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讀南宋、元、遼、金史的時候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大的敍事上,而且因為漢人的傳統觀點,即使南宋臣服於其它民族的政權,也不願承認歷史事實,一定要以南宋為主綫去矮化其它的民族政權。當然這沒有什麽,最起碼地能滿足漢族的自我感受,因爲寫史書之人都是漢人。以我的閲讀體驗看,金史相比於南宋和其它朝代的歷史書寫法稍有不同,讀起來還是有些難度的。是寫作之人故意如此,還是關東之地的歷史本就不容易整理?不僅是人名、地名有不適感,而且也很少有遺畱的野史及傳説來補足正史,再加上朝代存在期間的短暫,因此想了解金代歷史的人估計不會太多。我對金史有點興趣的原因在於,金代在齊魯地區(山東)的地方軍政係統中有很多是由漢人充任高級職務,而遼和元就很少重用漢人,通常漢人只能充任最低級的雜務之官,這一點在今天大陆介紹元曲的著作中多有説明和表現。還有一點是金朝認為北宋亡了之後,南宋不再是中原的正統了,而它自己才是正統,根據五德終始,五行相生之法,宋乃承“火”德,所以金就自己以“土”德為王朝德運。由此才發現金朝政權與遼、元的最大區別在於它能汲收不同民族的精英人才為己服務,金的衰敗和滅亡更主要的是自己內部的傾軋和兵驕民貧,當中黃河的泛濫亦是肇因之一。關於金代我就説到這裏,因為與關東有聯繫不得不提一下。
滿清在最初自己起的名稱是後金,那時它僅是女眞人的一個部落。這下知道了吧,滿清説白了就是金朝的殘渣余孽就著明朝末期中原的天災人禍,混水摸魚又興風作浪了。後金幾乎全盤繼承了金的基因,不過在它的成長壯大過程中也不斷地加入了新的元素,繼承的最主要的基因當然就是擴張領土掠取更多的人口供其驅使。從清史稿及各種資料中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後金就是在打打殺殺中不斷地擴展、兼幷和結盟。而這個集團新加入的元素就是允許被征服的部落及結盟的民族在保證忠於滿人統治的前提下,可以得到宗教、自治和習俗的自由處置權,同時還可以分享擴張得到的果實,當然這是指滿清在入主中原之前。這樣集團內的分子,面對貌似強大的漢人,不管是哪個民族都會賣力地去爭奪利益,同様的結盟者内部也會齊心協力。但要注意這一點在入關之前是不完全適用於漢人的,旣使某些漢人處於這個集團統治階級内部的上層,但也僅僅是作爲工具被利用。後來這個“後金”逐漸地壯大成爲了稱霸關東的“汗”,有了資本向中原進行更大的擴張了,這才改名換姓叫“大清”。
此時的統治階層不僅僅只是滿人一族,正确地説應該是八旗。這個集團以前是分享掠奪成果,而此時就是共享了。所謂的忠誠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沒有利益談何忠誠?通常人們以八旗與滿族劃等號,這是不完全正确的槪念。八旗中有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這三部分,而滿洲八旗中亦包括了原關東的各個民族和部落民。八旗“每旗析三部,以從龍部落及傍小國臣順者子孫、臣民為滿洲;諸漠北引弓之民景化內徙者,別為蒙古;而以遼人、故明指揮使子孫、他中朝將眾來降及所掠得,別隸為漢軍。”即所有原關東之民除漢人外,不分民族與部落,皆為滿洲八旗,而所有漢人都統劃到漢軍八旗中,蒙古人自成一旗。凡被編置在八旗管轄之下的人們,不管滿洲也好,蒙古也好,漢軍也好,都可自稱或被稱為“旗人”,亦旣我們今天見到的滿族人。但這個組成幷非是一成不變的,當江山穩定之後,滿清以供給、八旗生計及其它原因,曾在中期實行過漢軍出旗的政策,使一部分“從龍入關”的漢軍八旗後代及以不同原因入旗的漢丁出旗為民,重新恢復漢人的身份。從八旗人員組成的歷史這個角度看,今天的滿族人,應該是個混合的家庭亦即民族共同體,這也符合今天中國的其它民族,特别是漢族的組成情況。
在談及關東的歷史時,要明白滿清、沙俄和日本的領土擴張行為在近代關東開發史中起的作用是絶不可忽視的。這與今天所説的民族關係及感情是不相關的,如果僅以民族感情及現代政治的角度來敍説關東歷史不但會走入歧途,而且會被現實政治所利用,最後只能得到扭曲了事實的“歷史眞相”。對待歷史要實事求是地去看,而且要從當時及對後來的影響去整體估量。歷史是閎大而多方面的,不論怎樣都不可能把所有的事件或事件的全部細節寫出來,旣使是能寫出來,怕是那樣的文字也不是供閲讀的,可讀性會非常的低,所以不管你打開哪本歷史書都不會是全面的,這還沒把作者的個人主觀因素包括進去。我不是説由此就可以有意去抹殺那些不想讓人看到的事情,忽略細節不是掩藏、歪曲,更不是改寫,這是兩種完全不同作法。今天的世界仍然可以用此種觀點去看待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