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加沙的哈马斯恐怖组织,突然发动了对于以色列的全面大规模的袭击,哈马斯从加沙发射了大约2500枚火箭弹(哈马斯宣称是5000枚),但是更加严重的是,数百名哈马斯武装分子通过卡车,摩托和飞翔伞,冲破了以色列的边境围栏,对该国发动了几十年来最为肆无忌惮的袭击,对包括这里在内的二十多个城镇和社区进行血腥屠杀,据报有大约1200多名以色列和其它国家的公民被杀害,同时有大约60多名以色列公民被劫掳到加沙。
这个突袭是阿以五次战争以来,以色列最大的一次挫败,尤其是以色列(包括美国)情报机构的重大失败,因为这次突袭的日子就是赎罪日战争的50周年纪念日,这次的突袭对于整个阿拉伯世界,几乎就是一个复仇的狂欢,那我们在讨论其它话题之前,先来回顾一下赎罪日战争的历史。
赎罪日战争(希伯来语:????? ??? ?????????;阿拉伯语:??? ??????;又称第四次中东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原来的停火线苏伊士运河,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
这场战争对多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相较之前埃叙约联盟在六日战争惨败,阿拉伯世界从这场战争早期的成功进展找到信心,而以色列意识到尽管在战场取得一时的胜利,也无法确保能持续在军事上战胜阿拉伯国家,这些变化给未来的和平进程铺路,1978年《大卫营和约》和隔年《埃以和约》使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持续远离苏联乃至完全脱离其势力范围。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干涉行动以帮助以色列,但同时欧美国家害怕OPEC会因此停止向其出售石油以及关闭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后,阿拉伯国家对欧美和以色列的仇恨进一步增强,同时阿拉伯国家在战争期间将原油价格从战争前的不到3美元一桶提升到接近12美元一桶,迫使美国寻求其他方法满足自身的能源需要(如降低限速和室内温度,以及研究水力压裂技术等)。赎罪日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在二战之后发起的第一次同时反对欧美的联合行动。
如果我们从种族和宗教来看,大部分的阿拉伯人对于这次的哈马斯恐怖袭击可以说是支持和欢迎的,那么,对于一个和中国已经长期友好了几十年,而且和中国的科技,农业等等都有着重要交集的以色列,中国的多数国民也表现出一种异常的亢奋,甚至是强烈的支持,这个就让人非常奇怪了。
在我们讨论“以哈冲突,你与谁共情”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哈马斯那种突破人类底线的暴行吧。
屠杀普通以色列国民
无差别屠杀非以色列国民
对于老幼妇孺都无差别进行屠杀
对于这种突破人类底线的恐怖暴行,如果不能用令人发指来形容,我不知道有其它的任何语言。
我无意給以色列的各种行动辩护,但是稍微有点独立思考和常识的人都可以找到以色列是如何处理加沙的平民和恐怖分子的。
我的理解是,几乎所有不同的反应,支持巴勒斯坦,或是支持哈马斯,或是支持以色列,或是支持以色列极端犹太复国运动,或是支持俄罗斯,或是支持西方国家,或是真正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是那种所谓的中立,厉害国那种中立不是中立,是对于恐怖袭击的默许),都是因为你会与谁共情。
同样的冲突,会有不同的共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价值观和信仰,这会影响我们对冲突的理解和感受。例如,一个经历过家庭暴力的人在看到父母吵架时,可能会更容易产生共情,因为他们可以理解冲突中的一方所感受到的痛苦。但是如果几乎没有关心过其它人的人的确可能是不会和任何人共情的,纯粹的个体利益者而已。中国人很多不太关心这次冲突的人就属于“现世安好派”,自己能过好小日子,哪管天崩地裂。
2. 情绪状态。当我们处于负面情绪状态时,更容易产生偏见和歧视,这也会影响我们对冲突的共情。例如,一个感到愤怒的人在看到别人吵架时,可能会更容易责怪一方,而忽略另一方的感受。同样,如果一个自以为的弱者通常容易和弱势一方共情。这种在中国人中也很普遍,通常会认为巴勒斯坦是弱势的一方,而以色列是强势一方,但是有意忽略哈马斯恐怖袭击的性质,这种其实是没有道德底线的共情。
3. 信息获取。我们对冲突的了解越多,就越容易产生共情。例如,如果我们只听到一方的说法,我们可能会更容易同情这一方,而忽略另一方的感受。通常,同情巴勒斯坦的人,容易和哈马斯共情,认为是被打压后的反抗,这里很多的信息都是一边倒的来自国内自媒体,片面的报道。同样,同情以色列的人,更多的是从西方媒体得到的信息,但是明确的说,西方媒体即便是亲以色列,也还会有部分有关巴勒斯坦的难民的报导,这对于与以色列共情的人,会同时对于巴勒斯坦真正的难民有一些基本的人道同情,反之不然,很多不和以色列共情的人,都是不給以色列人民基本的人道同情的。
4. 文化背景。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冲突解决方式和价值观,这也会影响我们对冲突的共情。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另一些文化中,冲突是不可接受的。
两个国家因为领土争端而发生战争。如果我们认为一方的领土要求是合理的,我们就会更容易同情这一方。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一方的领土要求是无理的,我们就可能会更容易同情另一方。在以哈冲突中,很显然很多人认为以色列是侵略者,就会更加同情哈马斯,即便他们也知道这个是恐怖袭击,但是如果了解过一些以阿战争历史的,就可以知道,现在的以色列的国土大部分是因为被阿拉伯世界发动的战争,然后反过去占领的,有点像当年1962年,印度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但是被中国打得落花流水,其实当时的状态是,中国完全可以直接占领那些我方认定的藏南土地的,当然因为当年的经济状态和交通条件,不支持中国做占领的动作。
总而言之,同样的冲突,会有不同的共情,这取决于个体差异、情绪状态、信息获取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提高共情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从而促进和谐的社会关系,所谓和而不同,大家不用强推一致性,但是理解差异性的前提是,有着基本的道德底线,人文关怀,还有就是要尊重事实,而不是顺从情绪。
先谈一下我个人的共情,算是抛砖引玉吧。
我个人在2001年之前,偏向粉红,坚决维护GCP的领导,认为世界上大多数的矛盾都是西方帝国主义制造的,直到2001年,中东恐怖分子的911事件,开始让我怀疑我的个人理解,为什么那些恐怖分子是被沙特的富豪资助,其实很多恐怖分子都不是城市贫民,开始有了反思。
后来看了很多的书,了解了更多的世界不同的声音,从最开始对于巴勒斯坦也是无脑支持,到后来的有条件支持,直到看到巴解的头头阿拉法特那个一点几亿美元給老婆的遗嘱,彻底理解了巴勒斯坦人民的痛苦,其实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成为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反以反西方的人肉盾牌,控制他们的组织无非是利用全世界人民的同情,采用袭扰,被打,卖惨三部曲,完成背后支持金主的KPI而已。
以我个人的理解,世界上各种的种族矛盾,宗教矛盾,我给出的判断不是绝对的民主自由,那种形而上的标准,而是这种矛盾中,哪一方是首先发动冲突的,哪一方是尊重基本人权的,哪一方是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很显然,以这些标准来看,以色列在多数时候都是更加合理的一方,它基本不会主动发动冲突(除非是为了防止被袭击),不会主动针对老幼妇孺(当然你可以把那些被迫当人肉盾牌的死伤的巴勒斯坦人民,拿来批判以色列,不过我的理解是那个就是卖惨的一部分,是恐怖分子懦弱的利用自己同胞做人肉盾牌的结果),不会不顾以色列人民的死活,一直都是努力提高以色列(包括境内的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以哈冲突中,我会先和以色列人民共情。
以哈冲突,你与谁共情,也请你发表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