们称作改革开放代价的第一波一夜之间权利被褫夺的庞大群体,

此后,这种劫贫济富的风潮日益为甚。新三座大山,把城市当中下岗工人之外的其他群体,也一个一个都边缘化贫困化垃圾化,所谓中产阶级、或者官方称之为中等收入阶层的群体,也在委府揽权卸责的大趋势当中,不得不承受原本应该由当局承担的比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责任,沦为自身存在的财政奴隶。

在把中国的农民、工人这些宪法规定为专政基础人群都彻底贬斥为贫困群体,并且将号称是橄榄型社会最稳定的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也剥夺得几乎一文不名之后,对曾经是委府的同盟军的富人集团,也开始了毫不留情的剥夺。不管是孙大午,还是穆兄,近来愈演愈烈的把富人当中鱼肉对象的事例,揭示出公权力的真实面目,以及公权力当中公共性的切实嘴脸。在中国富人构成当中,党政干部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其中又尤以太子党为甚。而那些没有权力背景或者不愿意勾兑于权力的富人们,一个个都前赴后继遭遇灭顶之灾,呈现出权利的贫困化。

其中,房地产领域里的剥夺,是最为惊心动魄的。

(何必注,略。)

曹建海如此结尾,很是让人唏嘘不已。

现在的情况如何呢?

姜伟新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资本家,继续主掌着建设部。

委府连执政为民的作秀都懒得干了。

具体到住房保障方面,全世界哪儿有咱们这样的名目繁多?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

有关限价房,上海证券报时寒冰曾经专门撰文,认为这个门类的住房建设本身就存在诸多的硬伤,比如对高房价的认可,住房保障次序错位,对调控的削弱,强化商品房地位等等。实际上,限价房不过是委府为了平抑社会上对高房价日益增长的不满而做出的一个非常弱智的举措,可笑的是贪官污吏们还就此自以为是乐不可支。限价房的根本,就是比周围商品房价格低15%,这种规定本身就是让人笑掉大牙的。用市场(姑且如此称谓)价格来决定住房保障的价格,这叫什么玩意儿?把社会保障推给市场,这也算是咱们的父母官的一个伟大而荒唐的创举了吧。

限价房也要规定购买群体,有着必须是本地户籍人口、收入、住房面积等方面的规定。这种政策性规定,毫无疑问也会被人们指责为带有明显而强烈的歧视性。

而限价房销售也要依靠摇号的方式,也可以看出,限价房的尴尬地位:既不是商品房,又不是保障性住房,而是不伦不类的二椅子(阴阳人),是一个类似双轨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怪胎。

比其全国其他地方来说,北京市还算是较早实行住房保障制度的地方,其廉租房也很早就为人所知。

廉租房的招募使用者也采取摇号的方式。到现在,廉租房只满足了适宜人群当中的不足千分之一。这几年,廉租房摇号干脆只限定在全国和市级劳动模范当中,也就是说,住房保障也被弄成了政治待遇。这也可以看出,政治化的无处不在,以及住房保障严重供不应求的程度。

至于经济适用房本贪官污吏当作自己财产保值增值的优良工具,其中五花八门的倒行逆施也让人目瞪口呆。别的不说,看看北京市经济适用房社区里,宝马香车的豪华景象,就很能够说明,所谓经济适用房政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开篇报道里,那些急功近利的记者们对眼前摆着的活生生的事实视若无睹,居然写出什么之所以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的中签率是因为房源充足。我真是为官方媒体这些编辑记者的职业能力感到愤懑。什么叫做房源充足?看看参与此次摇号的家庭数量有多少?71户!北京市具备使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家庭都多少?200多万户。如何得来百分之百的中签率?那还不是易如反掌的花拳绣腿设计,只要限制参与摇号的家庭数量,这百分之百还不是手拿把攥板上钉钉的?

我知道,现如今意识形态控制空前严酷,宣传部门对新闻报道的限制愈演愈烈,新闻媒体必须为官方歌功颂德。

可歌功颂德也不能如此胸无点墨,更不能这般寡廉鲜耻吧。

《京华时报》好歹也是人民日报下属的都市报,也不归北京市委宣传部管,可以在报道上有更大的话语空间。

不管是在做人上,还是在新闻操作上,我的原则是真话不全说,但是要说就说真话。

即使我在北京市委宣传部严密控制的电视媒体里,也不会说出什么百分之百中签率是因为房源充足这种弥天大谎来蛊惑人心。

这也是我参与的电视节目都能够获得受众认可、表现为收视率节节攀升的原因所在。

本来嘛,百分之百中签率,干吗还浪费纳税人的钱,摇你妈的什么号啊。

廉租房摇号,经济适用房摇号,限价房还要摇号。

那么,既然都要摇号,为什么三者不能合并呢?

我两年前就专门撰文分析过,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的各式各样的限制,实际上暴露出其制度设计上的严重缺陷。既然政府要具有经济适用房的优先回购权,那么就意味着政府对经济适用房具有着垄断性的优势。从琳琅满目的有关经济适用房交易的限制性措施内容看,这个品种被政府出售,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错误。既然政府规定了该房源的购买与出让的严格条件,那为什么政府还要销售经济适用房?抛开回笼资金、中饱私囊、强买强卖等因素的话,那么经济适用房原本就不应该销售,而应该是政府提供的廉价租金房源。

这样一来,经济适用房就与廉租房并无二致了。

而限价房在市场上和社会保障体系当中的尴尬成色,也折射出限价房的混沌定位,是个不折不扣的双轨制思路下的四不像玩意儿,是在社会保障与市场化双重作用试图左右逢源利益均沾的垃圾品种,是委府在社会高房价的指责当中别有用心试图掩人耳目继续强取豪夺的欺世盗名货色。

上帝的给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市场的就应该交给市场(还是那句话,姑且不谈中国的市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社会保障的就应该是货真价实的社会保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