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的《Fauust浮士德》

03-21-24 微信朋友圈

去年曾两次介绍过歌德的作品並对歌德简介如下。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歌德(1749-1832)是德国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被誉为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他是德国魏玛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魏玛也因歌德和习勒在此地创作出许多不朽文学作品而闻名于世。歌德25岁时写了让历代年轻人热衷和感动的中篇小说《少年维持之烦恼》,以一个名为维特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青人爱上一名已经订婚的姑娘而无法自拔的故事,最后悲痛欲绝的维特因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並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小说则实为他本人的亲身人经历。记得刚大学毕业时买到此书连夜读完真是为维特的痴迷与悲情而感动。而歌德晚年完成的长篇诗剧《Fauust浮士德》则是他创作顶峰,是他毕生思想与艺术的心血结晶,歌德将当代生活与古代传说揉合一起,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体,以极高的艺术境界通过浮士德的一生变化来探索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
今天就简介一下他用毕生精力和58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悲剧史诗《浮士德》,此作品分为上下两部。这是一部诗歌形式的深奥的哲学巨著,歌德以浮士德这位德国中世纪的传奇人物为模板深刻的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哲学的领悟。若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轻狂激昂又多愁善感的青年歌德写照,《浮士德》则是傲视一切的老年歌德对其一生的感概与顿悟的内心总结。他似乎以上帝视角来安排和描述了浮士德一生经历来寓意着人类所经历的一切。在诗中,歌德以浮士德代表全人类,他拥有人类能力和动力的所有品质,通过放大他的所有优点和缺点使他的冒险和道德发展以升华于真实生活,使浮士德的一生成为人类生存的一面镜子,使每个人在其中能看到自己的本性而非本人,这就是这部作品的哲学理念。之所以是悲剧,作品中的浮士德在各方面试图超越人类的极限而去寻找人类无法了解和体验的事物,但他终究无法摆脱神的安排和魔鬼的纠。尽管浮士德努力奋斗但他的生活却充满失望和挫折,其一生的经历使他最终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並被天堂接纳获得了救赎。在这一史诗中,阐明了浮士德所有的冒险经历或称为与广魔鬼的签约都是出于人类的一种需要,一种内在与外在般必然,在没有神的启示的帮助下,一种理性秩序作为他生活世界的框架。由于这种种人类欲望对他观念的影响,浮士德的生活(哲学)困境被世人视为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典型和缩影。简言之,浮士德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並取得了世俗的成就,但他因无法发现和感受生命的真正意义而感到幻灭,这种挫败感来源于他那无法摆脱的思维模式,也就使他无法辩别生命和自然中各种不同现象的实质,这让我联想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的说教,这种反思体现诗中,使每位读者各自细品其味而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这也是我为何说将其当成一部哲学著作之于一部文学著作。此部作品只有阅读多遍才能读懂歌德对浮士德的演绎。歌德将浮士德传说扩展到更广泛的道德和哲学领域的历史,並升华成人类的思想史。这里要讨论的太多了,到此收笔。
话回到今天这幅由捷克籍奥地利画家Gabriel Cornelius Ritter von Max (1840-1915)创作的《浮士德与玛格丽特在花园中》描绘了两人在花园约会的場景,护图页则是一章节做一段摘录,此章主要描述了浮士德与玛格丽特和梅菲斯特与玛尔特在花园里散步时四人的颇具哲理的精彩对话。

上下两部的诗剧,第一部主要讲浮士德博士是一个在各学科方面博学和有贡献的学者,但作为一个人,由于他对世界的本质并无认知而无法体会到任何的生活乐趣,並为之深陷苦恼,此时神安排了魔鬼梅菲斯特做为其朋友与助手进入他的生活。两人订约赌注,若梅菲斯特若能将浮士德从此烦恼中解救出,浮士德就在死后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他。以此展开了梅菲斯特将浮士德带入凡世俗界系列故事。魔鬼按神旨意带着浮士德游历五光十色的大干世界,並将一位纯洁美丽的少女玛格丽特介绍给浮士德使其对她产生渴望,浮士德在魔鬼的安排下引诱和占有了她,其后浮士德自责了自己的不完美並毁掉了玛格丽特而内疚和痛苦,玛格丽特为此失去了母亲和兄长,最后她因非法怀孕和谋杀自己的私生子而被监禁被判处死刑,浮士德意识到这一切为自已中邪般的冲动所致,並试图拯救她,但她以道义和信仰接受惩罚以使自己从罪恶感和责任中获得解脱。第二部回时光倒流描述浮士德回到古罗马时代。个人的感情生活不再是重点,而是以浮士德为线引出的是更多的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来讨论完美人类的原型,阐明了古代的伟大是现代人类所不能达到的,而古代的文明与光辉让浮士德明白真正的崇高与圣洁。歌德以浮士德与海伦结婚生子结局象征和再现了德国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最终浮士德以其不完美的人生和不懈追求得到救赎。这部作品对我来说实在难以讲明白,故唠叨了许多。
上几只英国细骨瓷小花。谢谢分享。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