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就吃

故乡父老认为,一个人如果想吃某种食物,就放心吃,因为想吃什么就说明你身体缺什么这种理论在今天看来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但我们的上一辈人几乎都相信;有时候认真去思考,就会发现这日常的“吃”颇为复杂,真不是一句“不科学”就能说明问题的。我总认为,不切合今天的科学不能说不科学,因为科学无止境,今天的科技成就绝对不是科学的全部,真还不知有多少未知的神秘世界。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凡人类每一个个体都有各自的特性,什么事情不可千篇一律。比如肥肉不宜多吃,吃了容易发胖,可有人不仅吃肥肉,还特别喜欢喝油汤,但就不发胖。可见,人各有各的体质,某种食物能吃不能吃,真不得千篇一律

昔日的故乡,曾经有过二位特殊能“吃”的人;真人真事,亲眼所见,全为实录,无敢欺众。

第一位是小学教师,妻子是农民,属于“半边户”,每天上完课便要回家种地耕田。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烟鬼”,怎么说呢,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一支烟不离须臾,好在那个时候上课也无禁烟之说。他从不抽纸烟,只抽旱烟;一则纸烟不过瘾,再则也抽不起的。据说他一年至少要20斤晒干的旱烟,全是自己种的,就是在割资主义尾巴的岁月,他在后山垦荒种烟,也没有谁去动这心思。

每隔几天,他都要切烟,先把烟叶一张张抚平尽叠在一起,然后滚动成一筒,再放石磨下压上一天。压实之后,有专门切烟的砧板和菜刀,左手压住烟团,右手持刀切烟,那烟丝细如头发,煞是好看。切好之后,放入一圆扁形金属盒中,用一条约五寸长的纸,将烟卷成喇叭状。凡是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人,都见过喇叭筒的烟民,但他的喇叭筒硕大、壮实,烟丝至少是五倍之多;因为只有这特制的喇叭筒,才能让他不停地抽下去。

抽烟绝对有害于健康,这是科学的判断;可这杆老烟枪却是身体健壮,绝少生病,一直抽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据说他临死前,手头还有半截喇叭筒没有烧完。

而另一位是位开车的司机,是远近闻名的“酒精”;为什么不是“酒鬼”?因为酒鬼嗜酒了无法度,一喝便醉,丑态百出。而“酒精”则是酒的精灵,嗜酒而不醉酒,除了面色红润,心智如一,不影响开车的。倒是他如果没有酒,那车子必会出状况。幸好那个时候,人们对于酒驾甚为宽容,交警查酒驾也远不及今天严酷,让他“逍遥法外”几十年直到退休之后,才开始了酒驾入刑。所以,大家都说,“酒精”就是有个好酒命。

“酒精”嗜酒如命,三天可以不吃米饭,但每餐必须要有酒,包括早餐,他把故乡“无酒不成席”的俗语改为“无酒不成食”,变为自己的口头禅。“酒精”喝酒有几个与常人不同的特点,一是三餐必喝;二是什么酒都喝,混酒也照样喝;三是从没醉过酒,无论喝多少,不说酒话,更不发酒疯;喝酒开车两不误。

无论怎么说,这两位先生绝对不是好的爱好,也不值得效仿;记录下来,旨在说明生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完整系统,以今天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尽窥其堂奥。所以,对于许多生活习惯,千万不要动辄以“不符合科学”名义而横加指责。还是我们老祖宗说得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人类摄取食物,经过胃的受纳腐熟之后,转化为水谷精微,通过脾的“散精”作用,将水谷精微输布于五脏六腑、筋经皮毛,滋润脏腑,濡养百骸。先贤有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人之能食,诸病不作矣。

人生于世,能吃便吃,吾侪当牢记,能吃就是福。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想吃就吃,举双手赞成!
houston99 发表评论于
同意作者的观点。过于精致的生活并不会让人长寿。聆听自己身体的指示很重要。吃不下就别吃,饿几顿说不定胃口上来了。
pokemama 发表评论于
我已經老了,對吃,已經沒什麼挑選,因為吃不下、不餓,就不想吃。看樣子,時日不多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