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价贵绝全球 人均仅16平方米左右

香港2023年居屋有多大(2020香港居屋下一轮什么时间申请)

今天分享香港2023年居屋有多大和2020香港居屋下一轮什么时间申请的相关知识,如果想了解更新有关香港国际学校信息,可以留下您的电话喔!

本文目录一览:

香港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

1、香港人均住房面积标准香港房屋委员会规定的人均公屋标准是75平方英尺,大概是7平方米,而大多数香港人是无法达到这个标准的,达标比例只在大概12%左右。

2、香港人的平均住宅面积这里的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50平方英尺(6平方米),大约是三个卫生间隔断的大小,或是一个标准停车位的一半。香港一直以财富和繁荣著称不过在浮华的背后,蜗居也是许多居民面对的现实。

3、平米。香港房价始终高居世界之最,核心因素是香港地少人多,数据表白2022年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局限性16平米。

香港居屋是什么意思?

1、是。中国香港骏发花园是一个交通便利的高端小区,该小区是居屋,感兴趣的网友可前往咨询。居屋是中国香港政府以各种方式资助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的房屋,产权归居住者所有。

2、香港居屋一般以平方英尺计算,大约11呎等于一个平方,目前来看,政府提供的廉租屋是比较小的,一般都是400多呎左右,对于一般的商品房,那是有大有小,大部分在500呎左右,至于豪宅那就不说了,几千呎也多的是。

3、香港虽然小,不过楼宇多。有18个区,为了好分辨所以通常政府公屋就xx村xx楼,居屋就好听点叫xx苑xx阁,有钱人住半山的就是xx庭xx宅!这样叫来给人美感,优雅斯文的感觉。

香港普通人住的房子多大?

1、香港人均住房面积标准香港房屋委员会规定的人均公屋标准是75平方英尺,大概是7平方米,而大多数香港人是无法达到这个标准的,达标比例只在大概12%左右。

2、根据相关报告显示,香港家庭住户的人均居所楼面面积中位数是15平方米,因为家庭成员的数量不一样,所以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也不一样。

3、香港人的平均住宅面积这里的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50平方英尺(6平方米),大约是三个卫生间隔断的大小,或是一个标准停车位的一半。香港一直以财富和繁荣著称不过在浮华的背后,蜗居也是许多居民面对的现实。

4、根据香港公屋的分配信息,一般四口之家的人均居住面积为18平方米,因此,四口之家(一对夫妇加两个孩子)可以申请的公屋面积为50平方米左右。

香港居屋一般是多少尺?

1、香港居屋一般以平方英尺计算,大约11呎等于一个平方,目前来看,政府提供的廉租屋是比较小的,一般都是400多呎左右,对于一般的商品房,那是有大有小,大部分在500呎左右,至于豪宅那就不说了,几千呎也多的是。

2、香港房地产所说的一尺(呎)是一平方英尺, 约等于0.0929平方米。例如香港人说这个房子是100尺(呎)的,意思是这个房子是100平方英尺。英尺是英制长度单位,为英国及其殖民地、英联邦的长度单位。

3、香港的房子是以尺来计算面积的,若是大陆一栋100平米的住宅,在香港就是1075尺,可以算作是豪宅了,在香港是非常少见的。另外,香港房价每平米的价格是在6万元左右,非常贵,但是香港房子实用率高,即便是高层也有85%以上。

香港房产类型一览表

香港房子主要分三大类:公屋、居屋、私人楼宇。公屋类似国内的廉租房,但是覆盖面比内地好很多,目前香港约50%的房子是公屋和居屋类,其中约40%是公屋。

屋 苑 特色:新、贵、有花园、有会所(自带游泳池、健身房等等)这类楼龄都比较新,属于园林式小区物业,入户大堂富丽堂皇看上去就高大上,各单元设有24小时保安管理员,进出需要拍卡。

公屋:即香港公共屋邨,是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或香港房屋协会兴建的公共房屋,由政府或志愿团体兴建,出租予低收入居民。

关于香港2023年居屋有多大和2020香港居屋下一轮什么时间申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留学申请的信息,记得留下电话。

香港土地困局:房价贵绝全球 人均仅16平方米左右

2015年11月19日07: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香港房屋又高又密,一栋栋楼房就像一根根竹笋,插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面上。一方面,普通居民住房狭小,人均仅16平方米左右,不少人在劏房、笼屋、迷你户将就凑合;另一方面,香港大量土地未开发利用,被称为“后花园”的郊野公园被“重点保护”。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能不能拿郊野公园中小部分生态价值低的土地出来建房,助低收入居民“上楼”?答案是:难。

  住房小,大都会之窘

  香港楼价高、房租贵。二手房平均每平方米要卖10万港元以上,面山、望海等景观较好的户型更直冲每平方米20万港元。在跑马地,中原地产经纪张俊文向记者推介香港仔附近的小户型新盘,实用面积25平方米,要价490万港元。租金也贵到离谱,三房一厅,月租要4万多港元。

  普通居民的房子有多逼仄?七八十平方米,会被人羡慕地称为豪宅。香港人不轻易把客人带回家,因为空间挤迫。记者到访过一户人家,50平方米房子里住着一家六口,有两张双层床,两个老人一张,两个小孩在另一张的上层,主人夫妻睡的下层是特别设计的,晚上拉出是双人床,白天收回去,床前支起饭桌。但就是这样的50平方米,价值四五百万港元!

  香港家具店卖的床,一般不超过1米5宽,较多的双人床是1米37。有人说:“我有两个梦想,一是世界和平,二是可以三边下床”。记者一位朋友是媒体高层,几年前他花光租房补贴租住一套房子,卧室内的床三面贴墙,人高马大的他,横卧后顶天立地,靠里边睡的妻子起床后,他才可以斜卧过来舒展一下。

  几个香港特色的住房概念,让人印象深刻。

  迷你户,指超小户型,面积小总价也低,多数是全开放式户型。虽然“呎价”并不便宜,每平方米要10万港元上下,仍大受欢迎。开发商每次推出面积20平方米左右的迷你户便会被哄抢。

  劏房,指一个住宅分割成几个小房间出租,相当于内地的隔断房、群租房。据香港统计处今夏首度发表的报告,全港有8.64万个劏房,近20万人居住,人均约5.7平方米,只比惩教署监狱囚仓的人均标准多27%!

  笼屋,又称床位寓所,一个单位内有12个或以上租户,并共享厨房、厕所,有的为保安计,给自己的床位罩了铁丝网。

  统计数字凸显了现实的骨感:香港私人住宅超过一半的实用面积小于50平方米。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只有约16平方米,大幅落后于新加坡及内地的北上广,与国际大都市、发达经济体(人均生产总值约4万美元)的地位很不相称。

  要建房,有地用不得

  香港房价超高、房子奇小的主要原因,是可用于建房的土地严重短缺。由董建华牵头的“团结香港基金”近日发表研究报告显示,1995年至2004年间香港已发展土地共增加7800公顷,而近十年来,这个数字却锐减至仅1100公顷。

  客观说,香港政府解决住房问题曾有成功做法。政府开发大量公共屋邨(公屋),供低收入家庭申请,廉价出租。还有一批政府资助的“居屋”,由政府补贴地价后以优惠价卖给低收入者。这两项,让大约46%的居民有了居所。然而房屋和土地的供需矛盾仍然尖锐。

  其实,香港不缺土地,由于一向实行相当谨慎的用地政策,仍有大量土地储备或闲置土地。在全港11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400余平方公里是郊野公园,能不能拿出小部分给居民做居屋?这个问题过去免谈,现在可以讨论,但停留在讨论阶段。特区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只要一涉及动用土地,总会遭到一些团体及环保人士激烈的反对,觅地建屋更是处处碰壁。

  自港英时期开始,政府就通过制定“法定图则”,把土地划作不同用途的地带。法定可供住宅开发的储备越来越稀少,郊野地区则禁止开发,包括20多个郊野公园及一些特殊地块和海岸公园。近年填海造地几近停顿,陆上荒地等业权分散,一旦政府要收回发展,必须咨询公众意见,往往触发争议,不断延宕。

  另一障碍是社会共识难建立。有些是市民、团体观点角度不同,各说各理,有些是政治力量刻意阻挠特区政府施政,利用开发土地时的咨询及法定程序来阻挠项目。“新界东北开发计划”可提供6万个住宅,可是遭到环保人士及居民长期阻挠,有人组织数百人暴力冲击立法会。近期填海工程研究拨款,频遭立法会议员拉布阻挠。

  郊野地,能碰不能碰

  土地发展受困,受苦的不仅是市民,节节攀升的楼价和商业租金也使香港经济竞争力大受打击。董建华曾痛心表示,“香港人住房无尊严”,呼吁社会充分认识土地和房屋问题,作出理性选择。

  团结香港基金日前发表的报告,提出发展郊野公园、增加土地供应的建议。研究报告主要作者、香港大学金融学院经济学讲座教授王于渐表示,香港划定法定郊野公园范围至今已有40年之久,政府理应全面审视、检讨所有郊野公园的生态价值、服务和用途等,考虑发展其中一些。

  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公众可探讨以“免地价”的方式在郊野公园内生态价值较低的地方建屋并卖给特定对象,例如让青年人首次置业。

  但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回应,未来一年半任期内,政府无意发展郊野公园用地。梁振英的建议仅仅是提出一个方向,促使各界进行健康讨论。

  其实,特区政府2014年初就提出,计划把大屿山及邻近地区打造成“东大屿都会”,因涉及一片郊野公园的开发,引起很大争议。支持适度开发的大屿山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刘炳章说,“郊野公园用地是否真的丝毫不能碰?香港实际上又需要多少郊野公园?这些都是大家该讨论的问题”。来自工联会的立法会议员郭伟强也说,再过30年香港将增加100万人口,如果郊野公园完全“碰不得”,那大家势必要忍受更高密度的城区住房,加重交通、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负担,如此“人烟稠密”是否真合港人心意呢?

  但前天文台台长林超英称,郊野公园是面向平民、全民共享概念的公共财产。内地都强调城乡共生的概念,很难理解为何香港要缩减自己的“后花园”。

  支持声音认为,只用小部分公园土地不会危害自然环境,而眼见大批人住在挤迫的房子或危房中却不发展,才违反常理。反对的观点则认为,政府应关注的是有多少空置的住宅,有多少在炒家手上,而不是打郊野公园的主意。

  多探讨,有何潜力可挖

  看来,郊野公园暂时仍是土地开发的禁区,但相关讨论正在深入。除了郊野公园,人们还在探讨增加建房用地到底有什么潜力可挖。

  一是近岸填海。上月,“帮港出声”团体举行新闻发布会,建议在维港之外找地方适度填海。建筑师施家殷说,此研究建议香港应进一步研究8个近岸填海地点,包括新界将军澳、大埔、屯门、南丫岛北等地。他说,填海不是“恶魔”,新加坡及香港邻近的澳门,一直通过填海大量增加土地,满足市民需要。香港社会人士应采取更正面、更积极和更理性的态度看待填海。其实填海向来是香港新增土地的最主要来源之一,自1887年起,香港填海约6947公顷,占香港现有土地的6%,这个数字约等于现在全港所有的住宅用地。

  二是其他土地。本地专家赵令彬在报章发表观点认为,在一些郊野公园的边际区域,在合理及必要情况下,可予适当的小范围调整。他建议开发郊区丢废的农地、山地;加快旧区重建;将废弃工厂大厦重建改作商住。

  也有人认为,不管开发陆地、海上,政府应展示更强的协调能力。郭伟强认为,陆上仍有不少土地可供改划及开发,例如荒废绿化地、非住宅土地以及“棕地”(指曾经利用过的,后闲置、遗弃的土地)等等。而在与环保人士有争议的填海造地问题上,政府可扩大环保补偿措施,让环保人士成为支持政府的伙伴而非对立者。他接受记者访问表示,其实香港政府有能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社会上持不同意见的团体阻碍了政府在土地问题上的施政。所有人都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的下一代要住到哪去”,土地开发不是为了某部分人的利益,而是每一个市民都有需求,无论是公屋或私楼,都是为了下一代的长远考虑。

  眼下,特区政府正多管齐下,增加不同类型的房屋供应,包括未来三四年推出8.6万套私人楼宇单位,房协和房委会3个月后会共同推出3700个资助房屋单位。针对近期热络的讨论,特首梁振英呼吁社会人士本着同理心看待,当自己有楼住,也应让正在轮候、住在劏房等的市民有机会上楼。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副教授刘国裕认为,下一步看政府如何引导社会积极讨论、跳出既有框架,来决定香港土地供应和房屋政策的走向。

  人们相信,通过理性探讨,多方设法,积极作为,香港一地难觅的困境可以得到缓解。

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公布! 六人家庭人均9平米

2017年11月28日20:30 智通财经网

  在香港,“有瓦遮头”是奋斗目标,“三面下床”是终极梦想。经常有香港朋友到了内地后感叹啥都大了一圈,双向八车道、大学里的接驳坐十几分钟景色都不重样、动辄百平的住房面积......

  都说香港地少人多,其实香港的地不少,只是还有好多块儿没开发,其中一些被称作“郊野公园”。郊野公园的确很美,跟市区的拥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香港,每个人的人均郊野面积达到了105平方米,全世界都难再找到一个地方有这么好的自然环境待遇;同时,香港人的人均居住面积之狭,也是全球难觅对手。

  11月27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数据报告——《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中,香港人口数目为733.6万人(据香港传真查询,截至2017年年中的临时数据为738.9万人),其711.6万人为常住居民,21.9万人为流动居民。其中,居住密度最高的地方是天水围,每平方公里生活着66607人。

  今天咱们别的数据先不看,就看香港的住房情况是啥样。

  报告显示,香港家庭住户的人均居所楼面面积中位数为:15平方米

  别急,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因为家庭成员数量的不同,同样决定了香港人的人均居住面积。如果是一人家庭,那么人均居住面积中位数能达到32平米,如果是居屋住户,这个数据高达41平米(但是好孤单)。

  如果处在二人家庭,那么人均面积中位数为18.5平米;三人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是13.3平米;四人家庭:11.0平米;五人家庭:10.4平米;六人家庭:9.0平米。

  如果是六人(或以上)家庭的公屋住户,那么人均面积最低,只有7.2平米。

  如果以家庭为单位看,2016年香港的家庭住户的面积中位数为40平方米。但住在不同屋子类别的情况还不太一样。

  居住在公屋(公营租住房屋)的香港家庭居所楼面面积中位数为最小33平方米。而住在私人永久性房屋的家庭空间的中位数就要大不少,有47平方米。

  八成家庭居住面积不足70平米

  报告显示,在2016年,82.2%的家庭住户面积在20平米至70平米之间。53.5%的公屋家庭住户面积在20只40平米之间。同样,如果是私人楼宇,则情况要好得多:60.1%的私人楼宇家庭住户面积在40平米至70平米间。

  再看看租金数据

  刚才我们看到,居于私人住宅的面积要比公屋大不少,可是反过来,二者的租金中位数差异也不小。

  数据显示,2016租住私人住宅单位的家庭住户,所付出的租金中位数冠绝所有类型的住房家庭,达到10000元。而11年前,这个数据仅是5500元。

  不过在公屋的家庭所担负的租金中位数仅1500元,11年前也才1390元,没怎么变过。

  香港有多少自置居所家庭按揭供房?

  最后,我们来看看香港人的房贷情况。

  数据显示,住在自置居所的香港家庭,有按揭供款或借贷还款情况的比例为34.3%,而65.7%的家庭并没有按揭供款及借贷还款。其中,存在按揭供款或借贷还款情况的住户每月按揭供款及借贷还款中位数为10500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香港最低收入的10%的群体,每个月27.8%的收入用在了租金上,如果是还贷,则占据这一群体61.5%的收入。

  而最高收入的10%住户在租金或按揭上付出的金钱,只占他们每个月收入的16.7%或者13.3%。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