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闲话222 - 《华瑩山上》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22
20231025 周三 晴阳 9 - 20℃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汽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一路向东,到了广安。
广安原是南充地区的一个县,现在分离出来,自成一市。
川北俗语道:“银岳池,金广安”。说的是岳池多田土,是产粮区,出产白米,而广安多山地,缺水灌溉,只能种植苞谷洋芋红苕高梁这些粗粮。虽说这些粗粮加工后其颜色灿黄如金,煞是中看,但中看不中吃,不论是口感,还是营养吸收等,都逊于细米白面的。所以,广安一带,山民的生活,却是要比平原民众艰难,粗粮的产量低,易受环境影响。每逢旱涝虫疫等天灾,或是严冬之后闹起春荒,家无隔宿之粮,地无野菜充饥,总是饥肠辘辘,难以裹腹。饥荒造成缺乏营养,使人营养不良,会出现面有菜色,心荒意乱,头晕脑胀,噁心呕吐,全身无力,水肿黄疸,倒卧床上,一病不起。人,到了如此悲惨境遇,为了生存,只好抛弃尊严,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外出乞讨,苛延残喘。
自古以来,“广土安辑”,都是百姓的挚願。广安境内有着著名的华瑩山区,几千平方公里的高山大川,峰峦相接,林木茂盛,山高林密,历朝历代都是土匪强盗活跃之地。他们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抢夺财物,甚至戕害生命。艰难的生活重压,也养成了山民们剽悍抗争的性格,他们嫉恶如仇,豪侠仗义。在饥荒年间,民众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无奈只好揭杆而起,聚众起义,劫富济贫,啸聚山林。虽然屡经官府分化瓦解、派兵镇压、封赏招安,却是屡禁不绝,火种难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演释着一出出震撼人心的悲喜剧来,传颂千古,在正史野闻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一一一
近代史中,华瑩山曾一度燃起革命星火,几度欲成燎原之势。
1920年代,革命党人杨闇公吳玉章等人,为响应“民族、民主、民生”三民主义,实现国父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曾在华瑩山区组织农会,教育农民为了改变自身悲惨命运,与封建地主进行抗争,要求减租减息,进行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唤醒了千千万万的民众,在农村掀起波澜壮阔的变革风暴,触动了统治阶级根本利益。于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右翼政客军阀,于1927年4月,骤起发难,举起屠刀,挥向革命民众。一时间群魔乱舞,刀光剑影,枪林弹雨,革命者被绳捆索绑,投进监狱,或被送上断头台,砍头枪杀示众。
白色恐怖,并不能使革命党人屈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重新战斗了。他们不再温良恭俭让,不再做驯服的羔羊,他们拿起刀枪,高擎红旗,如同他们的先辈,举旗起义,占山以抗。在华瑩山区,组织红军游击队,开拓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一时间风云际会,星火几成燎原。
可惜好景不长。华瑩山距重庆不过百余里地,华瑩山革命形势,使敌人惊恐不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敌人布署重兵,对红军根据地反复围剿,石要过火,人要过刀。在强大敌人面前,红军以弱敌强,输多赢少,加上战略布局犹豫不决,致使于1935年被敌人最终击破抵抗,占领苏区,红军所剩无几,被迫长征转移。
燎原火势被扑灭,革命陷于低潮。但是,民众觉悟一旦被唤醒,就决不会再度沉沦。侥幸躲过敌人屠杀的党人,在红军走后,秘密联络,再度拉起游击队武装,走进高山密林,勇敢地反抗敌人的统治。
从土地革命到人民中国,二十多年时间内,华瑩山游击队在敌人重庆陪都旁边,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与敌人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他们除奸杀恶,与敌人正规军和民团作战,开辟革命根据地,红旗不倒。他们教育唤起民众,惩治地主,平均地权,得到民众拥护。他们收集情报,护送干部,为最终解放重庆献力巨大。
华瑩山游击队的英勇事迹,经过亲历者的讲述,和戏剧般地渲染,早已是大智大勇充满惊险的英雄故事,脍炙人口津津乐道的侠义传奇。
一一一一
双枪老太婆的故事,自巴郞记事起,既已知哓,一辈子,反复听人讲述,其情节、其场景,大概是最为熟悉的了,其个性性格,尤如华瑩山上满山怒放的映山红,飘飞天涯舞美裾,漫走海角展英华,独特火烈,红遍山崖。
据说,双枪老太婆实有其人。她姓陈,闺名联诗,出生大户人家,从小家教甚严,诗书礼乐融汇贯通。她鹅蛋脸,留着一头短发,眼睛很漂亮,身穿一身素色旗袍,非常秀丽文静,看起来像一个知识女性。她在重庆某女子学院就读时,景慕风流倜傥的青年老师华子云,陷于爱河不能自拔。华郎是坚定的革命党人,奉上级指令回家乡组织工农暴动对抗白色恐怖,她不顾父母劝阻,毅然追随华郎回到华瑩山区,两人结为夫妻。
她天姿聪惠,且又敏捷勇武,民间传言她善于奔走,疾步如飞,神出鬼没,双枪使得出神入化,弹无虚发,百发百中,为华郎保驾护航。她带领游击队员转战华蓥山,开展武装斗争,做了许多豪侠仗义的奇事,名震一方,百姓爱戴赞颂,敌人闻风丧胆。
抗战烽烟四起,为反对日寇侵略,川鄂湘黔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一部,开赴前线抗日。在行军途中,意外遭受友军中亲日绥靖势力伏击,伤亡惨重,华郎受伤被俘。她拼死突出重围,潜回华瑩山区,红旗不倒,誓报此仇。她与组织重新取得联系,联络旧部,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自任司令,东山再起。日寇投降抗战胜利后,她领导的华瑩山游击队,在重庆陪都边上,与敌人斗智斗勇,顽强战斗数百次,闹得风生水起,捷报频传。她的飒爽英姿,使敌人惊恐万分闻之色变,使人民赞颂四起风传八方,被尊称为“双枪老太婆”。
重庆解放时,反动派丧心病狂,布置杀害关在狱中的革命志士。双枪老太婆根据上级提供的情报,大胆计划,将游击队化整为零,乔装打扮,混入城内。然后制造混乱,骤然袭击,出奇制胜,攻入关押革命志士的渣滓洞集中营,成功地营救出被捕的同志们。双枪老太婆与华郎承受了多年的生离死别,今日逃出生天,夫妻聚首,再续一段佳话。
一一一一
说到双枪老太婆,就一定会提及江姐。这两代女人,两代革命者,有着相类似的遭遇,走上了为革命奋斗终身的同一命运,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传奇。
江姐实有其人。她出身贫寒,自幼进重庆纱厂当纺织女工,造就了她坚毅执着的性格。她积极参与工会工作,加入组织成为党人,领导工友与资本家厂方谈判斗争,争取改善工人的切身利益。后被市委送入重庆大学学习,负责革命刊物《挺进报》的传抪,以舆论为工具,揭露敌人罪恶,宣传革命辉煌,使敌占区人民了解形势,人心所向,推动了解放的进程。
江姐与革命者彭咏梧结为夫妻,产有一子。彭在川东家乡奉节,组织农民暴动,被内奸泄密被捕处死。江姐忍住悲伤,只身离开重庆,奔赴离奉节不远的万县市,试图收拾残局,再次组织暴动。不料被叛徒出卖,大批敌特伪装尾随,终于在3个月后,在万县市营盘路,将江姐捕获,关押在重庆渣滓洞。江姐在重庆市委担任重要职务,敌特试图通过江姐,了解市委详情,好将我地下组织一网打尽。可是,敌人的妄想注定是要破灭的。别看江姐是一柔弱女子,可其心智坚如磐石。在敌人百般利诱和严刑拷打下,江姐遍体鳞伤,死去活来,可她意志顽强,坚韧不屈。她明白地告诉敌人:“上级的姓名地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地址我也知道,但那是革命的秘密,休想从我的嘴里说了出来”。敌人用上了百般手段,也徒然是枉费心机。重庆解放时,江姐与其他被关押的同志们一道,惨遭敌人杀害。
一一一一
1960年代初期,年青的军旅剧作家阎肃来到重庆,准备为其创作搜集素材。在重庆的日子里,他参观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遗址,耳闻目睹了华瑩山双枪老太婆和江姐的事迹和遗物,使他身心受到极大震撼。
春蚕到死丝不尽,留赠他人御风寒。
峰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
他对革命先烈们的感动和崇敬,触发了他的创作愿望。在其后的几天里,他饮食不安,夜难成寐,脑海中总是泘现出革命志士的英雄群像。终于,他抓住了一闪而现的创作灵感,连续三个日夜,写出了歌剧《江姐》的初稿。然后,他又立马再创作,将故事发生地点定在华瑩山区,将双枪老太婆的故事与江姐的故事有机地交织起来,以便更好的展示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坚毅勇为、坚韧如钢、坚強不屈的精神,和忠于理想不负初衷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豪迈气概。
故事梗概:江姐接受市委指令,奔赴川北,与在华瑩山游击队任政委的丈夫彭松涛会合,加强游击队的领导力量。不料,在去华瑩山的路上,却见彭政委被敌人杀害,砍头示众。江姐强忍巨大悲痛,在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的支持下,高擎丈夫留下的红旗,举起丈夫用过的手枪,擦干眼泪,鼓勇而前,继续战斗,去实现先烈遗志。在江姐领导下,游击队主动出击,惩治贪官汚吏土豪劣绅,袭击军营截获军车,潜伏卧底窃取情报,消极怠工破坏设备等,尤如一枚钉子,楔入了敌人心脏,迟滞敌人的倒行逆施。同时,她大力发动群众,扩大根据地,革命斗争如火如荼,有声有色,胜利捷报传遍四方,星星之火,已在华瑩山区形成燎原之势,加速了重庆解放的进程。
不料形势骤然恶化,叛徒甫志高引领敌特,化装混入山区,查探到江姐踪迹。为掩护同志撤退,江姐怒斥叛徒,被捕入狱。江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大义凛然,显示了党人的青松气质红梅品格,在解放前夕,英勇就义。双枪老太婆闻讯,化悲痛为力量,最终配合刘邓大军,解放重庆,解救出众多被捕战友。并设计追凶,抓住叛徒,祭于江姐灵前,以慰先烈。
阎肃先生,下笔如走龙蛇,对《江姐》初稿精雕细琢,在一个月内完成剧本,立即排演,在全国演出。《江姐》歌剧,文笔优美,描述细腻,情节生动,内涵丰富,许多对话、歌词、唱腔、情景,发乎情,止乎义,既上连革命大节,又下接历史地气,一经演出,即风糜全国。江姐、双枪老太婆、和华瑩山游击队的英雄形象,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实乃文艺舞台上匠心独运的现代佳作,堪称革命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融汇之传世经典,永远传颂,历久弥新。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 记于 20231211
双枪老太婆
江姐