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保姆的秘密

漫漫人生路,弹指一挥间,蓦然回首时,却已入黄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章姥姥是我们家请的保姆,她跟随着我们家三次迁徙,先后在东北的两座城市和北京一起生活了十八九年。

十八岁时章姥姥嫁到了章家,她的丈夫章先生与她同岁,是家里几代单传的独子。章先生一辈子无所事事,病歪歪的在二十六岁就故去了。

章先生在去世前给章姥姥留下了两条遗言:第一不准许改嫁;第二是要攒钱买房子。自那以后章姥姥就如同接到圣旨一般地恪守着先夫的遗言,她没有改嫁,把一双儿女托付给了婆婆,开始了漫长的保姆生涯。

在实行供给制的年代章姥姥来到我们家,当时政府每月给她的工钱折合成人民币是三十五元钱。她住在家里,但不和我们一起吃饭自己另行开伙。改成了工薪制以后,章姥姥仍然选择包住不包吃,母亲每月付给她三十五元钱。

在我的记忆里,章姥姥是典型的劳动人民形象。她的面色红润,额头满是皱纹,脸上总是带着谦卑的微笑。章姥姥比较瘦,中等身材,头发黝黑发亮,传统的发髻插着一枚银色的头钗。粗大的手曝出青筋,总是闲不住地干活儿。

章姥姥没有缠过足,一双大脚走南闯北,靠着给人家帮佣养家糊口。关于自己的大脚,章姥姥的解释是家里穷,大人们都忙着干活儿,顾不上给她缠足。生长在穷人家里,章姥姥却有文化,可以自己给家里写信,也从未麻烦过别人去邮局办事。不过章姥姥不大信任储蓄所,觉得还是把钱放在身边更稳妥。她把钱存在一个深棕色的坛子里,坛子藏在她的床下,用一些纸箱子挡起来。

几十年的保姆生涯,使得章姥姥就像是受过专业训练似的,始终保持着小心谨慎的处事方法。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她都绝不会随便说话,更不可能做出一丁点儿招人不待见的事。由于善于察言观色,尤其是能够准确地揣测出女主人的心思,章姥姥总是与雇主家人相处的十分融洽。

与同龄的老人一样,章姥姥习惯穿她亲手缝制的衣服,我们最常见到的是阴丹士林蓝布的大襟上衣和黑色的裤子。闲暇时,章姥姥还纳鞋底给自己做鞋。她用白面打的浆糊将碎布粘在木板上,做成鞋底的材料。再花点儿钱,从商店买几尺黑色灯芯绒布料做鞋面。

章姥姥非常节俭,她的副食永远都是蒸熟的咸菜疙瘩,最多洒上几滴香油。几十年过去了,章姥姥始终念念不忘当年生小孩的时候,她母亲给了她一罐子猪油。因为不舍得吃,最后里面长满了绿毛只得扔掉了。

看上去貌似慢性子的章姥姥,干起活儿来却是十分麻利。她每天打扫卫生,买菜做饭,洗衣服,不紧不慢地把家里的活儿一件件做完之后,再安静地坐下来干点儿她自己的私活儿。

母亲评价章姥姥是粗中有细,她的脑子灵活,总能积极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例如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北京市民,每人每月凭米票只能买到六斤库存的积米。为了满足喜欢吃米饭的家人,尤其是父亲的味蕾,章姥姥主动找到几家不喜欢积米的邻居,用面票和粮票与他们对换米票。

在我们姊兄妹三人中,章姥姥最疼爱哥哥。章姥姥她把姐姐带到一岁多,然后·姐姐去姥姥家待了一段时间。我出生的时候,母亲担心章姥姥一个人忙不过来,又请了一位姓陈的保姆帮忙。陈阿姨每天早上在父母上班前过来,晚上父母下班后她就回自己家了。只有哥哥是从出生开始,一直都没有离开过章姥姥的照顾。

其实章姥姥对姐姐和我也很好,只是不像她对哥哥那么亲近。为了表示对哥哥偏爱,章姥姥经常往他的饭碗里加点儿香油。久而久之哥哥吃伤了,以致后来一闻到香油他就反胃。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哥哥在黑龙江建设兵团的时候,章姥姥曾经专程去看望过他。她像家人探亲一样,在兵团小住了几天,帮助哥哥拆洗了被褥。哥哥也曾去章姥姥的儿子家探望过,章姥姥炒了一盘荤菜摆在他面前,其他的人都吃咸菜,连她唯一的孙子也不例外。哥哥始终不敢碰那盘珍贵的菜,也永远都无法忘记这桩往事。

我们家迁居北京的时候,章姥姥已经五十多岁了,她的儿女想让她帮忙照顾孙儿女们。可是章姥姥执意不肯,她说给儿女干活儿是白干,不如趁着身体尚好多赚点儿钱。章姥姥跟着我们家到了北京,又继续做了六七年。

大约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的第二年,突然有一天家里冲进来一帮戴着红袖章的造反派。他们说章姥姥是房产主,在秦皇岛有十三间房子,然后不由分说地就把她抓走了。

事发时只有章姥姥一个人在家,他们走后家门是敞开的。章姥姥的屋子里一片狼藉,被子褥子扔在地上,存钱的坛子也被砸碎了,她的东西全都不见了。据看热闹的邻居们说,带头抄家的人自称是章姥姥的远房侄子。

派出所的人到家里取走了章姥姥的户口本,傍晚片警韩警官特地来到我们家。韩警官为人正直,深受片区老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他曾多次明里暗里地帮助过我们家解脱困境。韩警官说人家拿着当地政府部门造反派开的介绍信,他们拦不住只能照办。他又说章姥姥的北京户口已经被注销,她本人已经被遣返到秦皇岛去了。

多年以后,章姥姥到北京上访要求政府退还十三间房子。在这期间章姥姥住在我们家,讲述了她隐藏在心底的秘密,以及之前发生的故事。

其实章姥姥的娘家和婆家都是满清旗人,祖上也都曾经荣华富贵。可惜到了他们这一代,两家都已经破败了。挨到章先生去世前,章家连房子都卖掉了。旗人没有裹脚的习俗,所以章姥姥保留着一双天足。章姥姥从小跟着她母亲读书识字,她说她的母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国民党撤离大陆前夕,章姥姥正在秦皇岛一户人家帮佣。听说市面上出现了不少低价抛售的房子,她就抓住机会买了十三间平房。章姥姥的原籍在东北,离开秦皇岛时她委托了一个老乡照看出租的房子。

带头闹事的人是这位老乡的儿子,称之为远房侄子。章姥姥的远房侄子在其父亲去世后继续住在章姥姥的房子里,他多次要求章姥姥免去他的房租。遭到拒绝以后就一直耿耿于怀,终于借着文化大革命,找到了机会报复章姥姥。

章姥姥被遣返到秦皇岛时,已是无家可归。幸亏章姥姥在内衣里藏了一点儿钱,她连夜就去东北投奔自己的儿子了。章姥姥果然是粗中有细,头脑灵活。在她被遣返之前不久,父亲单位的造反派曾到我们家查抄过一次。造反派走后章姥姥立即果断地把坛子里全部存钱取了出来,大部分寄给了她的儿子,留了一点儿藏在内衣里。

章姥姥的儿子是个纨绔子弟,从小在其奶奶的宠爱下长大,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儿媳妇是家庭妇女,家里有好几个小孩儿,多年来一直靠章姥姥寄钱维持生活。

章姥姥在拿回自己的房产以后,又活了好几年,最后在她的儿子家寿终正寝。辛苦了大半辈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章姥姥活到了九十多岁。

孟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波城冬日' 的评论 : 谢谢关注和鼓励。
孟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朋友,谢谢关注。
孟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竹风_如火' 的评论 : 谢谢您的关注。
孟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ongrongrong' 的评论 : 谢谢关注和鼓励。
孟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过往的西' 的评论 : 谢谢关注。具体情况不清楚,可能是在大杂院里的十三间屋子,而不是十三套完整的房子。
过往的西 发表评论于
十几套房子要留到现在,虽然是秦皇岛估计也要几千万了吧
rongrongrong 发表评论于
您写得真好
竹风_如火 发表评论于
勤劳智慧。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写得真好。这个姥姥有智慧。
波城冬日 发表评论于
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勤劳有智慧的章姥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