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个人,二战的时候在大学念书,那时候大学生是比较金贵的,不必去当兵。等念完了被征兵,装到船上往欧洲送。。。
不过比较幸运,没等到岸,战争结束了。。
美国二战结束以后马上迎来经济萧条,因为一下子军工都关张了。念了大学也没有用,到一家小店去卖东西。一个人也没亲戚,借住在老板的阁楼上。
过了些天,自己认为干得不错,去跟老板商量涨工资。老板说,这个么。。。可以。。
结果到了下个月,发现房租也涨了,啥也没变。。
这是他的人生真正的第一课,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开生意。
于是决心自己创业。因为是退伍兵,有政府帮助的贷款,开了家小店。这个地方靠海,主要服务渔民。卖些靴子啊雨衣什么的,还有厚袜子。到了秋天,渔民手里有了钱,生意很红火。。。
可是一过年,渔民不打鱼了坐在家里,店里就没人来了。也不能坐以待毙啊,就拉了些货开了辆破车到乡下去逛。逛也没用,人家没钱。不过,冬天大老远来了,人家还是招待喝杯咖啡吃个COOKIE,于是这冬天喝了不少咖啡吃了不少COOKIE。
等春天又可以打鱼了,渔民有了钱,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大冬天上门来的小伙子。。。
这是第二课,维持跟客户的关系。
生意做大了,又想开第二家店,经过考察找到个没什么商业的小镇,但是比较远,现在可能高速开一小时就行了,那时候要长很多。每天在第一家做完事,开到第二家忙到半夜,在当地一个给人画广告牌子的人那里如法炮制租个阁楼睡几个小时再回去早上又开张了。。
过了些天,他整合得上轨道了,于是对房东说:你也别画什么牌子了,你给我做经理吧,我三个星期把你训练出来(念大学还是有些好处的。。。)。。。这个房东变雇员给他管了二十八年的店。。
这是第三课,要做大需要会用人。
第二家店地点不靠海边了,顾主不是渔民而是农民,当然卖的东西也得不一样了,从进货到销售的方法都得有所改变。他从这里开始,以后一家一家地开下去,都是不一样的,大小不一,顾客群体不一,买的东西也不大相同。
这是第四课,要根据不同的顾客提供不同的服务。
后来随着高速公路的普及,城里的零售很多被郊外的商场取代了,店面空了。他乘虚而入,在城里开店,提供服务的同时提供就业。他认为一个好的生意人,一个好的生意,应该是社区的一部分。他的雇员都是当地的人,每天进来出去的人都认识,雇员对他很忠诚,平均在他这里干了10年了,这在雇员流动性大的零售业也是不得了的数字。
这是第五课,扎根社区。
做生意不是做雷锋,要挣钱才行。从进货到销售都要动脑筋。他的店有很多独特的虽然不便宜但是质量高的产品,顾客一开始觉得贵,但是用过之后就死心塌地地用下去了,比如他的羊毛袜子。。。他的店里有个招牌,买进的价钱要对,卖出的价钱也要对,不要贪心去多挣一块钱。店里没什么花头虚脑的虚假降价,你到店里放心买就是实打实的这个价钱。
这是第六课,童叟无欺。
这家生意到现在已经有75年历史了,已经传到第三代了,儿子孙子们念了书到外面花花世界转了一圈又回来从基层店里开始学生意。
这是第七课,后继有人。
整个一个做生意教科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