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达加斯加漂流的三昼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朝闻狐猴夜宿沙洲

 

马尼亚河源自马达加斯加中部马达高原,穿过山川和原始森林,由东向西蜿蜒曲折,渐渐流入平原地带,最后汇入莫桑比克海峡。

 

6月正值南半球冬季,在留尼汪和毛里求斯度假后,顺道来马达加斯加一游。行程包括马尼亚河漂流三天。下了飞机,开车驶过马达高原。第二天,在马尼亚河与马哈吉罗河交汇处,与八位马达水手会合,登上小船西里比希纳号,从马达高原顺马尼亚河漂流而下。

 

白天穿过两岸原始森林,探访狐猴、瀑布和村庄晚上宿营河中芦苇沙洲。水手们各司其职,包括厨师舵手大副船长导游,还有一个兼职吉他手。马尼亚河水流平缓没有天险暗礁,水手们白天无精打采的漂流,晚上来了精神,喝着朗姆酒,在河滩沙州围着篝火唱歌跳土风舞。

 

上船前,船长要求每晚给水手们买朗姆酒。每到宿营地前,船先停靠河边林地收集木柴用于晚上的篝火,然后与向导到岸边村里小店搜寻朗姆酒。一提起朗姆酒,不免想起《金银岛》里的“比尔船长”,将朗姆酒浇在蛋糕上的情形。16世纪欧洲殖民者在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岛用熬甘蔗汁生产糖,发现剩下的黑色糖稀发酵后可酿出酒,取名朗姆(Rum)。黄色和黑色的朗姆酒,经延长储存醇化期,有一股淡淡的焦糖香味。

 

18-19世纪时,朗姆酒是英皇家海军和海盗的标准配给,曾经当作工资发放。在历史记载和小说中,常有水手和海盗痛饮朗姆酒的场景。殖民者从非洲大陆掠来奴隶,在毛里求斯和马达加斯加种植甘蔗,以后便有了本地产的朗姆酒。

 

在河滩上宿营,虽有心理准备,帐篷里也加了层蚊帐,又是冬季,蚊子仍防不胜防。船家给客人带一个活动厕所,下空的坐桶加围帐,放在河滩沙地。坐桶和围帐里,不知何时聚集了无数避寒的河蚊,人一到便前仆后继的叮上来。每次出帐篷上趟厕所,防蚊油涂了一层又一层,仍难免被叮上几十次。换位思考,叮人的雌蚊,寿命高于雄蚊几倍,一生也不过几周时间,河滩上平时人烟罕至,此时绝没理由错失良机。

 

马尼亚河流经的区域居住着马岛第三大族裔,萨卡拉瓦人(Sakalava),  属于马尔加什族。这里人烟稀少,分布草原丘陵和平川,占全岛面积三分之一。萨卡拉瓦人在16世纪建立过马拉加西王国,顶峰时期,曾统治过马岛半壁江山,以牛和奴隶与欧洲人交易,换取枪枝和其他制品。到18世纪末,被农业技术更先进的梅里纳王国夺走霸主地位。

 

萨卡拉瓦人现有120万,过着半游牧生活,在草原上自由放养牛群、利用河岸经营原始农业。当地人有沿河种植水稻薯类的习惯,已历数百年。村民仍在使用传统的独木舟,往来河上、捕鱼捞虾栽种水稻。年轻妇女在脸上涂一种白色面膜,防晒美容,时间长了部分脱落,变成京剧脸谱。晚上遇到一群妇女,像是见到一群白色木偶头像,能吓人几跳。

 

马达加斯加是个神奇国度,史前超大陆岗瓦纳解体时,逐渐与非洲大陆分开,向东北漂移变成孤岛,这一过程仍在继续。想像一下,到马岛一行,其实是在印度洋上漂流,离非洲渐行渐远。只不过漂流速度极慢,一年几个厘米。

 

岛上动植物与世隔绝,九成为本地特有,在地球其他地方找不到。所以生态学家也将马达加斯加称为世界“第八大洲”。岛上九十种狐猴,从生活在树上到会在海里游泳的种类都有。狐猴手指和脚趾都很灵活,不怕人,一副大眼小精灵模样,对人类很亲近,用手指攥住人的样子极其可爱。不过马达人并不喜欢狐猴,畏惧它圆目劲睁的模样,更害怕大眼睛里的一对黑色复眼,认定那是魔鬼化身。

 

马达加斯加人则是另一个奇迹,主体来自印度尼西亚群岛,这些马来人祖先南岛民族从公元前五世纪始,乘独木舟自南洋流漂而来。每年冬季印度洋环流自北太平洋由东而西,顺着非洲东海岸向南到达马达加斯加。返程的洋流直达南美洲,回不到南洋。史前的南岛人,没有文字导航术和风帆,单靠航海经验、对洋流的了解和冒险精神,跨越波涛汹涌的印度洋,万里而来、永不回头,经历无尽艰难险阻和失败,从此在马达加斯加繁衍生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