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崛起 德国专家中国没覆盖全民族的宗教

我国为何能崛起?德国专家:中国没覆盖全民族的宗教,何出此言?

口说名人堂   ·重庆

纵观近两年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无论是新冠疫情、俄乌战争亦或是经济衰退,全球各国都受到冲击和影响。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片哀嚎声中,我国却有条不紊,甚至还能坚定朝早已规划好的“崛起之路”稳步前进。

对此,德国专家一句话道破真相,让人不得不服!

西方国家的政教合一

事实上,用“崛起”一词来形容中国迅速发展的现状,也不过是那些对中国国情认知有失偏颇的西方媒体的说法。

比起“崛起”,作为被中国五千年文明熏陶长大的华夏子孙,中国人更愿意用“复兴”一词来描绘前方的这条道路。

“二战之后,之所以只有中国能在世界那么多大国中做到强势崛起,靠的绝不仅仅是所谓的经济复兴或者科技发展。而是因为这个国家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理念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及中国崛起的原因,一位德国专家如是说道:

“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皆是宗教的一种世俗遗留,而中国没有覆盖全民族的宗教,或者说中国人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巩固靠的是国家宗教而非民族宗教。”

说起宗教的定义,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经在《未发现的自我》一书中曾说过,所谓的宗教,本身就是人类本能情感的一部分,是自然人的一种自然的知识。

尽管后来近代很多政治家、哲学家们认为荣格对宗教的定义描述得不够准确和全面。

但毋庸置疑的是,包括荣格在内的大部分学者都普遍认为,宗教作为人类基于意识情感的一种本能,只要运用得当,是可以为人类提供决断力量和精神均衡的。

而基于宗教以上的特性和作用,自罗马帝国建立以来,西方国家的统治者就已经开始利用宗教塑造欧洲的政治版图,发展用以加强统治者在平民心中权威的法律制度。

甚至出现一套西方国家专有的治国模式,这种模式就叫做政教合一。

按字面意思,就是统治者让诸如法律、制度这些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宗教化,并让被赋予了宗教色彩的教皇来充当这些工具的使用者,从而达到以宗教治国,以宗教谋权的目的。

当然,鉴于宗教的确有均衡人类精神力的作用,在西方国家近千年的政教合一的统治历史中,靠着这种约束手段,西方统治者们尝到了不少甜头,也如愿以偿地让欧洲的政治版图和宗教版图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然而,客观来说,以宗教治国的甜头固然存在,但这种非自然的约束力长久执行下来,却是不利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的。

毕竟,人非生禽,要是一直被教皇所谓的“命运论”所捉弄,心里难免会产生不满的情绪。

等这种不满的情绪膨胀到爆发了,那便酝酿出了一场场文化复兴、社会动荡甚至政治冲突了。

关于宗教和政权的关系已然无法调和的直观例子就是,倘若说在19世纪后半叶,欧洲各国还在纠结如何处理国家与教会之间的关系。

那么步入20世纪以后,诸如法国等国家便已经开始出炉关于教会与国家分离的相关法律,决意让国家政权与宗教“割袍断席”。

综上而言,关于“政教分离”的好处自然是多过坏处的。

例如一个国家政教分离以后,国内那些不必要的政治纠纷也将急速骤减了,社会也将朝着更加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但对于某些享受惯了宗教治国带来的特权的统治者来说,要让他们一下子放弃这些政治特权,与政教合一的治国模式断舍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为了维持这种短暂的繁华,付出相应的代价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譬如在上世纪80年代,波兰爆发的政治危机与经济危机,便是某些西方统治者坚持政教合一最直观的反噬。

不管舍不得与宗教治国的政治理念断舍离的西方统治者,究竟有没有及早清醒过来,历史的巨轮总是滚滚向前的。

而那些与历史大势相悖的政权也将在这片洪流中淘汰。

这是几百年来,西方发展史得出的残酷现实……

凝聚中国人心的是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进入人类文明多元化和全球化的21世纪,与所谓的宗教治国相比,显然奉行宗政分离、文化多元化的治国理念,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更快推进本国现代化发展进程。

而就在西方各国努力重塑国家政治模式、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的行列中时,在东方却有一个国家,即便面对他国的文化入侵手段,面对全球经济、政治环境的不景气,依旧能做到有条不紊地造房盖瓦,修桥建路,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稳步前进着。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说起中国能在二战后做到强势崛起的原因,很多人往往只会归结于政府的相关政策或是科技的发展。

不过,结合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以及中国治国理念与西方国家的不同,或许那位宣称“中国崛起源于中国没有覆盖全民族的宗教”的德国学者,说得并不无道理。

和在千年前就开启“政教合一”,将宗教思想融入治国理念的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人眼中,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宗教治国的信仰。

有的,只是人定胜天,以国为家。

家国情怀,自古以来便融入了炎黄子孙的精神血脉之中。

何以为国?何为中国?

国,是一个群体的归属所在,是比宗教信仰还要神圣、还要值得信仰的存在。

而中国,便是自五千年来,炎黄子孙在华夏大地承载的一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所谓中国,绝不仅仅是一片位于的土地,一个存在于国际社会的政权,更是中华民族灵魂和精神的所在。

家国理念,贯彻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言行和思想中。

因为在精神血脉中拥有这样一份精神的底色,中华文明在这五千多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才能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以及高度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让中国各个民族的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从而凝聚出了一股任谁都无法摧毁的力量。

这股力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

既能让4万万中国人民,摒弃社会地位、党派斗争等,全民抗日14年,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大地;

又能让政府在短短的四十年的时间里,帮助近1亿的国人脱贫致富。

中国从曾经那个民不饱腹的国家蜕变为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

如今,中国各地高楼拔地而起、火车高铁盘踞各地,全国人民的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上也已不再被动了。

正所谓,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

正是因为中国人民背靠着这样一个国力强盛的国家,在面对西方国家挑衅的时候,中国人民才能挺直腰板。

即便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发危机,国人也能在心中也能做到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配合政府部门进行抗疫防疫。

因为,无论面对再大的天灾或是人祸,中国人民都明白,他们身边并非无所依靠。

在他们的背后,永远都有祖国在为其乘风破浪、保驾护航。

民族复兴的背后是高度的文化自信

倘若说,团结集中的统一性铸就了中国各族人民息息相关、守望相助的命运。

那么这份源远流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更在国人心中种下了高度强大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

在西方的宗教世界,是十分讲究“始终如一”的。

倘若一个教徒归顺了哪个宗教,此生就必须在思想、言行上对该宗教保持完全的忠诚,绝不可轻易改变信仰。

尽管如今随着人类文明的健全,关于“异教徒”的理念和惩治手段已经得到了很大地改善。

但总的来说,一个教徒要想脱教或是转教还是没有那么简单的。

而不同于西方宗教世界的严苛,在中国从来就没有所谓的“上帝”。

有的只是“人定胜天”,即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包容思想。

中国人在思想、信仰方面的包容,也是源于中国人高度的文化自信。

正所谓文化强则民族强。

一个没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国家,是谈不上什么绵延发展、浴火重生的。

而中国作为世界的文化大国,因为融入国人血脉的这份高度的文化自信,纵然在崛起道路遇到再多的挫折,只要国人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大国崛起必然不会只是个镜花水月的梦。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方宗教起源观中的五种论说》

光明网《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