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授柏克萊演講:美國晶片競爭對手絕非中國
記者張曼琳/柏克萊報導
楊偉聰為亞洲首位,同時獲得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傑出獎以及英國皇家地理學會默奇森獎的學者。(記者張曼琳/攝影)
新加坡國立大學地理系特聘教授楊偉聰(Henry Wai-Chung Yeung),日昨在柏克萊加大的講座中以「晶片大戰?疫情流行後美國和東亞全球生產網絡和地緣政治」為題,發表演講。
楊偉聰表示,從2010年至2020年的全球晶片流通市場的數據中可以看出,美國在晶片市場的競爭中仍然具領先優勢。近期政府對於美中兩國間的晶片競爭的渲染,主要是因為政治和國家安全因素。「如果真的要說美國在晶片領域的競爭對手是誰,我會認為是台積電,或者是韓國三星,但絕非是中國。」
他指出,中國不一定真的需要擁有前沿技術,「事實上,在施加的限制下,中國可能永遠不會接近技術前沿。」但他表示,有很多晶片不需要最先進的工藝,「所以未來你可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即所有的兒童玩具使用晶片都將被中國製造商控制。這可能是未來的另一個問題。」
楊偉聰的演講,主要集中於對中美貿易戰和疫情流行期間全球半導體生產網絡的高度競爭和政治化現象的觀察。他指出,晶片產業因為對技術要求很高,「也正因其高度複雜的技術與生產網絡生態系統,以及最近的地緣政治需要,在這個資本密集型製造業中,治理和權力動態的表現,與許多其他行業顯著不同。」
楊偉聰說,「雖然其中一些關鍵晶片產業動態,在2020年代之前就已開始發揮作用,但該產業的強度和重要性在2020年代初期才開始變得更加明顯。」
他認為,晶片產業的變化,自2020年代的宏觀區域發展到疫情大流行後的走勢,包括東亞地區將繼續作為主要中心和終端市場,區域能力發展,供應生態系統和市場准入,都趨於親生態系統(pro-ecosystem)。技術領先者形成的戰略夥伴關係,建立了國家和地區的復原力。
楊偉聰自2005年起任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地理學教授,2018年任地理系特聘教授,作為全球生產網絡和全球經濟領域的領先專家,研究領域涵蓋跨國公司、東亞公司和發展型國家的理論和地理學。
楊偉聰也是亞洲首位同時獲得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傑出獎以及英國皇家地理學會默奇森獎(UK's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Murchison Award )的學者。
去年11 月,楊偉聰被倫敦區域研究協會(Reg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授予彼得霍爾爵士(Sir Peter Hall Award)終身貢獻獎。
楊偉聰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由史丹福大學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互聯世界:東亞的全球電子和生產網絡(Interconnected Worlds: Global Electronics and Production Networks in East Asia)」、康乃爾大學出版的「戰略耦合:新全球經濟下的東亞產業轉型(Strategic Coupling: East Asia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Global Economy)」等。
在講座中,楊偉聰給出2010年至2020年的全球晶片流通市場的數據顯示,美國在晶片市場的競爭中仍然具領先優勢。(記者張曼琳/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