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清明诗词三首
佳名癸卯清明节
其一
祭祖习俗遍九州,清明扫墓到坟头。
思亲寄意烧香纸,落泪伤心拜土丘。
其二
扫墓清明何日休,千家挤道上坟头。
钱粮快递阴曹地,满眼蓬篙剩土丘。
其三
祭祖踏青山水游,清明扫墓冷飧粥。
香烛不断扦插柳,唤醒家族记忆留。
今日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现在人们却把它当作一个祭奠先人的节日。其实人们是在寒食节祭奠祖先,由于清明和寒食节非常接近,渐渐地就把清明和寒食一起过,现在除了北方人继续过寒食节外,几乎所有的地方都用清明节代替了寒食节。在寒食节前,妈妈会给孩子们蒸做一些燕子、鱼和其它一些小动物,比如兔子的馒头,然后用线把它们窜起来,在寒食节日时吃。和用面蒸出来的祭品一样,这是北方人一种传统的面食,把面做成燕子、兔子等形状,再点上各种颜色,蒸熟后放到寒食食用。也有一些地方会制作一种就做“子推”的馍馍, 以纪念寒食节的起因人介子推。
过去人死了就要埋在土里,然后堆起来一个土堆,以便后人寻找和祭奠:烧香、烧纸、上供品,一些妇女们回娘家祭奠父母时,也会嚎啕大哭。后代们对着那个土堆三叩九拜,以表达对祖先们的尊敬,并求他们的神灵保佑。由于坟头的土会逐渐减少和长杂草,后人就会借此机会去上坟,名曰扫墓:为坟头填土、除草。烧香意味着香火不断、后继有人;烧纸是为了给阴间的亲人们寄钱;祭品当然是食物了。
其实清明节是一个节气,天气变暖,春天悄悄来临,所以人们就开始踏青或郊游。由于人们把清明和祭祖节放在一起,就又有了插柳的习俗,寓意着香火代代相传,生儿育女,就像插根柳条一样,就会生根发芽、逐渐成材,将整个家族的记忆不断唤醒,让子子孙孙传承下去。
不知道现在国内是否依然允许扫墓的人烧纸、烧香、上祭品,但新闻上说每年的清明节,每条路上都会挤满上坟的车辆。既然先人们都已经化成了一点骨灰,传统意义上的坟墓已经不在,祭奠的仪式也就可以改变了,不一定非要上坟去,也不一定选清明节一起去,可以根据死者的生日或忌日去祭奠,一来可以避开人群,二来做到真正的忌日祭奠。
不知道天葬的藏人是如何祭奠祖先的?人死了,一了百了,后人的行为,只是做给自己的后人看,希望将来自己也能得到一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