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西西里和突尼斯游记 (七)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起了个大早,准时到达机场,一切顺利。经罗马转机,中午便抵达突尼斯。

突尼斯的天气与西西里大致相同,干燥炎热,橄榄树,仙人掌、棕榈树随处可见。去旅馆的路上,车水马龙。街上的车,看起来比意大利的车体型稍大,但两国的市容,差距就不是一星半点儿了。沿途的居民区,让人很容易想起中国七、八十年代城乡结合部的景象。

入住旅馆后,正赶上饭点儿。于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进入真正的度假模式。哈马马特一带海水清澈,沙滩松软,游泳池边设有酒吧。一杯威士忌下肚,立马让人感到岁月静好,幸福感飙升。

翌日早晨,前往迦太基(Carthage)古城遗址一游。迦太基是突尼斯的标签,为什么“人到突尼斯,必至迦太基”呢?

迦太基是北非的著名古国,其中心在今突尼斯境内,约在公元前814年,由腓尼基城邦推罗移民所建。从此,迦太基发展成为覆盖地中海沿岸大部分地区的贸易帝国,孕育了灿烂的文明。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日益强盛的罗马帝国为争夺地中海西部,与腓尼基人三次大战,终于在公元前146年占领了迦太基城,并将其付之一炬,大火燃烧了16天,把这座古城化为一堆废墟。迦太基被古罗马灭亡后,新的罗马-迦太基城在原来的废墟上重建起来,成为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现在的古城遗址主要是这一时期的建筑。

 

今天的迦太基城虽只剩下残垣断壁,但从残存的遗迹可知当时工程之浩大。当年的主要建筑有长34公里、高13米、厚8米的城墙以及宫殿、神庙、别墅、住房、公共浴室、竞技场、跑马场,剧场、基地和港口等。

仅以安东尼浴场为例,便可想见这座古城有多么辉煌。安东尼浴场是罗马皇帝安东尼修建的。如今,地面建筑只剩下柱石残墙,但从底层结构可以看出两边对称地排列着的更衣室、热水池、按摩室、蒸浴室、温水室、冷水室等功能性建筑,浴场用水通过石槽从外边输入,水槽仅存数段,现在仍依稀可辨。古罗马人对洗浴的偏爱和讲究,由此可见一斑。

走在古城遗址,巨石砌成的墙基、断裂的花岗岩石柱,显示着当年巨型建筑的规模和体量。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延续着迦太基的历史,记载着变迁的时代。

197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迦太基遗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名单中,突尼斯政府在这个遗址建立了国家考古公园。

离迦太基古城遗址不远,有个名叫西迪布萨义德(Sidi Bou Said)的小镇,很受游人追捧。这个“蓝白小镇”坐落在地中海边峭壁之上,所有的房屋只有两种颜色,白墙,蓝门窗。色调单纯,却美艳无比。一条鹅卵石铺就的街道,弯弯曲曲,蜿蜒上山,阳光下亮得耀眼的白色房屋,被鲜艳的三角梅点缀得更加娇艳,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童话之中。在这里喝杯咖啡,欣赏海景,心旷神怡。

来到哈马马特度假村,我们专门安排了一天彻底放松,躺在海滩上晒太阳,体验了一把啥事都不做的滋味。尽管海滩上音乐震天响,我自充耳不闻,竟然呼呼睡了一觉,醒后感到心清气爽。

在海水里泡够了,出来逛街。出了旅馆没多久,便来到哈马马特城的热闹地界。

哈马马特海湾一带,布满了高级旅店,街上游人如织。我们走进度假村新建的麦地那(Medina),在黄色石块筑起的城墙内,发现这里的建筑风格与蓝白小镇颇有几分相似,各种阿拉伯建筑元素都在这里得到体现。狭窄的巷道、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和传统市场的氛围,吸引着大批游客和当地居民。

晚饭后,再次来到这里观看夜景,街上的气氛比白天更热闹。这一地区被人们称为“茉莉花哈马马特”,实在是名至实归。

经过在度假村的短暂休整后,继续丰富多彩的突尼斯旅行。凯鲁万大清真寺、埃尔杰姆斗兽场和苏塞古城不容错过的历史古迹。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伊斯兰世界的第四大圣地凯鲁万(Kairouan)。凯鲁万大清真寺(The Great Mosque of Kairouan)是一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清真寺,建于公元九世纪,是北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且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齐名的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阿拉伯、拜占庭和罗马式风格,是伊斯兰建筑的杰作。突尼斯人认为,到凯鲁万朝觐七次,就相当于去了一次麦加朝觐。

凯鲁万老城,冷冷清清。来到大清真寺外,竟不得其门而入。找到入口后,脱鞋进寺,庭院中尚无游人,庭院中空空荡荡。作为伊斯兰世界的四大清真寺之一的凯鲁万清真寺,我想应该是指其历史地位,单就体量而言,阿曼、阿布扎比和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比这座清真寺显然大了很多。

尽管如此,这座矗立在凯鲁万老城中央的大清真寺营造出的历史氛围仍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伊斯兰文化的深厚传统和信仰的力量。

接着,前往埃尔杰姆(El Jem )斗兽场。埃尔杰姆斗兽场建于三世纪,是罗马皇帝加里恩时期的杰作。它的规模庞大,能容纳近3万名观众,是古代角斗和车轮战的见证者。这座斗兽场的外墙高达30米,内部则包括了地下通道、豪华的看台和野兽牢笼。斗兽场的设计精湛,是古代建筑工程的典范。

这座斗兽场是仅次于罗马斗兽场的世界第二大古代罗马斗兽场。如此巨大的工程,又保存得如此完好,让人感到震惊。烈日下,坐在观众席上,想象着古代罗马人在这里观看惊心动魄的角斗和各种演出,仿佛能听到古罗马角斗士的呐喊和观众的欢呼声,回到了那个峥嵘的年代。

苏塞(Sousse)是个沿海城市,号称地中海的花园,其风采可想而知。这里的民居,建筑风格多样。198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苏塞老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走进老城,穿行在狭窄的街巷中,当地的风土人情扑面而来,见到我们走来,小商贩们总是”China、China”地跟我们打招呼,显得特别热情。钻出看不见尽头的市场街,登上一座叫做Ribats的古堡,极目望远,海阔天空,苏赛的景色实在迷人。

突尼斯城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城市,老城和新城代表着传统与现代,各自显示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们起了个大早,直奔突尼斯城老城(Medina)的扎伊图纳清真寺(Zitouna Mosque)。这座俗称“橄榄清真寺”的大清真寺是突尼斯市最古老的清真寺,它的160根柱子取自迦太基老城区的废墟。

按照GPS的指引,我们直接把车开进了老城,寻找停车位。没想到,所有停车位都已停满了车。知道根本无法在老城停车的时候,想把车开出老城已经非常困难。这里车多人多路窄,比其他穆斯林国家的老城混乱而无序。能在这里开车,估计在哪儿开车都没问题。经过百般的惊心动魄,终于把车挪出了老城,在新城找到了停车之处。

沿着新城的布尔吉巴大道(Avenue Bourguiba),来到巴尔贝尔城门(Bab el Bahr),这是老城区的主要入口,也是突尼斯城的象征之一。城门前的小广场,挤满了人。各个进入老城的各个路口,好像都被乌泱乌泱的人填得水泄不通。为了看一眼老城中的橄榄清真寺,我们硬着头皮挤进了一条窄巷,进去之后,才意识到走进了迷宫。弯弯曲曲,七拐八拐,不知身在何处。如无人指点迷津,任你本事再大,也很难自己走出来。

我们很幸运,问路时遇到了一位带路党。这位突尼斯小伙子英语还不错,交流没问题。不一会儿,就把我们带到了清真寺外。可惜的是,清真寺下午2点才开门,一时半会儿进不去。于是,小伙子热情地带我们游览迷宫里的古迹。他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如数家珍,什么土耳其国王的私宅,某某艺术家的原作,经他之口,娓娓道来,都是故事。

告别了突尼斯小伙子,我们尝试着自己走回新城。窄巷中人越来越多,多到缺氧的程度。终于随着人流挤出了迷宫,大有重见天日的感觉。

突尼斯城新城(Ville Nouvelle)的布尔吉巴大道(Avenue Bourguiba)是一条著名大街,以突尼斯国父哈比卜·布尔吉巴(Habib Bourguiba)的名字命名。这条比美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街道上,有许多咖啡馆、餐厅、购物中心和悬挂着突尼斯国旗的现代建筑,独立广场边上还有一段路被封锁,并禁止拍照。是不是又发生了什么茉莉花革命啊?走过拿着枪穿着警察制服的俊男美女,见到我们都和颜悦色,街上也是一派祥和,茉莉花依然芳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