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撒人有哪些劣根性?

盎格鲁-撒克逊 Anglo-Saxon 简称盎撒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8E%E6%A0%BC%E9

通常是指公元五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活在大不列颠岛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文化习俗上相近的一些民族,属于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使用日耳曼方言,被历史学家比德认为是三个强大的西欧民族——源自日德兰半岛盎格鲁人(Angles)和朱特人(Jutes)以及来自下萨克森州撒克逊人(Saxons)的后裔。盎格鲁人有可能来自Angeln,比德描述他们的整个国家都来到了大不列颠岛,留下他们空空的古老大地。地名显示出一些其他的西欧民族曾经来到:弗里斯兰人(Frisians)在弗兰斯汉(Fresham)、弗瑞斯顿(Freston)和弗理斯顿(Friston);弗拉芒人(Flemings)在佛兰普顿(Flemptom)和佛林比(Flimby);士瓦本人(Swabians)在士瓦弗汉(Swaffham);或许法兰克人(Franks)在法兰克顿(Frankton)和法兰克雷(Frankley)。可能在麦西亚国王奥发(755年—759年在位),或是阿尔弗雷德大帝(871年—886年在位)与他的继承者之下,盎格鲁-撒克逊的数个王国陆续建立。在埃塞尔斯坦(924年—937年在位)统治下,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形成英格兰

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s 盎撒人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7%9B%8E%E6%A0%BC%E9%AD%AF-%E6%9

是一批在中世纪早期居住在英国英格兰的文化族群,其起源可追溯到5世纪,是从欧洲大陆移民而来的定居者,属于西日耳曼人的一支。于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时激发出民族主义,遂不断与不列颠岛上的其他民族融合,最终成为现代的英格兰人

盎格鲁-撒克逊人是个统称,通常用来形容公元5世纪罗马不列颠崩溃到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之间,从西北欧入侵并定居在大不列颠岛东部和南部地区的一系列文化非常相近的西日耳曼民族[1]。这些说着北海日耳曼语方言盎格鲁-撒克逊语)的新移民在登陆后最终征服并取代了说海岛凯尔特语布立吞原住民成为不列颠群岛的主体民族。

历史学家比德认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日耳曼人中最强大的三个部族的后裔——来自日德兰半岛东南部(现今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北部)盎格恩半岛盎格鲁人(Angles)、来自北德低地老萨克森地区(现今德国下萨克森威斯特法伦荷尔斯泰因萨克森-安哈尔特西部)的撒克逊人(Saxons)、以及来自弗里西亚莱茵河三角洲附近的朱特人(Jutes)[2]。英国现今的一些地名也显示其他一些日耳曼民族曾经入侵不列颠,比如:弗里西人(Frisii)在弗兰斯汉(Frensham)、弗瑞斯顿(Freston)和弗理斯顿(Friston);弗拉芒人在佛兰普顿(Flempton)和佛林比(Flimby);士瓦本人在士瓦弗汉(Swaffham);或许法兰克人在法兰克顿(Frankton)和法兰克利(Frankley)。

在占领不列颠中南部后,盎格鲁-撒克逊人从6世纪开始建立起一系列王国,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小国被吞并,最终形成了七个王国鼎立的时期,史称七国时代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早期主要体现于麦西亚王国长达三个世纪的霸权,在奥法统治时期几乎统一了亨伯河口以南的所有领土,而且七王国先后皈依了基督教。但9世纪维京人入侵不列颠,征服了北方诸国并建立了丹麦法区,直到878年威塞克斯阿尔弗雷德大帝(871年-886年在位)在爱丁顿战役中打败了维京异教徒大军,维京人的扩张停止。阿尔弗雷德之子长者爱德华继续对维京人用兵,在公元918年姐姐埃塞尔弗莱德死后从外甥女埃尔夫温手中夺取麦西亚的王国统治权,其子埃塞尔斯坦则于公元927年攻灭诺森布里亚王国,彻底统一各个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建立英格兰王国

1002年,埃塞尔雷德二世下令屠杀境内的维京人,结果激怒丹麦兼挪威国王八字胡斯文,使其前后四次对英格兰用兵,最终1013年入主英格兰。1016年埃塞尔雷德之子埃德蒙二世死去,英格兰完全由斯文之子克努特北海帝国统治。1042年克努特之子哈德克努特逝世,因其没有亲生继承人,由同母异父的哥哥——埃塞尔雷德之子忏悔者爱德华继位,爱德华随即结束了丹麦王朝统治并复辟了威塞克斯王朝。1066年爱德华逝世无后,由其内兄哈罗德二世继位,哈罗德的弟弟托斯蒂心存不满,于是怂恿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去争夺英格兰王位。挪威军队在英格兰北部登陆,但在斯坦福桥遇击,哈拉尔和托斯蒂双双阵亡。然而仅仅三天后,诺曼底公爵威廉乘机入侵英格兰南部,哈罗德被迫率领疲惫的部队回援,在两周后被诺曼人击败,哈罗德战死。威廉进入伦敦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开辟诺曼底王朝,盎格鲁-撒克逊人主导的统治也因此结束。

语源[编辑]

盎格鲁-撒克逊一词最初在8世纪被使用,是一个拉丁语词汇,出自阿佛列大帝时代的纸本文件。文件中,他频繁使用“rex Anglorum Saxonum”或“rex Angul-Saxonum”,以区分“不列颠岛上的日耳曼人”和“欧洲的萨克森日耳曼人、盎格利亚日耳曼人”[3][a]凯瑟琳·希尔斯在她的观察中总结了许多现代学者的观点,认为“盎格鲁-撒克逊”这个词汇更多的是人为创造的,用以表达不列颠岛上特殊的政治、宗教和建筑风格,这个词在一开始并没有现在的“人种”含义[4]

古英语词汇ængliscAngelcynn("Angle-kin", gens Anglorum)的意义已被证实与其专指盎格鲁人而排除撒克逊人的原意不同,早期的纪录显示其指五世纪后迁徙至英格兰条顿民族。

八世纪初,毕德在他的《英吉利教会史》中提出:

其他古代文人没有提供相关的区别。尽管与其他王国相比,肯特王国的风俗显著不同。西撒克逊的文人常称自己的国家Angelcyn的一部分,而自己的语言是Englisc,而西撒克逊的王室们则宣称他们是北方伯尼西亚王国(Bernicia)的后裔。从另一方面看,毕德对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区分很有可能完全取自于像艾塞克斯(东撒克逊人)和东盎格利亚(东盎格鲁人)这些地名。至少,毕德所设想的英格兰人(gentis Anglorum and Anglorum populi)证实了盎格鲁-撒克逊一词在公元八世纪时已经出现人们的口中了。

伦巴底史学家保罗执事写的欧洲大陆的文献中似乎首先用到“盎格里-撒克森尼”(Angli Saxones)一词,它比阿佛列大帝时代的拉丁文件早了近一百年。但是,既是如此,没人怀疑这个词是被用来指“欧陆的古萨克森人”而不是指“英格兰的撒克逊人”。

现代含义[编辑]

参见:英语圈更多信息:盎格鲁-撒克逊人 (委婉语)

“Anglo-Saxon”在现今的学术界主要专指西日耳曼语支中移居不列颠群岛的一支,其语言被现今学者通常称为古英语,在中世纪时期受诺曼语影响演化成中古英语。在19世纪"Anglo-Saxon"广泛于语言学使用,现今仍未弃用。

如今“Anglo-Saxon”一词主要形容祖籍来自英格兰母语现代英语欧裔白人群体,为英语国家的主体族群。在美国加拿大的流行用语(例如在“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或"WASP")中)在学业证明上被政治化

法国使用“Anglo-Saxon”代表英语圈,包括英国、美国,有时亦包括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及南非。广义而言,是包括英语、文化、科技、资产、市场及经济。

历史[编辑]

2世纪到5世纪迁徙简图主条目: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历史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历史从五世纪罗马帝国统治结束和盎格鲁-撒克逊众王国的建立到1066年诺曼人征服为止,大体上涵盖整个中世纪初期的英格兰历史。

起源(400-600年)[编辑]

更多信息:不列颠尼亚 (罗马行省)

日耳曼人据信于五世纪从现今德国北部和斯堪地那维亚南部迁徙至不列颠(e.g. Undley bracteate)。[5]根据毕德的《英格兰教会及人民史》一书,迁入的人口传统上分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但是他们的组成并不十分明确,可能包含弗里斯兰人法兰克人The Parker Library拥有包含可能是日耳曼部族迁移至不列颠的最早纪录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在150年希腊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里被纪录为一个联盟。

七大王国时期(600-800年)[编辑]

主要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大约600年主条目:七国时代

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的基督教化从约西元600年开始,并实质上于八世纪中叶完成。整个七世纪到八世纪,较大的王国之间互相争夺权力。根据毕德的纪录,肯特王国的艾特尔伯特于六世纪末掌握统治权,但权力后北移至诺森布理亚。'麦西亚霸权'(Mercian Supremacy)于八世纪统治,但还是没有延续下去。肯特国王艾特尔鲍尔德麦西亚国王奥发两位最强大的国王,达到最高统治地位。这个时期被形容为七国时代,但这名词现今于学术上已不使用。这个词汇建立在南不列颠主要七国-肯特(Kent)、萨西克斯(南撒克逊,Sussex)、韦塞克斯(西撒克逊,Wessex)、艾塞克斯(东撒克逊,Essex)、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和麦西亚(Mercia)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显示其他几个王国也在此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包括:赫威赛麦肯赛特林赛和中盎格利亚。

维京入侵[编辑]

主条目:维京时期丹麦区萨顿胡发现的约625年的著名头盔,可能属于东盎格利亚的雷德沃尔德。在罗马头盔的设计基础上(一个称作“钢箍盔”(spangenhelm)的普遍样式), 其上的装饰类似在老奥普撒拉(Old Uppsala)发现的同时代苏格兰头盔(大英博物馆馆藏)。

九世纪,维京人的侵扰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在阿佛列大帝即位的871年之际,七王国仅有韦塞克斯维持独立状态,阿佛列大帝先于878年在埃丁顿大败丹麦人,886年又攻下了伦敦,迫使入侵者与其签订和约,以彻斯特-伦敦为界,以东为丹麦治区,以西则属英格兰王国。在随后的半世纪内,阿佛列大帝的后继者不断征战,逐步收回失土,直到954年将丹麦治区完全收回。

九世纪的重大发展在于韦塞克斯王国的兴起,在阿佛列统治的末期,他被南方其他王国推举为最高君主。艾塞斯坦是第一位达成直接统治现今英格兰地区的国王。

在十世纪末,斯堪地那维亚人重新对英格兰产生兴趣,丹麦斯韦恩于1013年入侵英格兰,当时的韦塞克斯无准备的爱塞烈德无力抵抗,遂于1016年流亡诺曼第,留下其子刚猛的爱德蒙抵抗。虽然奋力抗战,但当爱德蒙在1016年去世后,卡纽特大帝仍成为了英格兰的统治者,且有不错的治迹。1035年卡纽特大帝去世后,其子Harold、Harthacunt相继成为英格兰的统治者,但他们的统治并不长久。1042年,流亡在诺曼地的忏悔者爱德华重回英格兰,英格兰王位又回到韦塞克斯王室之手。

文化[编辑]

建筑[编辑]

主条目:盎格鲁-撒克逊建筑

早期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建筑一般而言颇为简单,通常使用木材和茅草做为屋顶,以木头制成的三角尖顶为主要特征,地基并不牢固,但是因为英格兰并无地震等自然灾害,所以可以建得很高。盎格鲁-撒克逊人通常不喜欢居住在古罗马城市里,也较少会使用使用公共浴场、辩论场等设施,他们更喜欢在其农耕中心旁建立一个个独立的小城镇,并在每个城镇的中心都建立一个高耸的“市政厅”作为地标。

这一时期在英格兰挖掘的数百个定居点中,只有十个使用了砖石材质,其馀全部为木制。即使是石制,也局限在缺乏森林的环境中,并且使用人数较少。木材在那个时代是一样非常丰富的资源,几乎每个盎格鲁萨克逊家庭都有一名男子作为“樵夫”,甚至女子和儿童也能使用木材进行简单的家具拼装。在古盎格鲁-撒克逊语中,“建筑”一词的本意既是木材。与同样属于西欧中世纪,但是位于法国和德国的加洛林王朝不同,晚期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室的大厅仍喜欢使用北欧日耳曼人风格的大厅装饰,这是一种作做“Yeavering”的风格,并且以此为美,不屑去改变这种风格。尽管英格兰国王可能因为防御敌人的需要,而调集石头资源在其宫殿周边建造一圈高耸的围墙。由此可知,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审美偏好一定是有意识的,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美学进行主动选择,这也许是盎格鲁-撒克逊皇室对原始日耳曼人认同的一种表达。

在当时的英格兰,即使是精英阶层也使用简单的三角形建筑,并且每个家庭都配有一个中央大壁炉,上面连接一个石头做的管道,让烟雾从中飘出;这种设计符合其它洲的人对西方国家建筑的刻板印象。建筑物的大小高低差异都非常巨大,大多数是方形或长方形的,但也发现了一些圆形房屋,最大的房子很少有超过一层和一个房间。这些建筑物通常有下沉的地板,有一个浅坑,上面悬挂著木板地板,这种坑可能是用来储藏食物、酒、或者武器的,在冬天也可转换成地暖设备,用来烧稻草以保温。在城镇中发现了下沉式地板设计的一种变体,“地下室”可能深达 9 英尺,这表明在悬浮地板下方有一个储藏室或工作区。另一种常见的设计是简单的柱子框架,将沉重的柱子直接插入地面,支撑屋顶。柱子之间的空间用荆棘和涂抹物填充,或偶尔用木板填充。地板通常是用泥土填满的,但有时也使用木板。屋顶材料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茅草,但也使用草皮甚至木瓦。

艺术[编辑]

主条目:盎格鲁-撒克逊艺术

语言[编辑]

主条目:古英语

盎格鲁-撒克逊语,又称古英语,是在阿佛列大帝统治之下通行的语言并延续形成英格兰(非丹麦区)的通用语言,直到1066年诺曼征服后,受到诺曼统治阶级的盎格鲁-诺曼语影响,在1150年到1500年之间大致转变为中古英语

盎格鲁-撒克逊语比起中古英语跟早期日耳曼语较为相近。它较不拉丁化,并且保有许多十二到十四世纪之间消失的时态特点(动词和名词变化)。今日最接近古英语的语言是在荷兰和德国北部几百万人使用的弗里西语

在口语“古英语”或拉丁语文化广为传播前,卢恩字母,称作futhorc (又称作futhark)被用来纪录。当文明变得广泛后,一种拉丁纪录的形式和几个futhork派生字母: 'ð、' '?、'和'þ'开始被使用。

以下字母常用来编辑和印刷古英语文字:

  • a æ b c d ð e f g h i l m n o p r s t þ u ?(w) x y

和极少使用的jkqvz

法律[编辑]

主条目:盎格鲁-撒克逊法律

极少的法典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留下至今,其法律文化受罗马法的影响颇大。这个法律文化除了诺曼征服之后的发展,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发展对于了解同时代来说非常重要。

史诗贝奥武夫的第一页

文学[编辑]

主条目:盎格鲁-撒克逊文学

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包含史诗圣徒言行录训诫圣经的翻译、法律文件、编年史、谜语等类型。目前大约有400本该时期留存至今的手抄本,这些手抄本对于研究以及建立盎格鲁-撒克逊语料库来说非常重要。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史诗《贝奥武夫》,其在不列颠有著民族史诗的地位。《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是对早期英格兰历史的重要整理。七世纪的《卡德蒙的赞美诗》(Cædmon's hymn)被认为是现今最古老的英语文字纪录。


 

盎撒人有哪些劣根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3082114

小甲鱼小甲鱼头像我本人,账号被封了,借的别人的手机申请的号,谢谢? 关注20 人赞同了该回答

盎格鲁撒克逊人从海盗起家,打家劫舍、殖民掠夺,通过种族灭绝土著然后鸠占鹊巢的方式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陆地面积,从此建立了世界霸权并过上了全世界最富裕、最悠闲、最有尊严、最荣耀的美好生活。

盎撒人的大英帝国和美帝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残忍、最邪恶、最血腥、最无耻的帝国,能像盎撒人这么无耻的帝国人类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族群。

自盎撒人通过卑鄙手段建立世界霸权以后,先后有4个挑战者:纳粹德国、日本、苏联、中国。前3个都失败了。德国的二战是一战的延续,一战之前的德国就是崛起大国,而且全世界的殖民地都已经瓜分完毕(英国占了大部分),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地,引起英法和德国的尖锐对立。这是一战的根本原因,其余的原因都是盎撒人战胜敌人后给德国人的栽赃。

二战时德国和日本联合起来挑战盎撒人世界霸权,最后是俄国人的苏联和中国人和盎撒人联手打败了德日集团,因此中美英苏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实际上参与世界瓜分的是俄国人和盎撒人,中国人只是名义上的战胜方,中国的外蒙古都被俄国人和盎撒人交易掉了,盎撒人拿中国的外蒙古领土换取俄国人对日作战和战后世界安排上俄国人在欧洲方向的让步。

盎撒人刚刚联合俄国人打败德日集团立即调转矛头对准俄国人,这就是冷战,最后俄国人在美国施加的重压之下支撑不住而内部崩溃,苏联解体。

盎撒人联合俄国人和中国人打败德日之后自己独占了德日并在德日驻军。为了阻止俄国人占领日本,盎撒人在日本扔了俩原子弹向俄国人秀武力,俄国人被震慑并放弃了登陆日本。盎撒人才不管那两个原子弹杀死多少人呢,只要能震慑俄国人,盎撒人就丢原子弹,可以说盎撒人毫无人性,连动物都不如。

这次盎撒人决意阻止中国继续发展,但是除了战争和外部施压,盎撒人已经没有其他方法了。

中国如果在中美竞争中败了,从此就没有中国文明和中国人了,中国必被肢解并被盎撒人驻军,就像日韩的美国驻军一样!和残忍野蛮无耻的盎撒人一比,二战时的日本侵略者简直就是纯洁的天使!这就是盎撒人邪恶到何种地步!

盎撒人邪恶到如此地步还能延续300年霸权,有盎撒人做例子,相信正义的人该有多么可笑?不信就看看盎撒人!

盎撒人邪恶到如此地步,还占了将近3000万平方公里的地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那3000万平方公里地盘上只有3亿多人!

坏事做尽的盎撒人的结局大概率很惨……

发布于 2022-12-29 08:12?IP 属地安徽三才立根? 关注3 人赞同了该回答

金灿荣老师有评价,他说英国、美国把持了这个世界几百年,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很多厉害的发明都是出自这个民族,如果不将道德作为一个评判标准,这个民族的确就是很厉害。

但是我个人感觉,这个民族没有经历那种周期性的发展,还比较暴躁,对于自己拥有的一切似乎非常地执着。

潮起潮落,中华民族经历太多了,这应该算是自然规律吧,所以这个民族必然要经历他的第一次潮落

发布于 2021-04-01 07:19科普一老翁?关心时事的科普一老翁? 关注7 人赞同了该回答

美国作家威廉莱德勒所著《丑陋的美国人》应该属于盎撒人揭露自身劣根性的一本书。

此书之后,日本人高桥敷写了《丑陋的日本人》,中国人柏杨写了《丑陋的中国人》。

相比较而言,《丑陋的美国人》远没有后两本书深刻。

《丑陋的美国人》主要通过例子对比,讲一些自视高贵者的自以为是、浮夸、贪图享乐和自私的性格。

该书以美国当年在东南亚一带与苏联的争霸为背景,例举了一些在东南亚生活的美国“小人物”如何实实在在地帮助当地百姓改变传统习惯,从而提高生产率和生活质量的小故事。

说这些“小人物”通过其踏实的工作,让美国的影响力战胜了苏联的宣传。

与这些“小人物”相对照,书中列举了外交官、军官等一些自视高贵的“大人物”来到东南亚这些国家的所作所为。

这些被派到东南亚的“大人物”,身负与苏联竞争在当地民众中,提升美国影响力的责任。

可他们自以为十分了不起,骄傲得很,一下飞机便颐指气使,要求当地民众为其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给东南亚人留下恶劣影响,反而让东南亚人相信了苏联的宣传。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还排挤、打击居住地当地,真正帮助当地居民的普通美国人。

据介绍,该书出版后,被一些美国学校选作教材,警醒美国人,要克服自己与生俱来的劣根性。

但个人感觉,《丑陋的美国人》虽然也揭露了盎撒人的一些劣根性,深刻程度与《丑陋的日本人》和《丑陋的中国人》不在一个档次上。

该书对盎撒人的劣根性揭露的也远远不够。

高度恐慌? 关注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一贯反对所谓民族性的说法,很多所谓劣根性都是客观环境演化的产物

如果是大伙一般意义上认知的劣根性,最知名的就是高年级学生欺凌低年级,手段包括集体性侵,令人发指。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事连伊顿公学都有,搞不懂为什么那些权贵也能默许自己子女遭受这些事情。

与之类似的还有日本,目前还不清楚这是趋同演化,还是日本工业化时代从英国学来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