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日记 钢厂劳动 12.21-31

男,读高中赶上文化大革命,回乡劳动荣获雅号"老农",当耕读教师挣"工分";七七年高考有幸得中,接着再读研究生学习经济;参加工作紧密结合本专业,改行不离基础研究财政;退休之后犹自奋蹄,激励后辈努力新征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十二月二十七日  星期一

在唐山,我们住在唐山钢厂小学。在那儿印了些“老三篇”的传单;最重要的是在那儿第一次爬了市中心的山,在山顶上我们用小石子摆了我们中学的名字以作纪念。

在唐山,有两位同伴回去了,有各种原因。后来,又有两位提出要走;我们开了个生活会,交流了思想。还好,大家比较一个心了。

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在钢厂参加了五天劳动,参观了一天。五天的劳动对我们的教育太大了。厂里发给我们每人一套洗得很干净的旧工作服,和焦炭组工人一起劳动,还参加了他们供应科的一次批斗会。那里的工人真好,不仅对我们生活上照顾得非常周到,而且在技术上耐心地、无保留地教我们,尤其是思想上、政治上帮助我们,在我跟郭师傅一起劳动的头一天,就受到了他的许多教育启发。一次他跟我说:你看我们每天把焦炭送给炼钢炉炼钢,然后用钢铁制成枪炮去支援越南。所以我们干工作也就是支援越南兄弟。他们最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最认识文化革命的意义,有热爱毛主席的强烈感情,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宽阔胸怀,有对新旧社会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有对年青一代的关心和关怀。所有这些都使我感受极深。

参加了他们的批斗会。工人们的斗争艺术、组织性、集体主义、锐利的眼光都在会上体现了出来。

还参加了他们的一次宣传毛泽东思想音乐会。

参观了炼钢车间、轧钢车间、加工车间,长了不少见识。一位炼钢工人的介绍真比上化学课生动得多。可惜,他讲的内容好多我们根本没学过,一点也不懂。如果我们以前学的知识再多些的话,那我们对他的讲解就会听得更懂。

十二月三十日  星期四

二十八日到党峪,住遵化八中。二十九日早晨便赶到了沙石峪。在唐山我们从《劳动日报》上知道进沙石峪最好的礼物就是带上一包土。我们在进山时也不怕沉重,也装了一包土背进去,倒在大队部院里的一个土堆上。那土堆都是别的串联队从山外背进来的一包包土堆起来的。

在沙石峪住了两天,听了村支部副书记陈玉珍作的村史报告,看了村史展览,并参观了在英雄的沙石峪人民手下降伏了的荒山秃岭,如今变成了层层梯田。陈玉珍的生动报告,她的感人事迹,我一生也不会忘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