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经“叛”道说《诗经》: 这民歌很一般哈

诗经上收集的不仅是民歌,很多还是很一般的民歌。

一剑评《诗经》,有人不高兴。

我发现哈,真正读过《诗经》的人生气不多,比如山水老师,他还鼓励一剑这么搞。

没读过《诗经》的反而生气者很多。为什么?原因就是一剑捅穿了《诗经》神秘的高贵面纱。

当然,一剑不能故意贬低《诗经》中的作品。这些收集到的民歌确实给当时的人一种欢乐。就像唐朝人欣赏诗,李白同学弄一首出来,整个全球中文圈都欢腾起来。

讲个故事。我有个表哥,76年被招进我们那里的纸厂上班。78年日本电影《追捕》上演,表哥至少看了5次以上,有两次是带着我看的。后来他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件风衣,留个大鬓角,穿那个在街上闲逛装拉风。

后来我问他,当时为什么那样。他笑:哎呀,那个时候,做梦都想做一回杜丘或矢村。

古人也一样,一天,一个跳舞的明星(估计长得很美啦),来到小镇上,演出时让我给她配乐,一定让我心里乐开花。

就这么个事,有首当时的陕西民歌被孔子收入《诗经》中。


诗经·国风·王风〔先秦〕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坛子有不少像小丸子那样认字不多的,我先搞点名词解释。

首先你要理解“只且”的意思,很简单,一个语气感叹词。大家知道文革时期有一种“啊”派诗人吗,对,“只且”和“啊”差不多。 “亲爱的谁谁谁, 啊,我们心中的啥啥啥”,就这个意思。按照当时的陕西古语,你可以这样对古人说:“亲爱的谁谁谁, 只且!心中的啥啥啥,只且!” 

“簧” 和 “翿” 呢,跳舞的道具。就像现在的“竹板”和“丝巾”。 

“由房”和“由敖”呢? 曲子的名字。就像现在的“山丹丹红艳艳”和“春江花月夜”等名曲。

然后你就知道它说什么了,一剑给翻一下:

乐师脸上很阳光,左手拿着竹板,右手给我手势让我奏“山丹丹红艳艳”, 啊, 那个美呀;
乐师脸上乐陶陶,左手拿着丝巾,右手给我手势让我奏“春江花月夜”, 啊, 那个美呀;

呵呵,估计你怀疑我使坏,故意翻译成这样。好吧,网上有个没情调的给出标准翻译:


译文:
舞师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乐又爽!
舞师乐陶陶,左手摇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乐真不少!

是不是还不如我那个吧。

没比较就没伤害,看看我们现在的歌写得如何:


雪花飘飘 北风萧萧
天地 一片苍茫
一翦寒梅 傲立雪中
只为伊人飘香
爱我所爱 无怨无悔
此情长留心间

是不是高下立判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