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节脏象论篇第九(四)
【原文】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sì)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点评】
此段和上段讲的是自然之气,与人体五脏之气对应的关系,提出了"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的理论。
【注释】
【66】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变,变异、变化之意。正名,定正名称,即准确命名。阴阳二气相合而成万物,但诸物所禀阴阳之气有多少之异,根据其阴阳多少而定名称,是对事物命名的基本原则之一,故有阴阳太少等不同名称。
【67】其于万物孰少孰多:指的是,五行之气的变化,阴阳之气的变化,对于万物的生长形成哪个影响的多还是少呢?
【68】大神灵问:指提的问题深奥且微妙。
【69】陈其方:陈述大略。指五行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道理。
【70】不可胜视:有一个成语,叫数不胜数,和这里的胜的用法一样。换言之,就是五颜六色的草木,是看不过来的。
【71】不可胜极:指酸苦甘辛咸五味的滋味儿,是尝不过来的。
【72】嗜欲不同:人们喜爱的滋味儿不同。
【73】所通,指的是五味与五脏的相通。(与四时之气、阴阳相通),酸苦甘辛咸,对应的是肝心脾肺肾。
【74】食:si,同饲,饲养、供给。
【75】以:用。
【76】五气:解释有三:
1、天以五气食人,即,天供给人们春夏长夏秋冬,这五种气候供人们生存。
2、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
3、天以寒、暑、燥、湿、风之五气食人,亦即正常气候。《灵枢·九官八风》:“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
【77】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气经鼻吸入,藏于上焦胸中,上焦为心肺所居。心肺功能正常才能吸纳五气,并运达周身。
【78】味有所藏,以养五气:味,饮食五味所化生的精微之气。五气,指五脏之气。五脏赖水谷精微的滋养,以维持其功能活动。
【79】气和而生......神乃自生:张介宾《类经·气味类》注云:“胃藏五味,以养五脏之气,而化生津液以成精,精气充而神自生。"
1、气和而生:气和,是各脏器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很多人看中医,都说脾胃不和,什么叫不和呢,就是不和谐,即胃强脾弱,能吃,但不消化。
2、津液相成:津,口腔之中,清亮的部分,又称为涎,是脾之液;液,唾液,是肾之气;肾为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津液相成,指的就是脾肾和谐。
3、神乃自生:什么是神呢?我们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就能看出来,如下图。有一个成语,叫炯炯有神,指的是人的眼睛很明亮,其实,反映的就是五脏之神。
【整段翻译】
黄帝说:好。我听说由于天地之气的和合而有万物的形体,又由于其变化多端以至万物形态差异而定有不同的名称。天地的气运,阴阳的变化,它们对于万物的生成,就其作用而言,哪个多,哪个少,可以听你讲一讲吗?
岐伯说:问的实在详细呀!天及其广阔,不可测度,地极其博大,也很难计量,像您这样伟大神灵的圣主既然发问,就请让我陈述一下其中的道理吧。草木显现五色,而五色的变化,是看也看不尽的;草木产生五味,而五味的醇美,是尝也尝不完的。人们对色味的嗜欲不同,而各色味是分别与五脏相通的。天供给人们以五气,地供给人们以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于心肺,其气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润,声音洪亮。五味入于口中,贮藏于肠胃,经消化吸收,五味精微内注五脏以养五脏之气,脏气和谐而保有生化机能,津液随之生成,神气也就在此基础上自然产生了。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五)
【原文】
帝曰: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少)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太)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点评】
本段重点讲解了五脏主管的人体各个功能,体现在人体的哪些方面。
【注释】
【80】脏象:指五脏之象。张介宾云:“象,形象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功能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藏象,即指人体内的脏腑及其呈现在外的功能表现。
【81】生之本:本,主体、主持。生之本,即指生命活动的主宰。
【82】神之变:新校正:“详神之变,全元起本并《太素》作神之处。”心藏神,故为神之处。
【83】魄:五神之一,主要包括痛痒等感觉、本能的动作等,为人天生就有的反应。有气才有魄,气足魄实。
【84】华:荣华。
【85】毛:毛发、毫毛。
【86】其充在皮:其功能充实在皮。
【87】阳中之太阴:新校正云:“按太阴《甲乙经》并《太素》作少阴。当作少阴,肺在十二经虽为太阴,然在阳分之中,当为少阴也。”
【88】蛰(zhé):指冬眠蛰伏的动物,这里有“藏”的意思。
【89】封藏之本:肾应冬藏之气,其脏所藏之精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宜藏不宜泄,故称肾为封藏之本。
【90】阴中之少阴:新校正:“按全元起本并《甲乙经》、《太素》少阴作太阴。当作太阴,肾在十二经虽为少阴,然在阴分之中,当为太阴。”
【91】罢极之本:罢,通疲,怠惰、松弛。极,通亟,紧急、急迫。肝主筋,主司运动,筋收缩则紧张有力,筋弛缓则乏力松弛。二者交替进行,便产生肢体运动。王冰注云:“夫人之运动者,皆筋力之所为也,肝主筋......故曰肝者罢极之本。”
【92】魂:五神之一,藏于肝血之中,主要包括谋虑、梦幻以及志怒、惊恐之类的情感活动。
【93】其味酸,其色苍:新校正云:“详此六字当去。......今惟肝脾二脏载其味其色,据《阴阳应象大论》已著色味详矣,此不当出之。今更不添心肺肾三脏之色味,只去肝脾二脏之色味可矣。”
【94】阳中之少阳:新校正:“按全无起本并《甲乙经》、《太素》作阴中之少阳,当作阴中之少阳。”又《灵枢·阴阳系日月》云:“肝为阴中之少阳。”当从之。
【95】其味甘,其色黄:六字当删,理见前校注【93】。
【96】此至明之类,通于土气:《灵枢·阴阳系日月》:“脾为阴中之至阴”。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腑,皆有传化水谷功能,总统于脾,故称“至阴之类”。
【97】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为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故云“十一脏取决于胆”。另《黄帝内经研究大成·藏象研究》认为“十一”当校作“土”字,传写之误。“土脏”即指脾脏及胃肠三焦膀胱等传化五腑。决,通也,泄也。胆气疏泻,通降于土脏,土脏则能运化调畅。故言“凡土脏取决于胆也”。
【整段翻译】
黄帝说:脏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于面部,其充养的组织在血脉为阳中的太阳,与夏气相通。
肺是气的根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其充养的组织在皮肤,是阳中的太阴,与秋气相通。
肾主蛰伏,是封藏经气的根本,为精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头发,其充养的组织在骨为阴中之少阴,与冬气相通。
肝,是罢极之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充养的组织在筋,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为阳中之少阳,与春气相通。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仓鹰之本,为营气所居之处,因其功能象是盛贮食物的器皿,故称为器,它们能吸收水谷精微,化生为糟粕,管理饮食五味的转化、吸收和排泄,其荣华在口唇四旁的白肉,其充养的组织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黄,属于至阴之类,与十气相通。
以上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气的升发。
【他山之石】
下面这段出自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金亮 侯红霞。
此语出《内经》,强调指出了胆在脏腑活动中的重要性,其意有三。
第一,主少阳春升之气
胆为阳木,其象应春,春天,阳气渐升,由寒转暖,万物萌发生机,除旧更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即指此而言。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日“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生则万物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也曰“腿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足少阳胆为半表半里之经,能通达人体全身的阴阳之气,所以说在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中,具有主生发,通阴阳的特殊作用。
第二,主决断
《素问.灵兰秘典论》日:"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所谓“中正”乃不偏倚,准确无疑,且有决定判断之意。指出了胆性正直刚毅之特征,人体五脏六腑皆从胆而决断。也正如张景岳指出:“胆附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互济,勇敢乃成。"
第三,藏精汁以助消化
胆藏精汁,清而不浊,《内经》称之为“中精之府”,胆汁靠“肝气有余”而化生,且有助脾胃,促进饮食消化作用,胆汁是脾背保持消化功能正常的重要物质。且肝胆经络表里相连,故胆汁的生成与排泄有赖于肝的正常疏泄功能,故肝胆脾胃共同协调完成人的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可见气机升降,新陈代谢,其中胆的作用不可低估,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指出了人体十一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决定于胆的功能正常,少阳属胆是三焦阳气升降出入的枢纽,胆气不升则阳气无从司令,难以进行适宜调节,五脏六腑便不能与四时保持协调平衡,人体的生命节律受到干扰,抗病能力下降。
其实,说了上述这些,我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胆的作用,胆被称为“中正之官”,什么叫中正,中,就是中间之意;正,就是正好之童,中正加在一起,就和中医的思想完全吻合就是中医,就是阴阳平和之医,不偏不倚之医。这就能很好理解“十一脏取决于胆了”。
【原文】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注释】
【98】人迎:切脉的部位,在颈部两侧(颈动脉),属足阳明胃经。
【99】盛:大的意思。指跳动的力度强。
【100】已:同“以”。
【101】格阳:指阳盛极而与阴格拒不相交通。病因病理学术语,指阳气格拒。阴盛已极,而不能与阴气交通,故气血盈溢于三阳经,与三阴相格拒,表现为人迎脉大于寸口脉四倍。
【102】寸口:就是咱们平常中医诊脉的手腕处。
【103】关阴:指阴盛极而不与阳相交通。病因病理学术语,指阴气格拒。阴盛已极,而不能与阳气交通,表现为寸口脉大于人迎脉四倍。《素问·六节藏象论》:“寸口......四盛已上为关阴。
【104】关格:阴阳俱盛极而生化将息之候。以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小便不通称为关,呕吐不止称为格。
【105】赢(ying):有余。另解:此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当动词,即博取、获得之意。
【106】不能极:指无法最大限度。意指胃气衰败,有胃气生,无胃气则死。
【整段翻译】
人迎脉大于平时一倍,病在少阳;大两倍,病在太阳;大三倍,病在阳明;大四倍以上,为阳气太过,阴无以通,是为格阳。
寸口脉大于平时一倍,病在厥阴;大两倍,病在少阴;大三倍,病在太阴;大四倍以上为阴气太过,阳无以交,是为关阴。
若人迎脉与寸口脉俱大与常时四倍以上,为阴阳气俱盛,不得相荣,是为关格。关格之脉盈盛太过,标志着阴阳极亢,已不能最大限度获取天地之精气,人就会很快死去。
五脏生成篇第十(一)
【原文】
心之合【1】脉也,其荣【2】色也,其主【3】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原文通解】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1】合:配合的意思。
【2】荣:荣华表现的意思。
【3】主:受制约的意思。按照五行相克,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水制约火,故肾为心之主。
心脏与血脉相配合,其容华表现在面色,肾脏能制约心脏。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肺脏与皮肤相配合,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心脏能制约肺脏。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肝脏与筋相配合,其荣华表现在爪甲,肺脏能够制约肝脏。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脾脏与肌肉相配合,其荣华表现在口唇,肝脏能制约脾脏。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肾脏与骨骼相配合,其荣华表现在头发,脾脏能制约肾脏。
【译文】
心脏与血脉相配合,其容华表现在面色,肾脏能制约心脏。肺脏与皮肤相配合,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心脏能制约肺脏。肝脏与筋相配合,其荣华表现在爪甲,肺脏能够制约肝脏。脾脏与肌肉相配合,其荣华表现在口唇,肝脏能制约脾脏。肾脏与骨骼相配合,其荣华表现在头发,脾脏能制约肾脏。
【原文】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zhī)月刍而唇揭【4】;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原文通解】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因此,过多进食咸味,就会导致血脉凝滞,面色发生变化;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过多进食苦味,就会导致皮肤干燥,毫毛脱落;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过多进食辛味,就会导致筋脉拘急,爪甲干枯;
●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
【4】肉胝(zhi)月刍(zhou)而唇揭:胝(同之),皮厚的意思;月刍(同皱),皱缩的意思;揭掀起的意思。肉胝月刍而唇揭,即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裂,表皮掀起。
过多进食酸味,就会导致肌肉僵硬皱缩,口唇干裂起皮;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过多进食甘味,就会导致骨酷疼痛,头发脱落。这些损伤都是因为偏好五味而造成的。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所以,心喜好苦味,肺喜好辛味,肝喜好酸味,脾喜好甘味,肾喜好威味,这是五味与五脏之气的相合关系。
【译文】
因此,过多进食咸味,就会导致血脉凝滞,面色发生变化;过多进食苦味,就会导致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过多进食辛味,就会导致筋脉拘急,爪甲干枯;过多进食酸味,就会导致肌肉僵硬皱缩,口唇干裂起皮;过多进食甘味,就会导致骨酷疼痛,头发脱落。这些损伤都是因为偏好五味而造成的。所以,心喜好苦味,肺喜好辛味,肝喜好酸味,脾喜好甘味,肾喜好咸味,这是五味与五脏之气的相合关系。
五脏生成篇第十(二)
【原文】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5】者死,黄如枳实【6】者死,黑如炲【7】者死,赤如衃【8】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9】裹朱【10】。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11】。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原文通解】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5】者死,黄如枳实【6】者死,黑如炲(tái)【7】者死,赤如衃(pēi)【8】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5】兹:指死草色,即青中带有枯黑之色。
【6】枳实:指色黄黑不泽。
【7】炲(tai):煤烟的灰。
【8】衃(pei):凝聚的血。
五脏之气会在面色上表现出来,如果面色是死草般的青色,干枯无光泽,为死症;面色如同和枳实般的黄色,为死症;面色就像是烟灰般的黑色,是死症;面色为凝血般的红色,是死症;面色就像是枯骨一样惨白,是死症,这是根据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来诊断死症的情况。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如果面色就像是翠乌羽毛样的青色,生;面色如同鸡冠般的红色,生;面色如同蟹腹般的黄色,生;面色就像猪的油脂一样白色,生;面色就像是乌鸦的羽毛一样黑,生。这是从五种面色来判断生的情况。
●生于心,如以缟(ɡǎo)【9】裹朱【10】。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ɡàn)【11】。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9】缟(gǎo):生绢,色白质薄而光润。
【10】朱:朱砂。
【11】绀(gàn):青中浮现着赤色的丝织品。
进一步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心脏生机勃勃,面色就像是用白绢裹看朱砂一样;肺有生机,面色就像白绢裹看红色的东西一样;肝有生机,面色就像是用白绢裹看红青色的东西一样;脾有生机,面色就像是用白绢裹看栝楼的果实一样;肾有生机,面色就像是用白绢裹看紫色的东西一样,这些都是因为五脏气血充盈,荣华于外的表现。
【译文】
五脏之气会在面色上表现出来,如果面色是死草般的青色,干枯无光泽,为死症;面色如同和枳实般的黄色,为死症;面色就像是烟灰般的黑色,是死症;面色为凝血般的红色,是死症;面色就像是枯骨一样惨白,是死症,这是根据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来诊断死症的情况。如果面色就像是翠乌羽毛样的青色,生;面色如同鸡冠般的红色,生;面色如同蟹腹般的黄色,生;面色就像猪的油脂一样白色,生;面色就像是乌鸦的羽毛一样黑,生。这是从五种面色来判断生的情况。进一步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心脏生机勃勃,面色就像是用白绢裹看朱砂一样;肺有生机,面色就像白绢裹看红色的东西一样;肝有生机,面色就像是用白绢裹看红青色的东西一样;脾有生机,面色就像是用白绢裹看栝楼的果实一样;肾有生机,面色就像是用白绢裹看紫色的东西一样,这些都是因为五脏气血充盈,荣华于外的表现。
【原文】
色味当【12】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原文通解】
【12】当:合,与......相和。
【译文】
五色、五味和五脏的相合关系是这样的:白色和辛味与肺相合,红色和苦味与心相合,青色和酸味与肝相合,黄色和甘味与脾相合,黑色和咸味与肾相合。因为五脏在外与五体相合,所以白色又与皮肤相合,红色与血脉相合,青色与筋相合,黄色与肉相合,黑色与骨相合。
【原文】
诸脉者皆属【13】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14】,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谿(xī)【15】之朝夕【16】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涩),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17】,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谿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原文通解】
●诸脉者皆属【13】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14】,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谿【15】之朝夕【16】也。
【13】属:联属,统属。
【14】节:骨节。
【15】八谿(xi):就是肘、腕、踝、膝关节共计八处,故称为八谿。
【16】朝夕:同“潮汐”。
人体的经脉都关联归于目,精髓都属于脑,筋都属于骨骼的关节,血都都属于心,气都属干肺,气血日夜在人体四肢八溪的部位往来运行。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因此,当人卧床休息的时候,血就会流动到肝脏,肝得到血而滋养眼睛,使眼睛能看见东西;脚得到血的滋养,能行走;手掌得到血的滋养,能握住东西;手指得到血的滋养,能拿取物体。
●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17】,血行而不得反其空【18】,故为痹厥也。
【17】此三者:指上文的“痹”“泣”“厥”三病。
【18】空:同孔。指人体关节、孔窍。
假如刚睡醒起来就外出感受风邪,血液的运行就会滞涩,凝滞在肌肤上,会引发痹症;凝滞在经脉,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凝滞在脚部,会引发厥冷。造成这三种疾病的原因是气血运行不场,不能正常地返回到组织间障的孔穴里。
●人有大谷【19】十二分,小谿【20】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21】而去之。
【19】大谷:肉之大会为谷,指分肉间大的空隙。
【20】小谿:肉之小会为谿,指分肉间小的空隙。
【21】缘:因循的意思。
人体全身共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其中不包括十二脏腑各自的腧穴数。这些大谷和小溪都是卫气的停留之处,也是邪气容易进来的地方,治疗疾病时。可以针刺这些部位,驱逐病邪。
【译文】
人体的经脉都关联归于目,精髓都属于脑,筋都属于骨骼的关节,血都都属于心,气都属干肺,气血日夜在人体四肢八溪的部位往来运行。因此,当人卧床休息的时候,血就会流动到肝脏,肝得到血而滋养眼睛,使眼睛能看见东西;脚得到血的滋养,能行走;手掌得到血的滋养,能握住东西;手指得到血的滋养,能拿取物体。假如刚睡醒起来就外出感受风邪,血液的运行就会滞涩,凝滞在肌肤上,会引发痹症;凝滞在经脉,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凝滞在脚部,会引发厥冷。造成这三种疾病的原因是气血运行不场,不能正常地返回到组织间障的孔穴里。人体全身共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其中不包括十二脏腑各自的腧穴数。这些大谷和小溪都是卫气的停留之处,也是邪气容易进来的地方,治疗疾病时。可以针刺这些部位,驱逐病邪。
五脏生成篇第十(三)
【原文】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月真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原文通解】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
【22】始:义为“始终”“自始至终”。下文“知其始”的“始”,指疾病的起始。
【23】五决:是指根据五脏的脉息来判断疾病。
【24】母:指应时脉象中的胃气。
诊断疾病的根本,要以五决为纲领。要想知道疾病是怎么发生的,必须先找到病根。
●所谓五决者,五脉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25】五脉:五脏的应时脉象。
【26】巅疾:巅,山顶,此喻人的头部。巅疾,指头部病证。
【27】下虚上实:明·李中梓:“下虚,少阴肾虚也;上实,巨阳膀胱实也。肾虚不能摄巨阳之气。故虚邪上行而为头痛。”
【28】过在足少阴、巨阳:过,疾病。巨阳,太阳,指太阳经脉,包括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这里指足太阳膀胱经。
所谓五决,就是五脏的经脉,据此诊断疾病,就能判断出疾病的位置。因此,对于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病,属于下虚上实,病邪在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如果病情恶化,可能转移到肾脏。
●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29】徇蒙招尤:徇,作胸,古时胸通眩。蒙,通朦,即视物昏花不清。招,摇晃的意思。尤,摇的意思。徇蒙招尤,即头晕昏花,振摇不定的感觉。
【30】冥:昏暗。
头晕眼花,身体摇摆,耳壹,属于下实上虚,病邪在足少阳经和足厥阴经,如果病情恶化,可能转移到肝脏。
●腹满?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31】?(chen)胀:胀满,腹膈胀满。
【32】支鬲胠(qū)胁:支,撑。鬲,通“膈”腋下胁上的部位。支鬲胠胁,谓胸膈胁肋就像有物支撑着一样。
【33】下厥上冒:下,指足阳明。上,指足太阴。胃以下行为顺,现在病在足阳明,所以应下行者变而为厥逆;脾宜升清,现在病在足太阴,清气不升,而变为浊气上冒。
腹部胀满,使得胸膈阻塞,胁肋疼痛,下肢厥冷,上体眩是,属于下气上逆,病邪在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
●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34】厥:指气逆。
咳嗽喘急,胸中气机逆乱,病邪在手阳明经和手太阴经。
●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内心烦闷,头痛,胸膈不适,病邪在手太阳经和手少阴经。
【译文】
诊断疾病的根本,要以五决为纲领。要想知道疾病是怎么发生的,必须先找到病根。所谓五决,就是五脏的经脉,据此诊断疾病,就能判断出疾病的位置。因此,对于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病,属于下虚上实,病邪在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如果病情恶化,可能转移到肾脏。头晕眼花,身体摇摆,耳壹,属于下实上虚,病邪在足少阳经和足厥阴经,如果病情恶化,可能转移到脏。腹部胀满,使得胸膈阻塞,胁肋疼痛,下肢厥冷,上体眩是,属于下气上逆,病邪在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咳嗽喘急,胸中气机逆乱,病邪在手阳明经和手太阴经。内心烦闷,头痛,胸膈不适,病邪在手太阳经和手少阴经。
【原文】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原文通解】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
脉象的小、大、滑、涩、浮、沉等,医生可以通过手指来鉴别;五脏功能显露在外,可以通过相关事物的比象来推求;
●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35】相音:明,张介宾:“相是形相(形貌),如阴阳二十五人形;音是五音,如肝音角、心音徵、脾音宫、肺音商、肾音羽。”
五脏各自相应和的声音,可以用心来辨识;五色的细微变化,可以用眼睛来观察。如果能把望色、切脉结合起来,那么这样的诊断就比较全面了。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
【36】喘:此处形容脉象搏动急数。
面部呈现红色,脉象急促而坚实,可以诊断为邪气郁积在中脘,通常会妨碍进食,此病名为心痹。这种病是外邪侵袭所致的,因思虑过度致使心气衰弱,邪气趁机侵入。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37】痹:此处指闭塞而气不通达的意思。
【38】使内:指行房事。
面部呈现白色,脉象急促而浮大,上虚下实,常常出现惊恐的症状,病邪郁积在胸中,迫使肺气喘吁吁,导致肺很衰弱,这种病叫做肺痹。此病的产生是由于受到寒热邪气的侵袭,再加上饮酒过度,致使邪气趁机侵入体内。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
【39】长而左右弹:明·张介宾:“言两手俱长而弦强也。弹,搏击之义。”
面部呈现青色,脉象长并且左右都具有弹性,可以诊断为病邪郁积在心的下方到肢胠这个部位,这种病叫做肝痹。此病的形成通常是因为受到寒湿病邪的侵袭所导致,与疝的发病机理是一样的,症状是腰痛、脚凉、头痛等。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40】厥气:逆气,厥逆之气。
【41】厥疝:明·张介宾:“脾虚则木乘其弱,水无所畏,而肝肾之气上逆,是为厥气;且脾、肝、肾三经皆结于阴器,故名曰厥疝。”
面部呈现黄色,脉象大而虚,可以诊断病邪郁积在腹中,有逆气产生,此病叫做厥疝。男女都会得此病,这种病是由于四肢过度运动,出汗后感受风邪所致。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42】阴:此处指前阴。
【43】清水:凉水。
面部呈现黑色,脉象上坚实而大,可以诊断为病邪郁积在小腹和前阴处,此病叫做肾痹。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是用冷水洗澡后睡觉受凉。
【译文】
脉象的小、大、滑、涩、浮、沉等,医生可以通过手指来鉴别;五脏功能显露在外,可以通过相关事物的比象来推求;五脏各自相应和的声音,可以用心来辨识;五色的细微变化,可以用眼睛来观察。如果能把望色、切脉结合起来,那么这样的诊断就比较全面了。面部呈现红色,脉象急促而坚实,可以诊断为邪气郁积在中脘,通常会妨碍进食,此病名为心痹。这种病是外邪侵袭所致的,因思虑过度致使心气衰弱,邪气趁机侵入。
面部呈现白色,脉象急促而浮大,上虚下实,常常出现惊恐的症状,病邪郁积在胸中,迫使肺气喘吁吁,导致肺很衰弱,这种病叫做肺痹。此病的产生是由于受到寒热邪气的侵袭,再加上饮酒过度,致使邪气趁机侵入体内。面部呈现青色,脉象长并且左右都具有弹性,可以诊断为病邪郁积在心的下方到肢胠这个部位,这种病叫做肝痹。此病的形成通常是因为受到寒湿病邪的侵袭所导致,与疝的发病机理是一样的,症状是腰痛、脚凉、头痛等。面部呈现黄色,脉象大而虚,可以诊断病邪郁积在腹中,有逆气产生,此病叫做厥疝。男女都会得此病,这种病是由于四肢过度运动,出汗后感受风邪所致。面部呈现黑色,脉象上坚实而大,可以诊断为病邪郁积在小腹和前阴处,此病叫做肾痹。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是用冷水洗澡后睡觉受凉。
【原文】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原文通解】
【44】奇脉:指脉色异常。
【译文】
大凡诊察病人的面部,发现他们的面部呈现面黄目青,面黄目红,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的,都说明病情不是很严重,因为面有黄色,证明胃气还有。如果病人的面部呈现面青目红,面红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红目青的现象,那就说明他们的病情都非常严重,因为他们的胃气已经衰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